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四部分 热点3 弘扬传统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第四部分 热点3 弘扬传统文化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18: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部分 热点扫描
热点3 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浸润地理教育,是高考地理试题重要的选题背景和立意基础。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我国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地理视角的深度分析。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能彰显民族文化底蕴,有突出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下图示意中华老字号在中国七大地理区的分布比例。据此完成1~2题。
1.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分布的空间特征是(  )
A.东部多,西部少     B.南部多,北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2.影响中华老字号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成本 B.交通条件
C.生产原料 D.产品品质


1.A 2.D [第1题,结合中华老字号在中国七大地理区的分布比例图可知,华东、华北两区域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华东、华北均属于我国东部地区。由此可知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分布的空间特征为东部多,西部少,A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对中华老字号的介绍可知,中华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由此可知影响中华老字号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品质,D正确。]
我国广东省某沿海地区盛行“冬至节,吃咸汤圆”的文化传统。所吃汤圆无馅,用虾、蟹、生蚝等海鲜煮汤,味道鲜美。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制作咸汤圆汤料中的海鲜主要来自(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4.冬至,北方居民盛行吃饺子,南方居民盛行吃汤圆,形成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工艺   D.交通

3.A 4.A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濒临我国南海,就地取材,汤圆中的海鲜应来自南海。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饺子皮主要由小麦粉制成,其原料是小麦,小麦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而汤圆主要由糯米粉制成,其原料是水稻,水稻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因此形成北方居民吃饺子、南方居民吃汤圆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的差异。]
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点,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下图是一位设计师为浙江、安徽、贵州和内蒙古四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设计的艺术字,这些字中蕴含着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读图,完成5~6题。
5.以上艺术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全称及行政中心配对正确的是(  )
A.甲—浙江省—南京
B.乙—安徽省—南昌
C.丙—贵州省—贵阳
D.丁—内蒙古自治区—拉萨
6.甲、丙艺术字中蕴含了“倾斜屋顶设计”的建筑特点,形成这种建筑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风俗习惯 D.市场需求


5.C 6.A [第5题,丙为贵州省,行政中心为贵阳,C正确;甲为浙江省,行政中心为杭州,A错误;乙为安徽省,行政中心为合肥,B错误;丁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中心为呼和浩特,D错误。第6题,据图可知,甲、丙分别是浙江省和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倾斜屋顶是为了利于排水,形成这种建筑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A正确;地形因素与“倾斜屋顶设计”的建筑特点无关,B错误;风俗习惯、市场需求不属于自然因素,C、D错误。]
云南元阳哈尼族位于哀牢山深处,哈尼族的传统民居蘑菇房,通常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多以木结构承重,石头砌基,土坯墙体作为护墙,茅草覆顶。为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新建或改建蘑菇房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工艺改良,在土坯砖制作时加入竹、草、秸秆等纤维材料,下图示意蘑菇房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蘑菇房从底层到顶层的主要用途依次是(  )
A.杂物储藏 生活空间 粮食仓库
B.生活空间 杂物储藏 粮食仓库
C.杂物储藏 粮食仓库 生活空间
D.生活空间 粮食仓库 杂物储藏
8.蘑菇房的阁楼外部通常有一处“晒台”,据此推断当地(  )
A.降水时间长 B.地形陡斜
C.粮食产量高 D.交通不便


9.推断当地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滑坡

7.A 8.B 9.C [第7题,云南元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所以蘑菇房底层较为潮湿,不适宜居住和储藏粮食,但可以储藏杂物,B、D错误;中层防潮通风,适合居住,高层采光较好,建有晒台,适合储藏粮食,A正确,C错误。第8题,当地地处山区,平整土地较少,且地面潮湿,所以大多建有外延平台,便于晾晒谷物,B正确;晒台是露天建设,所以与降水时间无关,A错误;该地区平地少,耕地面积不足,粮食产量低,C错误;“晒台”的作用是晾晒谷物,与交通无关,D错误。第9题,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
距离海洋较远,且海拔高,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该地区海拔高,洪涝灾害少,B错误;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多发,且该地区房屋以茅草覆盖顶部、土坯砖内加入竹、草、秸秆等纤维材料以加强土坯砖强度,主要考虑防震,C正确。根据景观图来看,该地区附近没有高大山体,因此不能推断出该地区易发生滑坡,同时该地区的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与地震灾害相比,滑坡发生较少,D错误。]
剪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可以反映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习俗等。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幅特色建筑物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0~12题。
10.这幅剪纸中的特色建筑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图示中的建筑物一般窗户朝向南,其原因可能是(  )
A.采光、防寒 B.遮阳、防风沙
C.保温、防潮 D.通风、防虫
12.该景观主要分布区还能看到的文化景观是(  )
A.粤剧   B.藏戏
C.川剧   D.秦腔



10.C 11.A 12.D [第10题,读图可知,剪纸中的特色建筑物是窑洞,为黄土高原特色建筑物,C正确;内蒙古高原的特色建筑物是蒙古包,A错误;华北平原的特色建筑物是四合院,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具有亭台楼阁的造型,D错误。第11题,图示建筑物为窑洞,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较大,窗户朝南的原因主要有采光、防风、防寒,A正确;当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朝南开窗不是为了遮阳,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B错误;当地气候干燥,不用防潮,C错误;当地气候干燥,不利于
蚊虫滋生,朝南开窗不是为了防虫,D错误。第12题,秦腔是陕西特色剧种,该景观分布区在黄土高原,还能看到的文化景观可能是秦腔,D正确;粤剧在广东,藏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川剧是四川的特色地方剧种,A、B、C错误。故选D。]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国提出以文化为引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材料二 大运河江苏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中运河、淮扬运河(也称里运河)、江南运河等三大部分,也包括通济渠(唐宋运河汴河段)等历史河段。大运河江苏段积淀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包括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和吴文化等。右图为大运河江苏段地理略图。
(1)简述历史上大运河的地理意义。(3分)
(2)大运河江苏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简述各段运河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水文)及农业生产差异。(6分)
(3)请写出图中A、B、C、D对应的大运河江苏段所积淀的地域文化名称。(4分)
(4)简述新时期大运河的功能,并对开展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5分)
[解析] 第(1)题,中国自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人口也是北方多于南方,但北方降水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南方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两晋,加之南方降水多,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而人口密度较低;这就造成了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从南方运到北方。中国历史时期海运发展缓慢,多靠陆路运输,但陆路交通条件差,运距长,运输量小,路途消耗严重,而水运则具有运输方便快捷、运量大、损耗低的优点。中国缺乏南北向的大型河流,南北水运不畅。大运河修建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南
北方,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对于经济和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从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中运河段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了该河段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较南方小,且部分河流有结冰期;种植作物多以冬小麦为主,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容易出现季节性农业缺水。淮扬运河段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
河流无结冰期;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农业用水较充足。江南运河段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是大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江南自古多水,长江三角洲原本就是沼泽地,那里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泽、湿地;位于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无结冰期,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水热组合较好,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第(3)题,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江附近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南京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的文化圈,又称金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扬文化狭义是指以苏北地区民众为主要载体的有形的或无形的民风民俗、精神、观念、戏剧、艺术等历史传承的和不断发展的上层建筑。楚汉文化是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 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楚汉文化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是两汉文化的先声,它凝聚着中华
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特征,有深刻的内涵,有久远的影响。第(4)题,新时期大运河的功能主要是历史文化传承和航运。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增加对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并让它在新时期继续生存,所以要做到保护和创新并举。
[答案] (1)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沟通南北,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2)中运河段: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较南方小,且部分河流有结冰期;种植作物多以冬小麦为主,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容易出现季节性农业缺水。淮扬运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河流无结冰期;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农业用水较充足。江南运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河流无结冰期,河湖密布,水网纵横;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热组合较好。
(3)A吴文化区,B楚汉文化区,C淮扬文化区,D金陵文化区。
(4)功能:航运,历史文化传承。建议:保护古运河,疏通河道;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增加对古运河的了解;让古运河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