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江西省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化合物的形成和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物质D的空间结构改变,其功能一定发生改变
B.人体细胞内的物质C1彻底水解可得到8种小分子B
C.小分子B合成单体C1和C2的过程中需要ATP为其提供能量
D.化学元素A含有少量微量元素
2.真核细胞中核糖体处于游离态还是膜结合态,取决于它们结合的mRNA在起始密码子之后是否有“内质网靶向信号序列”,有该序列的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在肽链延伸约80个氨基酸后,核糖体随之附着到内质网等生物膜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B.胰岛素等分泌蛋白的合成不需游离核糖体参与
C.核糖体也可能结合在核膜的外膜或线粒体外膜上
D.溶酶体所含酶的mRNA没有“内质网靶向信号序列”
3.以黑藻为材料探究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B.以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必须把黑藻叶片切成薄片
C.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D.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检测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4.血脑屏障可有效防止致命病毒和毒素从血液进入大脑,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外界物质损害,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膜炎嗜血杆菌可通过胞吞、胞吐穿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
B.酒精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
C.葡萄糖穿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D.抗体穿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5.研究发现,相比于健康人,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蛋白TMEM175变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MEM175蛋白运输H 时需要消耗ATP
B.H 转运蛋白运输H 时不需要与之结合
C.相比于健康人,帕金森病患者溶酶体的pH较高
D.帕金森病患者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降低
6.动物细胞膜上主要含有两类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如图)。这两种蛋白质转运物质的方式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载体蛋白,②为通道蛋白,两者都具有选择性
B.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都是通过②以被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内
C.细胞膜上①转运物质的速率比②转运物质的速率慢
D.①在细胞膜上有的处于开放状态,有的处于关闭状态
7.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细胞放入等浓度的甲、乙两种溶液中,其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溶液的初始浓度大于细胞溶液的
B.T2之前,乙溶液中细胞与外界的溶液浓度差在不断增大
C.细胞膜上可能有转运甲溶液溶质的蛋白质,没有转运乙溶液溶质的蛋白质
D.甲、乙两组溶液的水分子均单向运入或运出细胞
8.竞争性抑制剂可以与酶的底物竞争酶分子上的结合位点,这类抑制剂有的与酶分子结合疏松,很容易又从酶分子上脱离,称之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而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与酶分子结合后难以从酶分子上脱离。研究小组测定了两种竞争性抑制剂Ⅰ、Ⅱ对大鼠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测定过程中唾液淀粉酶溶液浓度是无关变量
B.正常情况下大鼠细胞中淀粉分解速率曲线为①
C.该实验可用单位时间内淀粉消耗量表示淀粉酶活性
D.抑制剂Ⅰ属于大鼠唾液淀粉酶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
9.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B.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 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10.骨骼肌钙池由肌细胞中特化的光面内质网形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贮存,触发和终止肌细胞的收缩。静息状态下,骨骼肌中Ca2+主要分布在钙池中,骨骼肌细胞中Ca2+主要运输方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不影响骨骼肌中钙池释放Ca2+的速率
B.钙泵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一定是磷酸化的结果
C.Ca2+是骨骼肌中调节自身活动的一种信号物质
D.通道蛋白转运Ca2+的速率只取决于膜两侧Ca2+浓度差
11.如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P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
B.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3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细胞内有相应基因,而细胞2没有
D.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舒张不属于激素调节
12.科学研究表明分泌蛋白向内质网腔内的转运是同蛋白质翻译过程偶联进行的,需要信号肽的引导,具体过程如下图,其中SRP是信号识别颗粒,GTP类似于ATP可供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首先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运
B.图中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翻译方向从左到右
C.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了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又可重复使用
D.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含信号序列,可进一步到高尔基体中加工
二、多选题
13.普洱茶需经高温杀青后进行堆堆发酵,堆堆发酵时茶叶中的蛋白质被黑曲霉蛋白酶降解,形成普洱茶独特的风味。研究人员为研究杀青温度和时长对黑曲霉蛋白酶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对黑曲霉蛋白酶处理10min、60min、90min后,测定酶活力,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剩余量来表示
B.温度为40℃时,处理不同时间酶活力变化不大,最适合储存该酶
C.该酶在60℃下处理90min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永久失活
D.为保证堆堆发酵效果,杀青温度不宜超过60℃,时长10min以内
14.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的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胞吞后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释放胆固醇。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因而其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胆固醇和磷脂是所有细胞膜必不可少的成分
C.球形复合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5.在观察多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不同状态)临时装片时,某同学绘制了相应曲线图,但没有标注纵坐标。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体积,则所观察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体积,则所观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如图乙
C.若图丙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体积,则所观察细胞为活细胞
D.若图丁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体积,则所观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16.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niè枝芽)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酶处理的时间差异,原因可能是两种亲本的细胞壁结构有差异
B.过程②中常采用离心、振动、电激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③成功的标志是甲、乙原生质体的细胞核完成融合
D.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差异
三、解答题
17.小肠上皮细胞能从肠腔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并跨膜运输到组织液中,相关物质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图1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I~Ⅳ表示细胞膜上的相关结构或物质,a~e表示不同的跨膜运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填数字和名称),该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据图2可知,肠腔内的葡萄糖以 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该方式相比,③运输葡萄糖的特点有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分别对应图1中的 (填字母)所示的运输。
(3)小肠上皮细胞通过②同时运输Na+和K+,可以维持细胞内Na+ (填“高浓度”或“低浓度”)状态,图二中的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具体来说,是指 。
(4)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 。
18.当人摄入食物过多时,过量的血糖会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的发生。下丘脑存在着两个调节饮食活动的区域——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下图是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通过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此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是 。
(2)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时,饱食中枢兴奋后使人产生饱腹感,此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3)图中①处的信号转换形式是 ;③是突触后膜,在突触结构中,其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 。
(4)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可参与体重的调节过程。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瘦素,原因是 。据图分析,瘦素抑制机体进食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内关键神经元群的活动, (填“促进”或“抑制”)饱食中枢兴奋,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食欲,减少摄食行为。
19.2024年,皖南地区“小龙虾+水稻+早熟蟹”轮作与共生技术模式入选安徽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是先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待小龙虾收获后再种植水稻并套养早熟蟹。小龙虾与早熟蟹均以田间杂草、害虫、遗体残骸和饲料等为食。早熟蟹在田间游动可以为水稻松土、搅活水体,产生的粪便又是水稻生长的优质肥料。该模式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小龙虾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
(2)请写出一条水稻和早熟蟹共生时的食物链: 。如果某个时期稻田害虫较多,使用农药会对早熟蟹造成影响,农业技术员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控制害虫数量,其原理是 。
(3)小龙虾与早熟蟹混养会导致产量下降,其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稻蟹共生田需要人类投放饲料才能维持生态平衡,这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是 。
(4)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熟蟹的粪便如何作为水稻的优质肥料 。
四、实验题
20.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 (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 。
(2)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这四种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不添加效应物时的正常反应速度。请根据图3简要写出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并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推断相应的结论。实验组设计思路:参照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底物和NAGase,加入一定量的 后, ;实验预期: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 ;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 。
(3)该小组还探究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用下图坐标曲线表示。其中a表示不同温度下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酶促反应速率是 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4)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他选用了人的唾液淀粉酶、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碘液以及其他可能用到的器具来做实验。不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为什么? 。
21.胆固醇在血液中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形式运输到其他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同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下图是 LDL 通过受体介导进入细胞的途径。
(1)与LDL 受体合成、加工、修饰有关的细胞器有 。LDL 与其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与细胞质膜结构相比,LDL 膜不同点主要是 。
(2)LDL 通过途径① 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经过脱包被作用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 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含有LDL的胞内体可通过途径③被转运到 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含有受体的小囊泡的去路是 。
(3)由图1可知,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通过 (促进/抑制)LDL 受体基因表达、抑制乙酰CoA合成胆固醇以及促进胆固醇酯的储存,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糖、脂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NASH)等代谢性疾病高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偏高。为探究药剂Exendin-4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科研人员设计以下实验:
①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给予正常饮食作为对照;乙、丙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乙组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丙组腹腔注射 。
③注射一周后检测三组小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结果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Exendin-4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小鼠血脂的作用效果是 。为了更好的研究 Exerdin-4 使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该药物的使用量,应增设的实验操作是 ,分别注入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江西省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D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CD ACD ABC ABD
17.(1) [Ⅳ]磷脂双分子层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主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a、d
(3) 低浓度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4)核糖体
18.(1) 副交感神经 神经递质
(2) 不属于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3) 电信号→化学信号 细胞体膜或树突 只有突触前膜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包裹神经递质,因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瘦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 促进
19.(1)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饲料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分解者
(2) 水稻→害虫→早熟蟹;杂草→早熟蟹;杂草→害虫→早熟蟹等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 协调(或自生)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
(4)早熟蟹的粪便被稻田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后促进水稻的生长
20.(1) 抑制 葡萄糖
(2) 效应物 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 A B
(3) 不同 底物分子的能量 酶活性
(4)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催化
21.(1)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信息交流 LDL 膜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
(2) 胞吞 溶酶体 回到细胞膜(被重复利用)
(3)抑制
(4) 等量的 Exendin-4 既能降低小鼠的甘油三酯,又能降低小鼠的胆固醇,且对小鼠甘油三酯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Exend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