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的表层——自然环境
@专题概览
@专题训练
读“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完成1—2题。
1.关于如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④大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B.③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②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D.①大洲和③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以下关于②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其基岩地表全部高于海平面
D.冰盖平均厚度约为2 000米
近年来,东北航道作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继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重要海上航线。读“冰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 ( )
A.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图中A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如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对海底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处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B.②处海水深度陡增到几千米
C.③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D.④处是宽广平坦的大洋底部
6.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为保护海洋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B.定期清理海洋垃圾
C.废水直接排入海洋
D.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据此读图(下图),完成8—10题。
8.海陆分布演变的正确顺序是 ( )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9.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 ( )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C.加加林 D.魏格纳
10.下列地理现象能用大陆漂移说解释的有 ( )
①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②南美洲和非洲的动物具有相似性 ③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④南美洲和非洲都主要位于热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10公里内平均海拔约4 471米。此次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并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如图为“定日县的位置”,据此完成11—13题。
11.定日县地震的主要成因是 (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C.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引发地表塌陷
D.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地壳稳定性
12.此次地震次生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①震源深度浅,能量释放集中 ②高海拔地区冻土广布,地质稳定 ③山体坡度陡峭,松散物质多 ④震后持续降雪阻碍救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为提升地震多发区抗震能力,最合理的长期措施是 ( )
A.强制迁出山区居民至平原
B.多建设高层建筑
C.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D.推广抗震建筑与预警系统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如图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分布图(部分)”。完成14—16题。
14.这些最宜居城市主要位于 ( )
A.20~30℃等温线之间
B.-10~0℃等温线之间
C.0~20℃等温线之间
D.-20~-10℃等温线之间
1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
A.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最低气温在北半球
D.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16.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学会阅读和分析气候资料图是学习地理基本技能之一。读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完成17—19题。
① ②
③ ④
17.人们发现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奇特的鱼叫肺鱼,在干季,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直到湿季来临,再重新进入河流。这是长期适应哪一种气候环境的结果 ( )
A.① B.② C.③ D.④
18.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④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共同点是 ( )
A.都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东岸
B.都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
C.都是夏雨型气候
D.都是冬雨型气候
20.从气候类型看,几乎都属于寒带冰原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南极洲
21.下列各地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的是 (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D.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
22.下列活动不能改善局部地区气候的是( )
A.人工绿化 B.过度放牧
C.兴修水利 D.建设生态防护林
23.碳中和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清,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中国将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读“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亚洲、非洲、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洋是 。
(4)用来解释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大洲和大洋空间分布的学说主要有 和 。
25.2024年9月11日,我国“蛟龙号”在太平洋海域结束海底作业任务,从水深1 783米的海底上浮回到母船“深海一号”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下潜任务圆满完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在A、B、C、D海域中,太平洋海域指的是 (填字母)。
(2)“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在图2海底地形中,海沟指的是 (填序号)。⑤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被称为 。
(3)“蛟龙号”母船“深海一号”可在各个大洋之中航行,因为海洋具有 的特点。海洋不但可以提供舟楫之便,还能提供鱼盐之利,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 ”。
(4)地表山高海深相差悬殊,我国不但探索海洋,还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探索,该峰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甲 (填地形区)上。
26.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与D之间隔着 洋,与北部的北冰洋隔 海峡相通。
(2)A、B、C、D四地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
(3)根据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请分别描述C、D两地的气候特征。
(4)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或比较不同地方的气候差异,主要可以从 、 、 等方面考虑。
27.热点素材命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2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此前的四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别是加拿大温哥华、俄罗斯索契、韩国平昌、中国北京。
材料二 如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示意图和近四届冬奥会举办地气候图。
(1)冬奥会举办届数最多的大洲是 洲。
(2)温哥华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
(3)与北京相比,平昌的冬季降水更 ,是因为平昌距海洋更 。专题二 地球的表层——自然环境
@专题概览
@专题训练
读“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完成1—2题。
1.关于如图中四个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A.④大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B.③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②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D.①大洲和③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以下关于②大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其基岩地表全部高于海平面
D.冰盖平均厚度约为2 000米
近年来,东北航道作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继海上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重要海上航线。读“冰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 ( A )
A.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图中A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 D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如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对海底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D )
A.①处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B.②处海水深度陡增到几千米
C.③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D.④处是宽广平坦的大洋底部
6.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为保护海洋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B )
A.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B.定期清理海洋垃圾
C.废水直接排入海洋
D.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据此读图(下图),完成8—10题。
8.海陆分布演变的正确顺序是 ( A )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9.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 ( D )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C.加加林 D.魏格纳
10.下列地理现象能用大陆漂移说解释的有 ( A )
①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②南美洲和非洲的动物具有相似性 ③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④南美洲和非洲都主要位于热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10公里内平均海拔约4 471米。此次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并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如图为“定日县的位置”,据此完成11—13题。
11.定日县地震的主要成因是 ( A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C.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引发地表塌陷
D.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地壳稳定性
12.此次地震次生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B )
①震源深度浅,能量释放集中 ②高海拔地区冻土广布,地质稳定 ③山体坡度陡峭,松散物质多 ④震后持续降雪阻碍救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为提升地震多发区抗震能力,最合理的长期措施是 ( D )
A.强制迁出山区居民至平原
B.多建设高层建筑
C.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D.推广抗震建筑与预警系统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如图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分布图(部分)”。完成14—16题。
14.这些最宜居城市主要位于 ( C )
A.20~30℃等温线之间
B.-10~0℃等温线之间
C.0~20℃等温线之间
D.-20~-10℃等温线之间
1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D )
A.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最低气温在北半球
D.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16.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 ( C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学会阅读和分析气候资料图是学习地理基本技能之一。读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完成17—19题。
① ②
③ ④
17.人们发现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奇特的鱼叫肺鱼,在干季,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直到湿季来临,再重新进入河流。这是长期适应哪一种气候环境的结果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8.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D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④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共同点是 ( B )
A.都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东岸
B.都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
C.都是夏雨型气候
D.都是冬雨型气候
20.从气候类型看,几乎都属于寒带冰原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 D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南极洲
21.下列各地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的是 ( B )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D.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
22.下列活动不能改善局部地区气候的是( B )
A.人工绿化 B.过度放牧
C.兴修水利 D.建设生态防护林
23.碳中和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清,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中国将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有 (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读“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亚洲、非洲、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亚洲 、 大洋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太平洋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北冰洋 ,全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洋是 北冰洋 。
(4)用来解释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大洲和大洋空间分布的学说主要有 大陆漂移学说 和 板块构造学说 。
25.2024年9月11日,我国“蛟龙号”在太平洋海域结束海底作业任务,从水深1 783米的海底上浮回到母船“深海一号”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下潜任务圆满完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在A、B、C、D海域中,太平洋海域指的是 C (填字母)。
(2)“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在图2海底地形中,海沟指的是 ③ (填序号)。⑤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被称为 洋中脊 。
(3)“蛟龙号”母船“深海一号”可在各个大洋之中航行,因为海洋具有 互相连通 的特点。海洋不但可以提供舟楫之便,还能提供鱼盐之利,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 资源的宝库 ”。
(4)地表山高海深相差悬殊,我国不但探索海洋,还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探索,该峰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甲 青藏高原 (填地形区)上。
26.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与D之间隔着 太平 洋,与北部的北冰洋隔 白令 海峡相通。
(2)A、B、C、D四地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B>C>A>D 。
(3)根据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请分别描述C、D两地的气候特征。
C地: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夏季较集中(降水分配均匀)。D地:夏季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4)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或比较不同地方的气候差异,主要可以从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 地形 等方面考虑。
27.热点素材命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2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此前的四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别是加拿大温哥华、俄罗斯索契、韩国平昌、中国北京。
材料二 如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示意图和近四届冬奥会举办地气候图。
(1)冬奥会举办届数最多的大洲是 欧 洲。
(2)温哥华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是 全年温和湿润 。
(3)与北京相比,平昌的冬季降水更 多 ,是因为平昌距海洋更 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