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22: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到    的距离称为物距,用字母    表示。    到    的距离称为像距,用字母    表示。
2. 能在    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它是由    会聚而成的。虚像是能被人看到、但不能在    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光线的反向    会聚而成的。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正立或倒立 放大、缩小或等大 实像或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
u>2f
u=2f
fu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亮点/亮环)。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3) 将蜡烛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需向    侧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放大/倒立、等大/倒立、缩小)的。
2. (2024·镇江丹徒校级段考)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寻找清晰的像,则:
第2题
(1) 蜡烛放在a点处时,光屏上呈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2) 蜡烛放在    点处时,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实像。
(3) 蜡烛放在b点处时,光屏上呈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4) 蜡烛放在    点处时,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3. 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则不能
C. 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当蜡烛位于图甲中的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 当把蜡烛向右移动5cm,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得清晰,光屏应向    (左/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3) 若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字母)。
A. 26cmB. 16cmC. 6cm
(4)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1/2/3)处能够观察到蜡烛的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的    (实/虚)像。
(5)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 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或        。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1) 对于某个凸透镜来说: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    有关。主光轴上有两个位置是成像性质的分界点:①     处,是物体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②     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2)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    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    (同/异)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    、    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    (同/异)侧。
2.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1)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逐渐    ,且像逐渐变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近→像    、像变    ;反之,物远→像    、像变    。
(2)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逐渐    ,且像逐渐变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远→像    、像变    ;反之,物近→像    、像变    。
1. 航天员精彩的太空授课不仅将青少年带进了充满奇趣奥妙的太空世界,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接着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这两个像是    (虚像/实像),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    (变大/不变/变小)。
       
2. 如图所示,小李通过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正立、放大的    (实/虚)像,该透镜是一个    (凹透镜/凸透镜),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透镜    (靠近/远离)字。
3.     
在只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 实像可以是放大或缩小的
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 成虚像时,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4. (2024·连云港灌云三模)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发光物体放在离透镜中心16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若把物体移动7cm,则成像情况 (  )
A. 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C.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  )
A. 透镜焦距可能为 18cm
B. 透镜焦距可能为 12cm
C. 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大些的实像
D.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小些的实像
    
6. (2024·扬州高邮校级二模)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前一次成像时,凸透镜离报纸距离小于10cm
B. 后一次成像时,凸透镜离报纸距离稍大于10cm
C. 前一次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后一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D. 凸透镜远离报纸时前一次像变小,后一次像变大
7. 小明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做了如下实验:他用凸透镜先贴着图(a)然后逐渐远离,图(b)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看到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丁→甲→丙 D. 丙→甲→乙→丁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 透镜 u 像 透镜 v 2. 光屏 实际光线 光屏 延长线 3.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2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1. (1) 亮点 10.0 (2) 主光轴 光屏的中央 (3) 右 倒立、缩小 2. (1) 缩小 (2) c (3) 等大 (4) d 3. B 4. (1) 10.0 (2) 右 放大 (3) 缩小 B (4) 2 正立 放大 虚 (5) 上 凸透镜下移 光屏上移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1) 物距 ① 二倍焦距 ② 一倍焦距 (2) 倒立 异 正立 放大 同 2. (1) 增大 大 远 大 近 小 (2) 增大 大 远 大 近 小
1. 实像 变小 2. 虚 凸透镜 远离 3. C 4. B 5. B 6. D 7.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