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除夕夜北京时间20时全球华人通过直播观看春晚。图1为“世界部分城市经纬度位置和地方时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全球华人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图1)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①地球公转 ②经度差异 ③地球自转 ④纬度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2中( D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5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我国也是海洋大国。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在图中对应的是( D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海洋称谓的有( A )
①资源的宝库 ②蓝色家园 ③盐类的故乡 ④植物王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底,是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另一大洋板块之下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
B.马里亚纳海沟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相同
C.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马里亚纳海沟
D.该地附近地壳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火山和地震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23时4分,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结合右图完成6~7题。
6.地震发生当天,当地( C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7.日本地震多发,原因是( A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如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柑橘的传播( A )
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9.柑橘适合生长在( B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低纬度地区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材料之一。世界著名巧克力生产地几乎都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如图是“世界可可主要生产国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可可( B )
①喜热 ②喜凉 ③喜旱 ④喜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巧克力生产地与可可产地不一致,这反映了( C )
A.可可产地的人们不喜欢吃巧克力
B.可可产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
C.区域差异导致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D.欧洲和北美洲生活水平低,消费力弱
读“四个大洲轮廓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对四个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甲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B.乙大洲位于南半球
C.丙大洲距离南极洲最近 D.丁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13.上面四个大洲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国际上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通常14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15~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读“东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东亚人口年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15.推测东亚最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C )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D.人口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读“世界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6~20题。
16.图中科技创新中心主要集中在( C )
A.热带 B.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17.图中,①地工作人员急需前往②地洽谈业务,最适宜乘坐( C )
A.海轮 B.火车 C.飞机 D.汽车
18.据图推测,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巴西
19.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多为( D )
A.钢铁工人 B.医护人员 C.政府官员 D.知识分子
20.李老师买了一辆上海某公司生产的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B )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C.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千帆星座”计划是中国正在建设的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该项目提升了全球通信能力,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提升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5日19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1)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成功这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②③ (填序号)之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
(2)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 (填方向)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昼渐短,夜渐长 。
(3)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中学生最有可能正在 进行上午的课程 (进行上午的课程/看晚间新闻)。
(4)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部署“千帆星座”计划的意义。
提升了全球通信能力;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提升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等。
22.读“世界海陆轮廓略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陆地面积约占 三 分。
(2)A与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 ;B大洲中部和南部的人种是 黑色人种 。
(3)D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英语 。
(4)在A、B、C、D、E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B 大洲。
(5)①、②、③、④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④ (填序号);④大洋周围多火山和地震,其原因主要是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
(6)F所在的板块是 南极洲板块 。
23.某校八年级学生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各个文明阶段与地形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高原、 山地 (地形类型)生活,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也是发现于山腰。当我们在世界地图上寻找其他高大而绵长的山脉时,会发现它们多呈 条带状 (条带状/块状)分布。
(2)农耕文明时期河姆渡遗址的稻穗纹陶钵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中下游 (上游/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 。
(3)现代科技与智慧赋予人们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格局,在当前,海洋已成为我国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 海沟 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
24.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饥饿热点报告》警示,多个“饥饿热点”地区的突发性饥饿状况预计将恶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图2 图3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 非 洲;新奥尔良是重要的粮食运输港口,其所在大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a是 巴拿马运河 ,它出口的粮食运往世界各地,途经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③ (填数码)。
(2)图中A、B两地中 A (填字母)为世界主要人口稀疏区之一,主要原因是 地处炎热干旱的荒漠 ,不适宜人类居住。
(3)根据图2和图3判断,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 中低 纬度;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平原 地区。
(4)图中A地所处大洲主要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东 半球,该大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 高原 大陆”。
(5)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干旱、洪水、飓风和气旋反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并将世界各国的数百万人推向危险边缘。面对如此“新常态”,以下做法能够较好应对问题的是 B 。
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多乘坐私家车出行 ④加强对全球环境的监测和研究 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⑥多使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期末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除夕夜北京时间20时全球华人通过直播观看春晚。图1为“世界部分城市经纬度位置和地方时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全球华人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图1)与北京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经度差异 ③地球自转 ④纬度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妆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此诗中描写的节气位于图2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5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我国也是海洋大国。如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在图中对应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海洋称谓的有( )
①资源的宝库 ②蓝色家园 ③盐类的故乡 ④植物王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底,是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另一大洋板块之下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
B.马里亚纳海沟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相同
C.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马里亚纳海沟
D.该地附近地壳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火山和地震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23时4分,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结合右图完成6~7题。
6.地震发生当天,当地(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7.日本地震多发,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如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柑橘的传播( )
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9.柑橘适合生长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低纬度地区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主要材料之一。世界著名巧克力生产地几乎都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如图是“世界可可主要生产国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可可( )
①喜热 ②喜凉 ③喜旱 ④喜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巧克力生产地与可可产地不一致,这反映了( )
A.可可产地的人们不喜欢吃巧克力
B.可可产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
C.区域差异导致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D.欧洲和北美洲生活水平低,消费力弱
读“四个大洲轮廓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对四个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B.乙大洲位于南半球
C.丙大洲距离南极洲最近 D.丁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
13.上面四个大洲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国际上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通常14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15~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读“东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东亚人口年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15.推测东亚最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D.人口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读“世界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6~20题。
16.图中科技创新中心主要集中在( )
A.热带 B.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17.图中,①地工作人员急需前往②地洽谈业务,最适宜乘坐( )
A.海轮 B.火车 C.飞机 D.汽车
18.据图推测,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巴西
19.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人员多为( )
A.钢铁工人 B.医护人员 C.政府官员 D.知识分子
20.李老师买了一辆上海某公司生产的轿车,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C.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千帆星座”计划是中国正在建设的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该项目提升了全球通信能力,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提升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5日19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1)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成功这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 (填序号)之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填方向)移动,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3)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中学生最有可能正在 (进行上午的课程/看晚间新闻)。
(4)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部署“千帆星座”计划的意义。
22.读“世界海陆轮廓略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陆地面积约占 分。
(2)A与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B大洲中部和南部的人种是 。
(3)D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4)在A、B、C、D、E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大洲。
(5)①、②、③、④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④大洋周围多火山和地震,其原因主要是 。
(6)F所在的板块是 。
23.某校八年级学生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各个文明阶段与地形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高原、 (地形类型)生活,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也是发现于山腰。当我们在世界地图上寻找其他高大而绵长的山脉时,会发现它们多呈 (条带状/块状)分布。
(2)农耕文明时期河姆渡遗址的稻穗纹陶钵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上游/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
(3)现代科技与智慧赋予人们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格局,在当前,海洋已成为我国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米。 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紧依岛弧或大陆沿岸山脉的外侧。
24.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饥饿热点报告》警示,多个“饥饿热点”地区的突发性饥饿状况预计将恶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图2 图3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 洲;新奥尔良是重要的粮食运输港口,其所在大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a是 ,它出口的粮食运往世界各地,途经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填数码)。
(2)图中A、B两地中 (填字母)为世界主要人口稀疏区之一,主要原因是 ,不适宜人类居住。
(3)根据图2和图3判断,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 纬度;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4)图中A地所处大洲主要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该大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 大陆”。
(5)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干旱、洪水、飓风和气旋反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导致人口流离失所,并将世界各国的数百万人推向危险边缘。面对如此“新常态”,以下做法能够较好应对问题的是 。
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多乘坐私家车出行 ④加强对全球环境的监测和研究 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⑥多使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