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大单元专题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大单元专题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00:00:10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专题概览
@专题训练
读“2014~2023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4题。
1.2022~2023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波动变化
2.2014~2023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国家是 ( )
A.中国、印度 B.印度、美国
C.美国、中国 D.俄罗斯、中国
3.针对人口现状,印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B.优化城乡人口结构
C.优化三孩生育政策
D.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B.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人口稀少
C.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密度大
D.亚洲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读“聚落的发展和演变示意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B.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
C.城市聚落先于乡村聚落出现
D.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6.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则其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
A.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B.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C.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D.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7.对于现存的传统民居,你认为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
A.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民居博物馆
B.全部拆除,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留现状不加固维修,留住乡愁
D.大力发展商业,增加经济收入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8—9题。
8.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9.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10.下列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
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C.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中国人所属的黄种人最优秀
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
11.下列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圣经》
D.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热点素材命题2025年3月21日,深圳机场开通本年度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深圳至新西伯利亚航线。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核心枢纽,拥有亚欧大陆最先进的自动化航空货运港,可高效衔接中欧铁路班列与北极航道。深圳作为全球智能硬件、基因药物、量子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基地,2024年航空货运量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75%,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疫苗、芯片、微型机器人等成为主力货种。据此完成12—13题。
12.深圳—新西伯利亚国际货运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中欧班列 D.跨境公路
13.选择该运输方式的核心因素是 ( )
A.货物体积大、单位重量价值低
B.运输距离远且需恒温保鲜
C.货物重量轻、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
D.海运港口基础设施不足
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与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共享红利、共促发展的合作新局面。据此完成14—15题。
14.14.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体现了 ( )
A.经济全球化 B.国际贸易保护
C.国际紧张关系 D.联合国重要地位
15.我国与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称为 ( )
A.南南合作 B.中外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北合作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上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的三个大洲是 。
(2)世界上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的分布规律是 。(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
(3)①、②两幅景观图中,符合大城市景观特征的是 ,该类城市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特征是 。
(4)甲大洲没有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17.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字母是 。
(2)E处的居民以 人种为主;B处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教,该地区人们通常用 (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
(3)F处常见的代表性宗教建筑是 。
(4)D、E、F三地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分别是西班牙语、法语、英语,这些语言都源于 洲。
18.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国家类型
(1)根据 ,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经济发展
(2)图1属于 (发展中/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该类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 (高/低),经济落后。
(3)图2所在国家的农业以大规模的 生产为主,经济发达。
(4)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作“ ”。
19.全国创新考法【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穿越新丝路“渝新欧”
材料一 2011年,从中国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开行,重庆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联运体系。2023年,重庆市“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倍。
材料二 “渝新欧路线示意图”及“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不同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及费用表”。
运输方式 时间(天) 运费(美元/箱)
铁路 16 6 000
海运 45 3 000
航空 1 30 000
案例思考:
(1)中欧班列经过的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是 国家,俄罗斯是 国家,德国是 国家。(填国家类型)
(2)重庆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列举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3)简要分析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输的优点。
(4)简述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以来的积极影响。专题三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专题概览
@专题训练
读“2014~2023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4题。
1.2022~2023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波动变化
2.2014~2023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国家是 ( B )
A.中国、印度 B.印度、美国
C.美国、中国 D.俄罗斯、中国
3.针对人口现状,印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A.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B.优化城乡人口结构
C.优化三孩生育政策
D.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B.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人口稀少
C.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密度大
D.亚洲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读“聚落的发展和演变示意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B.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
C.城市聚落先于乡村聚落出现
D.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6.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若该地由“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则其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包括 ( C )
A.房屋变高,人口增加
B.学堂变多,车水马龙
C.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D.农田减少,商户林立
7.对于现存的传统民居,你认为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A )
A.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民居博物馆
B.全部拆除,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留现状不加固维修,留住乡愁
D.大力发展商业,增加经济收入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8—9题。
8.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9.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10.下列有关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发达国家主要是白色人种,因为白种人最聪明
B.区别人种主要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C.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是因为中国人所属的黄种人最优秀
D.将人种分为“高等”和“低等”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应坚决反对
11.下列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圣经》
D.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热点素材命题2025年3月21日,深圳机场开通本年度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深圳至新西伯利亚航线。新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核心枢纽,拥有亚欧大陆最先进的自动化航空货运港,可高效衔接中欧铁路班列与北极航道。深圳作为全球智能硬件、基因药物、量子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基地,2024年航空货运量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75%,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疫苗、芯片、微型机器人等成为主力货种。据此完成12—13题。
12.深圳—新西伯利亚国际货运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B )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中欧班列 D.跨境公路
13.选择该运输方式的核心因素是 ( C )
A.货物体积大、单位重量价值低
B.运输距离远且需恒温保鲜
C.货物重量轻、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
D.海运港口基础设施不足
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与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共享红利、共促发展的合作新局面。据此完成14—15题。
14.14.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体现了 ( A )
A.经济全球化 B.国际贸易保护
C.国际紧张关系 D.联合国重要地位
15.我国与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称为 ( A )
A.南南合作 B.中外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北合作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上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分布极不均衡,主要分布的三个大洲是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
(2)世界上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的分布规律是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
(3)①、②两幅景观图中,符合大城市景观特征的是 ① ,该类城市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特征是 工业生产上,一般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农业生产方面,大城市周边农业多呈现都市型农业特征 。
(4)甲大洲没有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终年酷寒 。
17.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字母是 A 。
(2)E处的居民以 黑色 人种为主;B处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伊斯兰 教,该地区人们通常用 阿拉伯语 (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
(3)F处常见的代表性宗教建筑是 基督教堂 。
(4)D、E、F三地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分别是西班牙语、法语、英语,这些语言都源于 欧 洲。
18.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国家类型
(1)根据 经济发展水平 ,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北美 洲、欧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非 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经济发展
(2)图1属于 发展中 (发展中/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该类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 低 (高/低),经济落后。
(3)图2所在国家的农业以大规模的 机械化 生产为主,经济发达。
(4)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叫作“ 南南合作 ”。
19.全国创新考法【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穿越新丝路“渝新欧”
材料一 2011年,从中国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开行,重庆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联运体系。2023年,重庆市“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倍。
材料二 “渝新欧路线示意图”及“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不同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及费用表”。
运输方式 时间(天) 运费(美元/箱)
铁路 16 6 000
海运 45 3 000
航空 1 30 000
案例思考:
(1)中欧班列经过的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是 发展中 国家,俄罗斯是 发展中 国家,德国是 发达 国家。(填国家类型)
(2)重庆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列举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内河运输(河运),公路运输。
(3)简要分析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输的优点。
速度较快,运费较低,运载量较大,受天气影响较小等。
(4)简述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以来的积极影响。
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国际贸易往来,缩短了运输时间,完善了基础设施,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