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
1.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作响度。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声源 越大,在一定位置接收到的声波的 就越大,因而响度就越 。
2. 声音的 叫作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高; 越低,音调越低。
3. 物体振动的 与 之比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4. 人们通常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声源的 、 等不同,因而发出声音的 不同。
5. 响度、 和 可以描述声音的特性,通常称为声音的 。
1.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的声音的 较高。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 大,也可以说他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 大。
2. 接通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损害健康。
3. 昆虫飞行时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如蜜蜂1min振翅26400次,苍蝇20s振翅7040次,蚊子10s振翅6400次。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Hz,振动频率最快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
第4题
4. (教材P19材料改编)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划,一次慢划,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第5题
5. (2024·苏州)如图所示,将尺一端紧压在桌边上,保持尺伸出桌边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6. 下列四个句子:① 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 他引吭高歌;③ 她是唱高音的;④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指音调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 (2024·镇江)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第2课时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
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图 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
2. 如图,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 电视转播王老师弹奏的乐曲,我们通过听它的 ,可分辨是用古筝弹奏的。
(2) 振动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
3. (2024·无锡锡山一模)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产生的。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PVC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第4题
4.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子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子和水),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5. (2024·徐州模拟)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振幅
6. (2024·常州溧阳一模)青少年特别是男生在变声期,由于喉部声带的生长发育,声音会由清亮的童音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该过程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 )
A. 音色、响度 B. 音色、音调
C. 响度、音调 D. 音色、响度、音调
7. 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了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小梦应采取的办法是 ( )
A. 增大拉弦的力度 B. 改用更粗的琴弦
C. 增加发声部的琴弦长度 D. 把琴弦调得紧些
二、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
1. 强弱 振幅 振幅 振幅 大 2. 高低 频率 频率 频率 3. 次数 时间 赫兹 赫 Hz 4. 音色 材料 结构 音色 5. 音调 音色 三要素
1. 音调 响度 幅度 2. 音色 响度 3. 440 蚊子 苍蝇 4. 高 频率 5. A 6. C 7. C
第2课时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
1. 丙 乙 甲、乙 2. (1) 音色 (2) 音调 3. 振动 音调 空气 4. (1) 瓶子和水 低 (2) 空气柱 高 5. C 6. B 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