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23: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一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2. 把高为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呈现出2cm高的像,则发光棒离凸透镜的距离为 (  )
A. 12cm B. 10cm
C. 8cm D. 4cm
3. 小华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0cm,他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找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  )
                
4. 小明把蜡烛移至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然后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蜡烛,那么他将看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 (  )
5.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如图所示,透镜焦距f=    cm。
序 号 物距u/cm A B
1 30.0 15.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0 30.0 C
… … … …
(2) 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      。
(3) 探究实像时,小明调整物距后,应          ,直到光屏上呈现最清晰的像。探究虚像时,小明应    (越过/透过)凸透镜观察像;观察到虚像后,如果将光屏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小明在原观察像的位置    (还能/不能)观察到像。
(4) 表中是小明设计的表格(部分)和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      ;B处内容是       ;C处内容是       。
6. 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7. 如图所示,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能观察到烛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  )
A. 向左移动透镜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 B. 光屏移到透镜左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C. 从透镜左侧透过透镜向右观察 D. 从透镜右侧透过透镜向左观察
    
8.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二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 (  )
A. a端变细,b端变粗 B. a端变粗,b端变细 C. a、b端变粗 D. a、b端变细
9.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2) 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    (放大/缩小)的实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镜面反射/漫反射)。
(3) 若将“F”形的LED灯(如图乙所示)替代蜡烛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透过透镜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若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并移动光屏,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忽略像的大小变化)
(4) 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那么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填字母)。
A. 烛焰像的下半部分B. 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 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 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5)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    (高/低)一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 小明利用上述器材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40.4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2024·盐城建湖期中)凸透镜从贴近书上文字逐渐增大距离,不能看到的“文字”特点是 (  )
A. 正立、放大 B. 正立、缩小
C. 倒立、放大 D. 倒立、缩小
2.     
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
A. 都是正立的 B. 都是虚像
C.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3.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cm,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20cm,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2024·苏州工业园区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5. (2024·无锡期中)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到透镜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cm,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  )
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成虚像
6.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在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7.5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    (变大/不变/变小)。
7. (易错题)(2024·常州武进二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于光具座上,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u、像距v可能是 (  )
A. 16cm、32cm B. 14cm、28cm C. 48cm、6cm D. 13cm、43cm
        
8. (2024·常州溧阳一模)小明在一圆柱形水杯后面,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他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在该过程中,透过水杯观察,他看到的小泥娃像 (  )
A. 一直变瘦 B. 变高 C. 先变高后变矮 D. 先变胖后变瘦
9. 如图,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0.2m
B. 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C. 物距从0.05m增至0.1m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物距从0.1m增至0.8m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小
10.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为透镜乙,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
A. 透镜甲的焦距等于20cm B. 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
C. 蜡烛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D.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11. 如图所示,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从图示位置开始向左移动,光屏(未画出)先后在凸透镜右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乙处的像比甲处大,则 (  )
A. 凸透镜的焦距f<15cm B. 乙处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 乙位置在甲位置的左侧 D. 乙和甲的位置可能重合
12. (2023·扬州)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A 2. B 3. B 4. C 5. (1) 10.0 (2) 主光轴上 (3) 左右来回移动光屏 透过 不能 (4) 像距v/cm 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的实像 6. B 7. D 8. A 9. (1) 蜡烛在一倍焦距内 (2) 缩小 漫反射 (3) A B (4) C (5) 低 (6) 10.1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B 2. D 3. A 4. A 5. C 6. 8 变大
7. D [易错分析]不理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
8. D 9. D 10. B 11. D 12.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