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暑假开学前旧知复习最后提升练期末检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2.下面不能摆出三角形的小棒是( )。(单位:厘米)
A. B. C.
3.如下图,( )最接近0.252。
A.A B.B C.C D.D
4.下列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A. B. C. D.
5.在0.07、0.070和0.007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但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小数是( )。
A.0.07和0.070 B.0.07和0.007 C.0.070和0.007 D.无法确定
6.下图是一块被损坏了的三角形木板,它原来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要使算式“73×82-82×15”的结果最小,应该按( )那样添小括号。
A.(73×82-82)×15 B.73×82-(82×15) C.73×(82-82)×15
8.在15.309中,“9”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是( )。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D.万分之一
9.下面算式中,第一步计算减法的是( )。
A.(480-12)×8÷4 B.480-120×8÷4 C.(480-12×8)÷4
二、填空题
10.2021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自2015年北京成功电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已有三亿四千六百万人参与了冰雪运动,成功实现了筹办冬奥会时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使冰雪运动“飞人寻常百姓家”,横线上的数写作( )人,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亿人。
11.下图的大正方形ABCD由5个三角形组成,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填上相应序号。
( )是锐角三角形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2.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把33+15=48,48÷3=16,7×16=112,这三个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14.101×56=100×56+56,这里运用了( )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
15.下图有( )个三角形。
16.两位小数3.57的计数单位是( ),3.57中有( )个0.01。
17.4.86比2.3多 ,比5.4少4.9的数是 。
18.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95409900吨。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吨,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亿吨。
三、判断题
19.把6.025先缩小到原数的,再乘100,小数点的位置和原来相比,向右移动了一位。( )
20.在计算25×252×8=25×8×252时,用了乘法交换律来简算。( )
21.第一小组的10名学生称体重,最重的为45kg,最轻的为30kg。他们的平均体重可能是35kg。( )
2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5°,这个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
2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cm和5cm,另一条边可能是2cm。( )
24.对山歌比赛用时28.4分,这个数表示28分4秒。( )
四、计算题
25.直接写得数。
4.6+3.4= 10+6.5= 100÷25×4= 0+1-0÷25=
43.5÷10= 25×8×0= 45×2= 56-56÷56=
26.脱式计算。
五、改错题
27.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9+2.1=4.0
(2)6.5-1.47=5.17
六、作图题
28.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七、解答题
29.某种杂交稻实验成功,经过检验发现:1吨稻谷可碾米750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100千克呢?
30.下面是光明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上周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量统计表。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四年级一班( )借书的本数最多。
(3)四年级二班平均每天借书多少本?
31.四年级一共有43人去公园划船,现在有以下两种船可供租用。请问怎样租船最省钱?共需要付多少钱?
32.信封里装着一个平面图形。
(1)如果信封里的是一个四边形,可能是( )。请你在下面方格中画一画。
(2)如果信封里的不是一个四边形,你觉得还有可能是( )。
33.宜兴文具店一个书包44.62元,一个文具盒15.38元,菲菲有100元,她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元?
34.5本《新华字典》摞起来的高度是125毫米,同样的16本《新华字典》摞起来的高度是多少毫米?
《四升五暑假开学前旧知复习最后提升练期末检测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C B A C D C C A
1.C
【分析】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定义找出各图形对称轴的数量。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A.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每条高所在的直线,共有3条对称轴。
B.长方形的对称轴:每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共有2条对称轴。
C.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
D.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对称轴最多的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C
2.C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5+6>7,则长5厘米、6厘米、7厘米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
B.3+4>5,则长3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
C.1+2=3,则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3.B
【分析】根据题意,0.2和0.3之间平均分了10格,则每格代表0.01,0.252则在第5格和第6格之间且更接近第5格的位置,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A.A点在0.21和0.22之间,更接近0.21,不符合题意;
B.B点在0.25和0.26之间,更接近0.25,符合题意;
C.C点在0.25和0.26之间,更接近0.26,不符合题意;
D.D点在0.28和0.29之间,不符合题意。
B最接近0.252。
故答案为:B
4.A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详解】
A.,1条对称轴;
B.,2条对称轴;
C.,4条对称轴;
D.,3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A
【点睛】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5.C
【分析】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据此解答。
【详解】0.07的计数单位是0.01,0.070和0.007的计数单位都是0.001。
比较大小:0.07=0.070,0.070>0.007。
所以在0.07、0.070和0.007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但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小数是0.070和0.007。
故答案为:C
6.D
【分析】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可先将缺的部分补齐,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标准选择即可。
【详解】
此时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此时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此时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因此它原来可能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各选项的结果,选择最小的即可。
【详解】A.(73×82-82)×15
=(5986-82)×15
=5904×15
=88560
B.73×82-(82×15)
=73×82-1230
=5986-1230
=4756
C.73×(82-82)×15
=73×0×15
=0×15
=0
0<4756<88560,
所以要使算式“73×82-82×15”的结果最小,应该按73×(82-82)×15那样添小括号。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计算,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8.C
【分析】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位依次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据此解答。
【详解】在15.309中,“9”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故答案为:C
【点睛】要求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关键是看此数字在哪一个数位上和计数单位是什么,就有几个计数单位。
9.A
【分析】根据整数的四则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据此解答。
【详解】A.式子(480-12)×8÷4中,有乘有除,也有括号,根据整数的四则运算,应先算括号内的,即先算480-12,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符合题意。
B.式子480-120×8÷4中,有乘有除,也有减法,根据整数的四则运算,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不符合题意。
C.式子(480-12×8)÷4,有乘有除,也有减法,也有括号,根据整数的四则运算,先算括号内的,括号内有减法有乘法,则先算乘法,后算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 346000000 3.46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三亿四千六百万人写作346000000人,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3.46亿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和小数的改写。分级写即可快速、正确地写出此数;改写时要带计数单位。
11. ①、④ ③
【分析】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详解】①、④是锐角三角形
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BE=BF,那么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2.12
【分析】运用割补法,把右边的一部分补到左边,得到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如图;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平方厘米)
所以涂色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13.7×[(33+15)÷3]=112
【分析】观察三个算式,第二个的被除数是第一个算式的和,第三个算式的一个因数是第二个算式的商,依次带入即可。
【详解】7×16=7×(48÷3)=7×[(33+15)÷3]=112
所以三个算式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7×[(33+15)÷3]=1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14. 乘法分配 (a+b)×c=ac+b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详解】101×56
=(100+1)×56
=100×56+1×56
=5600+56
=5656
所以,101×56=100×56+56,这里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点睛】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22
【分析】先数上层三角形的个数4+3+2+1,再数整体三角形个数4+3+2+1,最后数下层三角形个数1+1+1+1。
【详解】4+3+2+1+4+3+2+1+1+1+1+1
=10+4+3+2+1+1+1+1+1
=20+1+1+1+1
=24(个)
图中有24个三角形。
16. 0.01 357
【分析】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根据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进行填空即可,小数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与整数的计数单位相同,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计数单位是0.01;小数整数部分的数位与整数的数位相同,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依此填空。
【详解】两位小数3.57的计数单位是0.01;
3.57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5,百分位上的数是7,即3.57中有357个0.01。
【点睛】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2.56 0.5
【分析】求4.86比2.3多多少,就是求4.86减去2.3的差;求比5.4少4.9的数是多少,就是求5.4减去4.9的差。据此解答。
【详解】4.86-2.3=2.56
5.4-4.9=0.5
因此,4.86比2.3多2.56,比5.4少4.9的数是0.5。
18. 6.954099 7.0
【分析】把一个数化为以亿为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然后在后面添上亿字,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求小数的近似数,先看要求保留到哪一位,然后再向后多看一位,把多看的这一位数四舍五入。要将6.954099亿精确到十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字,百分位是5,根据四舍五入向十分位进1,9+1=10,满十再向个位进1,十分位写0。
【详解】695409900=6.954099亿
6.954099亿≈7.0亿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95409900吨。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6.954099亿吨,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约是7.0亿吨。
19.√
【分析】先用6.025除以10后,再乘100,从而计算出现在的数,然后再和原数相比即可。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100、1000、……;依此填空。
【详解】6.025÷10=0.6025;
0.6025×100=60.25;
6.025×10=60.25;
即把6.025先缩小到原数的,再乘100,小数点的位置和原来相比,向右移动了一位。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据此解答。
【详解】在算式25×252×8=25×8×252中,乘数“252”和乘数“8”的位置互换了,这个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它是这组数据所有数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出的,它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第一小组的10名学生称体重,最重的为45kg,最轻的为30kg。他们的平均体重可能是35kg,所以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各个数据的大小,这组数据的数分布在平均数的上下,但不可能都比平均数大,也不可能都比平均数小。
22.√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假如45°的角是底角,利用180°减去两个45°的角,那么顶角是90°,此时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顶角是45°,那么180°减去45°顶角再除以2求出两个底角即可。
【详解】180°-45°×2
=180°-90°
=90°
此时三角形最大的角是90°,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180°-45°)÷2<90°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5°,这个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解答。
23.×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必须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
【详解】3+5=8(cm)
5-3=2(cm)
因此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cm和5cm,另一条边必须大于2cm,小于8cm。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4.×
【分析】首先明确分和秒之间的进率,将小数部分的分换算为秒,再与题目所给的秒数进行比较。
【详解】因为时间单位中,1分=60秒。那么0.4分换算成秒为:0.4×60=24(秒)。
所以28.4分表示的是28分24秒,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8;16.5;16;1
4.35;0;90;55
【解析】略
26.45;316
205;432
【分析】(625-220)÷9先计算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除法;94×7-342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288÷6+157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54×(64÷8)先计算括号里的除法再计算乘法。
【详解】(625-220)÷9
=405÷9
=45
94×7-342
=658-342
=316
288÷6+157
=48+157
=205
54×(64÷8)
=54×8
=432
27.见详解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19+2.1=4.0(×) 19+2.1=21.1
(×) 改正:
(2)6.5-1.47=5.17(×) 6.5-1.47=5.03
(×) 改正:
28.见详解
【分析】从三角形任一顶点向它的对边或者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从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所对的边叫做三角形的底。据此作图。
【详解】
29.0.75千克;75千克
【分析】1吨换算成1000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碾米750千克÷对应的稻谷量;100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100。
【详解】1吨=1000千克
750÷1000=0.75(千克)
0.75×100=75(千克)
答:1千克稻谷可碾米0.75千克;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
30.(1)见详解;
(2)星期五;
(3)32本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绘制“光明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上周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量统计图”,如下;
(2)观察统计图,并比较图中数据可知,四年级一班星期五借书的本数最多;
(3)把四年级二班上周五天借书的本数相加,求出总和,再除以5,即可求出四年级二班平均每天借书多少本。
【详解】(1)绘制光明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上周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数量统计图,如下:
(2)20<24<35<36<40
所以,四年级一班星期五借书的本数最多。
(3)(36+25+40+34+25)÷5
=160÷5
=32(本)
答:四年级二班平均每天借书32本。
【点睛】熟练掌握从统计表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正确绘制统计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7只大船和2只小船;350元
【分析】先分别用除法计算出两种船的人均单价哪种更划算,再将船尽量坐满、且没有空位;分别计算出船的只数,再分别计算两种船的总价:用船只数×租一条船的价格=租船总价,最后相加;据此解答。
【详解】40÷5=8(元/人)
35÷4=8(元/人)……3(元)
尽量租大船更划算:
43÷5=8(只)……3(人)
可以租7条大船和2条小船没有空位:
7×5+2×4
=35+8
=43(人)
7×40+2×35
=280+70
=350(元)
答:租7只大船和2只小船最省钱,共需要付350元。
【点睛】注意租船问题尽量做到没有空位,才是最省钱的方法。
32.(1)长方形;画图见详解
(2)直角三角形
【分析】(1)根据题图可知,露出部分中有一个直角,这个信封里的是一个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中都有直角,据此画图。
(2)如果信封里的不是一个四边形,只需要这个图形中有直角,即可符合条件。
【详解】(1)如果信封里的是一个四边形,可能是长方形。画图如下所示:
(2)如果信封里的不是一个四边形,你觉得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先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的特征,再比对所学图形的特征,找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33.40元
【分析】利用带去的钱减去两种物品的价格就是还剩的钱,据此利用减法计算。
【详解】100-44.62-15.38
=100-(44.62+15.38)
=100-60
=40(元)
答:还剩4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连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简便运算。
34.400毫米
【分析】根据“5本字典的高度为125毫米”,首先用5本字典的高度除以5求出每本字典的高度,再根据要求16本的高度。再乘16即可。
【详解】125÷5×16
=25×16
=400(毫米)
答:16本《新华字典》摞起来的高度是400毫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