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的特点
1.
长江源头是由雪山上的冰雪消融的点点水滴汇集而成的,此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液化 B. 蒸发 C. 熔化 D. 凝固
2. 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 非晶体熔化温度在升高,一定吸热 D. 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3. 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
A. 萘、水晶、石蜡 B. 松香、玻璃、蜂蜡 C. 冰、沥青、食盐 D. 海波、铜、固态水银
4. (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
A. 10℃ B. 30℃ C. 50℃ D. 60℃
5. 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 (晶体/非晶体)。它在熔化时要 热。其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甲/乙)。
6. 在“观察冰的熔化实验”中:
(1) 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2) 图甲中使用的加热方法称 ,使用此方法的好处是 。
(3) 根据图乙可知,实验过程中冰熔化用时 min。
(4) 根据探究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所以冰是 。
(5) 第4~6min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此过程中 (吸热/不吸热也不放热/放热)。
7. (2024·徐州三模)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液化后凝固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熔化后汽化
8.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
第8题
A. 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
B. 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
C. 甲物质是晶体
D. 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
第9题
9. (易错题)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和试管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在烧杯内还有冰剩余之前,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烧杯和试管中的冰都在熔化
B. 烧杯中混合物的温度在持续上升
C. 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是不能熔化
D. 试管中的混合物温度在持续上升
10. 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 把-5℃的冰块拿到10℃的房间里,冰块 (会/不会)立即熔化,理由是 。
12. 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 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 (靠上/靠下)的位置。
(3) 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in时试管内出现液体,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4) 由图乙中的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
。
(5) 小刚也用该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13. (2024·盐城盐都二模)小明通过实验寻找冰熔化时需要吸热的证据。用图示两个相同的保温容器,在两个容器中放入同样的适量温水,然后向甲容器中加冰块,向乙容器中加水,待冰熔化完,比较甲、乙容器中的水温。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对于后加入的冰块和水,应满足 ( )
A. 质量相同,冰块的温度低于0℃
B. 质量相同,冰块和水的温度均为0℃
C. 冰块的质量比水的大,两者温度相同
D. 冰块的质量比水的小,两者温度相同
第2课时 凝固的特点 熔化、凝固的应用
第1题
1. (2024·连云港赣榆校级二模)如图所示为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 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 在第12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2.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注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可能表示球内材料凝固图像的是 ( )
3. 如表是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 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氧 铜 钢 钨
熔点/℃ -39 -117 -114 -218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78 35 -183 2596 2750 5900
A. 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B. 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 标准大气压下,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
D. 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
4. “糖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成花、动物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放出)热量后就 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5. 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 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高于/等于/低于)
6.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 (依次由高到低/相同/依次由低到高)。
7. (易错题)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
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都没结冰
C. 都已结冰 D.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第8题
8. (新情境·科技民生)先进战机机身会采用一种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如图,其修复原理是在金属内部埋植固态合金,当机身出现裂纹,系统会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使微胶囊内的合金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流出并填充裂纹,然后 (吸热/放热)形成固态合金从而实现损伤修复。
9.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类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 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 153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 2750 2596 2212 2707 5900 2327
10. 小明想探究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是否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此,他向水中加盐制成盐水,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段时间,小明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
(1) 从图像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min;凝固过程 (吸收/放出)热量,盐水结成的盐冰是 (晶体/非晶体)。
(2)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装有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的杯子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增加/不变/减少)。
(3) 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 ℃。为了交通安全,人们常在不能及时熔化的积雪地面上撒融雪剂(如图丙所示),常用融雪剂的成分是工业用盐(非食用盐),请解释融雪剂可加快积雪熔化的原因是
。
三、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的特点
1. C 2. C 3. D 4. B 5. 非晶体 吸 乙 6. (1) 自下而上 (2) 水浴加热 使物体受热均匀 (3) 6 (4) 不变 晶体 (5) 固液共存 吸热 7. C 8. D
9. C [易错分析]不理解晶体熔化应满足的条件。
10. D 11. 不会 冰的熔点是0℃,-5℃的冰块温度升高到0℃吸热才能熔化 12. (1) 秒表 (2) 靠下 (3) 如图所示 (4)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 物质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较快(合理即可)
13. B
第2课时 凝固的特点 熔化、凝固的应用
1. D 2. D 3. C 4. 熔化 放出 凝固 5. 等于 高于 6. 凝固 依次由高到低
7. B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
8. 熔化 放热 9. 熔化 钨 10. (1) 10 放出 晶体 (2) 增加 (3) -2 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在更低温度下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