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23:26:28

文档简介

第2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单元知识框架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中考对点突破
 考点一 结合几何图形来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考点解读】
面积 大小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大印北
大洲 特点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且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和大洋洲是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针对练习】
1.核心素养·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世界海陆轮廓的认识与绘制的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践活动。
绘制世界局部轮廓
(1)补充下列绘制步骤。
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特征。
第二步:在白纸上绘出几条重要的纬线,如 0°纬线(赤道)、23.5°纬线(南、北回归线)、66.5°纬线(南、北极圈) 和经线(如0°经线、90°E经线、180°经线、90°W经线)。
第三步:观察 各大洲的空间位置、面积大小及轮廓形状,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简图 ,在绘有重要经纬线的白纸上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简图并在上图补全世界大洲轮廓。
第四步:在你绘制的作品上,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大洲大洋的认识
(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为 亚欧 大陆,主要由 亚洲 和 欧洲 组成。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南极洲 和 北冰洋 。
知识迁移应用
(4)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 南 半球更合适,判断理由是 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
(5)请你设计一条从我国上海出发的环球航线,并说出沿线依次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从我国上海出发向东行进,先经过太平洋,其次经过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到达大西洋,然后绕非洲南端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经马六甲海峡,回到上海。
 考点二 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考点解读】
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
矿产资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海水资源 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
能源资源 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流能
空间资源 港口和航运、海上平台、海洋旅游
环境资源 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
2.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成功下潜,坐底深度为10 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此后多次深潜,并带回了矿物、沉积物、深海生物和深海水样等样本。此科考涉及的主要海洋资源有 ( D )
①海洋生物资源 ②海洋矿产资源 ③海洋空间资源  ④海洋能源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属于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B )
A.深海采矿 B.建设海洋博物馆 
C.海水晒盐 D.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考点三 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规律
【考点解读】
项目 特点 分布规律
平原 地势平坦 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区
高原 地势较高 四周多被山地和陡崖环绕
丘陵 起伏较小 多分布在山地或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区
山地 地势起伏大,多呈带状分布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两岸的南北向地带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东西向地带
盆地 地势较低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针对练习】
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姿态万千。如图为“陆地地形模型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 C )
A.甲为岛屿 B.乙为半岛
C.丙为海峡 D.丁为海湾
5.下列对不同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B )
A.山地——地表起伏小,海拔较高
B.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
C.平原——被高地环绕、中部低平
D.丘陵——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
 考点四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及特点
【考点解读】
#地形 #定义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 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急剧变陡的斜坡 水深一般不超过3 000米。是大陆架向大洋底的过渡地带
大洋底(大洋的主体部分) 海盆 大陆坡以下、外形近于圆形或椭圆形的巨大凹地 分布广泛,是大洋底的主要组成部分
洋中脊 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 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南北走向
岛弧 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展的岛屿或群岛 分布于大洋边缘。向海的外侧常伴有很深的海沟
海沟 深度超过6 000米的海底狭长形凹地 长度可达数千千米。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的外侧
【针对练习】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②代表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D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盆 D.海沟
7.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B.海底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大陆架为主
C.洋盆一般指宽度较窄而又相对陡峭的大洋底部
D.大陆坡的坡度最缓,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考点五 板块的运动
【考点解读】
【针对练习】
8.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图1为“全球板块分布图”,图2为“用手挤压书本实验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大陆漂移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图1中甲处山脉是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3)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B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2章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单元知识框架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中考对点突破
 考点一 结合几何图形来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考点解读】
面积 大小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大印北
大洲 特点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且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洲;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和大洋洲是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针对练习】
1.核心素养·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世界海陆轮廓的认识与绘制的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践活动。
绘制世界局部轮廓
(1)补充下列绘制步骤。
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特征。
第二步:在白纸上绘出几条重要的纬线,如 和经线(如0°经线、90°E经线、180°经线、90°W经线)。
第三步:观察 ,在绘有重要经纬线的白纸上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简图并在上图补全世界大洲轮廓。
第四步:在你绘制的作品上,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大洲大洋的认识
(2)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为 大陆,主要由 和 组成。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和 。
知识迁移应用
(4)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 半球更合适,判断理由是 。
(5)请你设计一条从我国上海出发的环球航线,并说出沿线依次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考点二 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考点解读】
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
矿产资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海水资源 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
能源资源 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流能
空间资源 港口和航运、海上平台、海洋旅游
环境资源 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
2.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成功下潜,坐底深度为10 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此后多次深潜,并带回了矿物、沉积物、深海生物和深海水样等样本。此科考涉及的主要海洋资源有 ( )
①海洋生物资源 ②海洋矿产资源 ③海洋空间资源  ④海洋能源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属于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
A.深海采矿 B.建设海洋博物馆 
C.海水晒盐 D.向海洋排放污染物
 考点三 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规律
【考点解读】
项目 特点 分布规律
平原 地势平坦 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沿海地区
高原 地势较高 四周多被山地和陡崖环绕
丘陵 起伏较小 多分布在山地或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区
山地 地势起伏大,多呈带状分布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两岸的南北向地带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东西向地带
盆地 地势较低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针对练习】
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姿态万千。如图为“陆地地形模型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 )
A.甲为岛屿 B.乙为半岛
C.丙为海峡 D.丁为海湾
5.下列对不同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山地——地表起伏小,海拔较高
B.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
C.平原——被高地环绕、中部低平
D.丘陵——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
 考点四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及特点
【考点解读】
#地形 #定义 #特点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覆盖的部分 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急剧变陡的斜坡 水深一般不超过3 000米。是大陆架向大洋底的过渡地带
大洋底(大洋的主体部分) 海盆 大陆坡以下、外形近于圆形或椭圆形的巨大凹地 分布广泛,是大洋底的主要组成部分
洋中脊 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 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大致呈南北走向
岛弧 呈弧形排列或弧形伸展的岛屿或群岛 分布于大洋边缘。向海的外侧常伴有很深的海沟
海沟 深度超过6 000米的海底狭长形凹地 长度可达数千千米。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的外侧
【针对练习】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②代表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洋盆 D.海沟
7.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B.海底地形比较单一,主要以大陆架为主
C.洋盆一般指宽度较窄而又相对陡峭的大洋底部
D.大陆坡的坡度最缓,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考点五 板块的运动
【考点解读】
【针对练习】
8.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图1为“全球板块分布图”,图2为“用手挤压书本实验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图1中甲处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3)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