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23: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
1.     
(2024·扬州)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2. (2024·宿迁模拟)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百灵歌手大赛中,小红同学的歌声很尖细,特别震撼刺耳,这里“刺耳”指声音的 (  )
A. 音调高 B. 音色优美 C. 响度大 D. 传播速度快
3. (2024·苏州虎丘一模)音乐课上,同学们高声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的 (  )
A. 音调高 B. 音色美 C. 频率大 D. 响度大
4. (2024·宜宾)教室里传来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5. (2024·南通海安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 (教材P19材料改编)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可用来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7. 填声音的特性:“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8. 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是    Hz;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
9. 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     中传播,口技艺人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越大。
10. (2024·苏州一模)某款导航软件上可以设置语音导航,在语音播报的设置上,用户可以从系统数百位明星红人的个性语音包中进行选择。小明在更换语音包时,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11.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12. (教材P21材料改编)在相同时间内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两列声波的 (  )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频率不同
     
13. (教材P22练习T1变式)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 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声带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14. (2024·苏州姑苏期末)在操场上要呼唤远处的同学,常将双手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 (  )
A. 提高发出声音的频率 B. 改善接收声音的音色
C. 减少声音能量的分散 D. 提高听到声音的音调
15.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    决定的。
(2) 如图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升高/降低)。
(3) 如图丙所示,用同样的力分别拨动外形完全相同且伸出桌面的长度也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时,听到声音的    不同。
第2课时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
1.     
(新情境·科技民生)(2024·宿迁期末)AI(人工智能)语音播报能够模仿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它学会了模仿人物声音特性中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动频率
2. 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3. (2024·苏州姑苏校级二模)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改变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4. (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如图所示为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传播速度
5. (2024·徐州沛县校级模拟)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想要使吹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
A. 增加水量 B. 减少水量 C. 增大吹力 D. 减小吹力
6.     
长途行驶的汽车轮胎容易出现漏气现象。有经验的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用铁棒敲击轮胎,如果空气充足,那么发出的声音会 (  )
A. 音调较高 B. 音调较低
C. 响度较大 D. 响度较小
7. 喜欢音乐的某同学在练习吉他演奏时,用力拨动吉他上最粗的琴弦,发出的声音 (  )
A. 响度小、音调高 B. 响度小、音调低
C. 响度大、音调高 D. 响度大、音调低
8. (新情境·传统文化)战国早期有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叫曾侯乙编钟,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 (  )
A. 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B. 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C. 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大的钟 D. 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大的钟
9. 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0. 如图,小华将7根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大吸管底部封口,封口材料相同、封口相同,并成一排,做成了一个“吸管琴”。当用嘴对吸管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吸管内空气柱    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升高/不变/降低)。
            
11. (2024·苏州虎丘校级段考)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发出声音。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想让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降低,我们应该    (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敲。
12. 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L。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T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次 序 长度L/m 重物/个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 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 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和琴弦的     的关系。
(4) 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当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琴弦发声的音调越高。
(5)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尼龙琴弦,控制A、B间琴弦振动部分长度为0.4m,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需要悬挂重物    个。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二、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声音的特性
1. B 2. A 3. D 4. C 5. B 6. B 7. 响度 音色 音调 8. 6 200 9. 音色 空气(或气体) 响度 10. C 11. B 12. B 13. B 14. C 15. (1) 低 振动频率 (2) 振幅 降低 (3) 音色
第2课时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
1. C 2. A 3. C 4. A 5. A 6. A 7. D 8. D 9. C 10. 振动 降低 11. 玻璃瓶和水 从右向左 12. (1) 1 (2) 长度 (3) 0.8 松紧程度 (4) 1、2 越短 (5) 2 控制变量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