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声音是什么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教材P12材料改编)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 声音能否传播信息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 如图所示,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 手不能传播声音 B. 手吸收了声波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3. 下列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
A. 在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 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
C. 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D.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4. (2024·苏州工业园区校级段考)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 固体、固体 B. 固体、气体 C. 气体、固体 D. 气体、气体
5. (2024·苏州吴江段考)在月球的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 )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 陨石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声介质
D. 原因不明
6. 物理学家帕斯卡年幼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实验。他发现用勺子敲响瓷碗时,瓷碗好像在微微振动,他很好奇,又用木槌击响鼓面,发现鼓面也是振动的,然后他又做了许多类似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帕斯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7. 写出下列各种声音的声源。
(1) 优美的小提琴声: 。 (2) 悠扬的短笛声: 。
(3)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 (4) “哗哗”的流水声: 。
8. 古书中记载“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如鸣筝”的发声体主要是 ( )
A. 鸢 B. 竹 C. 风 D. 筝
第9题
9. (教材P13材料改编)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如图甲所示,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他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乙所示,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他听到较前一次更响的声音。比较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探究 ( )
A. 声音是由衣架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0. (2024·苏州虎丘校级段考)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 大钟有回声 B. 大钟仍在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如图甲,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
小丽:如图乙,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 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 小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 。
(3) 小明、小丽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b.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 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变大/变小)。
② 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 (变大/变小)。
③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大/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那么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④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a/b)是正确的。
第2课时 声波、声速和声能
1.
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2. 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 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 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 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 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3. 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 声音遇到墙壁后发生反射现象 D. 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4. (2024·苏州姑苏校级期中)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铁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 水、空气、铁管 B. 铁管、水、空气
C. 水、铁管、空气 D. 空气、水、铁管
5. (2024·苏州吴江段考)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以 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的,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 ,向远处传播。
6. 小明面向一高墙喊话,经过0.2s后听到回声,小明和高墙之间的距离是 m;一天,雷雨交加,小红看到闪电后2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小红的距离约为 m。(空气中声速为340m/s)
7. 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信息/能量)。
8. (2024·苏州虎丘校级段考)小明假期旅游时发现一处深井,边上有“井深危险”的警示标志。他让一石头自由落向井底,用秒表测出“从石头离开手到听到石头击打水面的声音所需的时间”为0.4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石头下落的速度小于声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井的深度为136m B. 井的深度为68m
C. 井的深度小于68m D. 井的深度大于68m
第9题
9. (教材P17练习T2变式)(2024·南京江宁校级段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一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小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的光点在晃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点的晃动是由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 两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 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0.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郑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00s,则小郑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
A. 13.29s B. 13.00s C. 12.71s D. 无法确定
11. 如表所示为声音在某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 质 空气 (常温) 水 (5℃) 水 (15℃) 水 (20℃) 海水 (25℃) 冰 软橡胶 (常温) 软木 铁(棒)
v/(m·s-1) 340 1450 1470 1480 1531 3230 40~50 500 5200
(1)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推断的依据。
① 与 有关,依据是
。
② 与 有关,依据是
。
(2) 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4s收到回波,此处海水深度为 m。
(3) 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有一段软木长为34m,当小明在一端用力敲击一下软木时,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倾听的小华经 s听到响声,小华能听到 次响声。
12. (新情境·科技民生)某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如图,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 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
(2) 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3)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13.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在铁管某一位置将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在当前环境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v铁=5100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若实验中小明只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距离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 ( )
A. s<42.5m B. s<36.43m C. s≤255m D. 255m>s≥36.4m
一、 声音是什么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B 2. C 3. C 4. B 5. C 6. 振动 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7. (1) 琴弦 (2) 空气柱 (3) 树叶 (4) 水 8. C 9. D 10. B 11.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鼓面 将鼓面的振动放大 (3) ① 变小 ② 变大 ③ 小 ④ a
第2课时 声波、声速和声能
1. D 2. D 3. C 4. B 5. 声波 振动 6. 34 680 7. 振动 能量 8. C 9. B 10. A 11. (1) ① 温度 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 介质
相同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2) 1837.2
(3) 0.068 1 12. (1) 0.34 (2) > (3) 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