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1: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第1题
1. 《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
A. 升高了湿纸的温度B. 增大了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了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 加快了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2.     
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
① 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 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 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 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 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3. 夏天小明在家使用电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
A. 电扇吹出的风是凉风
B. 电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
C. 电扇吹出的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D. 电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4. 蒸发是一种发生在液体    (表面/内部)的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    (特定温度/任何温度)下发生。
5. 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第6题
6. (新情境·社会热点)如图所示是吐鲁番当地流行使用的坎儿井。夏季井内的水温约比外界低5~10℃。下列关于坎儿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降低水温,加快水的蒸发
B. 减小水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减缓水的蒸发
C. 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D. 增加水的质量,减缓水的蒸发
7. 当室温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蒸发,下列图中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
8. (2024·扬州邗江模拟)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9. (2024·苏州)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10. 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空气湿度)的装置,叫作干湿球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的,其中乙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纱布,甲是干燥的,我们发现    (甲/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是因为         。在一定温度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就表示空气湿度越    (大/小)。
11. 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同学们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凡同学在相同的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A、B、C、D所示的实验探究。
(1) 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2) 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 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4) 该实验采用了     法。
(5)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需要    (吸热/放热),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此解释,请举一例:               。
(6) 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进行如图E、F所示的实验探究,结果发现图E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他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                                       。
第2课时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1.     
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①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② 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③ 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④ 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2024·宿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2题
A. 图示情景,说明水还没有沸腾
B. 调节铁圈B的高度时,不用点燃酒精灯
C. 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
D. 移去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3. 某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    (A/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里为    (空气/水蒸气)。
(4) 图丁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
4. (新情境·社会热点)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4题
A. 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 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
C. 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D. 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5. (易错题)(2023·凉山)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
第5题
A. 能沸腾
B. 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6.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 B. 改用“小火”能更快让馒头变熟
C.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A/B)。
(2) 安装好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
(3) 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图    (C/D)。
②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作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此时当地大气压    (高于/等于/低于)标准大气压。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
(5) 为了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移除    ,再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8. 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
第8题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第3课时 液 化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第2题
2. (2024·无锡宜兴一模)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3. 牙医检查牙齿时,在小镜子伸进口腔前先放在火上烤一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 防止口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 加热镜面对其进行高温加热消毒
C.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D.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导致镜片脱落
4.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我们会观察到: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有小水滴从金属盘沿滴下,停止实验后,烧瓶内“水量”会减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第4题
① “水量”会减少,是因为烧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
② 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说明烧瓶内此时充满了空气。
③ 瓶口上方有“白雾”,说明此时水发生了汽化。
④ 有小水滴从盘沿滴下时,盘的温度会升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5. (2024·泰州靖江校级模拟)冬季,教室窗户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水雾出现在窗户玻璃的    (内/外)侧。
6.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会冒“白气”,如图所示,这些“白气”的状态是    态。“白气”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7.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8. 如图所示的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是通过    的方法变成液体储存在打火机中的,按下阀门使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9. (易错题)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门口附近会出现“白气”;冬天打开热水瓶瓶塞时,瓶口也会出现“白气”。关于这两种“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种“白气”都是气态的水 B. 两种“白气”形成的物质来源都是热的空气
C. 两种“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 D. 两种“白气”形成过程都需要吸热
10. 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 (  )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1.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12. 如图是在甲、乙两个房间内烧开水的情景,水壶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据图可以推断甲房间的温度    (高/低)。
      
13. (新情境·科技民生)如图甲所示为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图乙是“热棒”的内部示意图。工作时,上端的氨气通过散热片放热    成液态而重新回到下端;下端的液态氨    成气态氨吸收冻土层的热量,使其常年保持冷冻状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14.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吸热/放热);在冰箱外的冷凝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吸热/放热)。
15. 某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液化放热。
(1) 如图所示,在两支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甲的水中,水蒸气在试管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试管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得此时试管甲中水的温度为t,下一步操作是    。
第15题
A.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
B. 测出试管乙中的水温
C. 将烧瓶中的开水倒入试管乙中直至与试管甲中的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水温
(2) 若测出水温    (高于/等于/低于)t,则表明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二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1. A 2. D 3. C 4. 表面 任何温度 5. 液体的表面积 吸热 6. B 7. C 8. C 9. 空气 水 温度 减小 10. 乙 水蒸发吸热 大 11. (1) A、C (2) A、D (3) A、B (4) 控制变量 (5) 吸热 夏天的房间洒一些水会变得凉快(合理即可) (6) 没有在控制表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比较相同时间内蒸发水量的多少
第2课时 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1. C 2. C 3. (1) 自下而上 (2) 96 (3) A 水蒸气 (4) 98 4. C
5. A [易错分析]不理解液体沸腾应满足的条件。
6. A 7. (1) B (2) 68 (3) ① C ② 如图所示 (4) 99 低于 不变 (5) 酒精灯
8. B
第3课时 液 化
1. D 2. C 3. A 4. B 5. 液化 内 6. 液 液化 7. 汽化 放出 8. 压缩体积 汽化
9. C [易错分析]对液化条件理解不透彻。
10. C 11. C 12. 液化 低 13. 液化 汽化 14.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15. (1) C (2) 低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