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化学电池
新知探究(一)——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1.一次电池
(1)特点:电池放电之后 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逆向进行),如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2)锌锰干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①锌筒作 ,电极反应是 。
②石墨棒作 ,最终被还原的物质是 。
③NH4Cl糊的作用是 。
④特点:放电后不能充电,便于携带,价格低。
2.二次电池(充电电池)
(1)特点:二次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 ,在充电时可以 ,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从而实现放电与充电的循环。
(2)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
(3)常见的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微点拨]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Pb+S-2e-PbSO4,
正极:PbO2+4H++S+2e-PbSO4+2H2O,
总的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应用化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电池进入我们的生活,有一种“纸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若电解液为稀硫酸,则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如何书写
2.若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如何
[题点多维训练]
1.(2024·大连沙河口区期中检测)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Ⅰ所示电池中,电子从锌筒出发沿导线经电解质溶液流向石墨电极
B.图Ⅱ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作氧化剂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负极的质量逐渐减小
D.图Ⅳ所示电池中,Zn是还原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
2.(2024·蚌埠月考)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Pb是电池的负极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3.铝 空气 海水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铝发生氧化反应
B.电流从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铝电极
C.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D.O2在金属铝电极处得到电子
4.微型电池受到广泛应用。一种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为Zn+Ag2OZnO+2Ag。请回答:
(1)该电池的电极材料:正极 ,负极 。
(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
(3)溶液中的K+向 (填“正”或“负”)极迁移。
新知探究(二)——燃料电池简介
1.燃料电池
概念 一种将燃料(如氢气、甲烷、乙醇)和氧化剂(如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
特点 ①清洁、安全、高效等; ②能量转化率较高; ③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从外部提供,供电量易于调节
应用 在航天、军事和交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的总反应相同,均为2H2+O22H2O。但正、负极反应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正、负极反应如下:
电解质溶液 负极 正极
酸性(H+) H2-2e-2H+ O2+4H++4e-2H2O
碱性(OH-) H2-2e-+2OH-2H2O O2+2H2O+4e-4OH-
应用化学
笼形包合物,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和空气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
1.甲烷燃料电池中正、负极反应物分别是什么
2.写出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以铂为电极,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如何书写
[题点多维训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的燃烧发电。 ( )
(2)燃料电池中,燃料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3)氢氧燃料电池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 )
(4)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CH4。 ( )
(5)氢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负极反应为H2-2e-2H+。 ( )
2.(2024·福建三明期中联考)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C.b电极是负极,O2在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移动方向:a电极→导线→b电极
3.(2024·济南二中期中)一种新型绿色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的混合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关于这种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
B.H2、CO、CH4的混合气体在电池内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实际工作时的电解液应选择碱性溶液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4.一种直接铁燃料电池(电池反应为3Fe+2O2Fe3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e极为电池正极
B.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C.电子由多孔碳极沿导线移向Fe极
D.5.6 g Fe参与反应,导线中转移1.204×1023个电子
|思维建模|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方法
(1)明确两极的反应物。
(2)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
(3)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
(4)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注意] ①H+在碱性环境中不共存;②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③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命题热点(一)——新型化学电源的原理分析
[典例] 新型微生物电池可应用于酸性有机废水(含C6H6O)的处理,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该电池工作时,氢离子从N极移向M极
C.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D.N极消耗22.4 L O2时,M极产生的CO2为1 mol
听课记录:
|思维建模|新型化学电源原理分析思路
[题点多维训练]
1.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 )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发电,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 )
A.H2+2OH-+2e-2H2O
B.O2+4H++4e-2H2O
C.H2-2e-2H+
D.O2+2H2O+4e-4OH-
3.如图是一种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该离子交换膜不允许H+和OH-通过
C.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D.电池总反应为H++OH-H2O
4.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能处理酸性海水,同时能达成“碳中和”的目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池总反应为2Na+2H+2Na++H2↑
B.有机电解质可换成NaOH溶液
C.C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当电路中转移1 mol e-时,理论上吸收44 g CO2
命题热点(二)——了解车用能源
1.汽车能源发展史
蒸汽 汽车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汽油 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英国的巴特勒分别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电力 汽车 1898年,德国人波尔舍开发了名为“Lohner—Porsche”的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
新能源 汽车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等
2.汽车燃料
(1)常规汽车燃料
汽油和柴油是目前汽车最常用的燃料,其能量密度高、价格低、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因此非常适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
(2)发动机代用燃料
发动机代用燃料指使用氢气、甲烷(CH4)、辛烷(C8H18)和乙醇(C2H6O)等燃料来替代汽油或柴油。
[微思考]
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题点多维训练]
1.某同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绘制了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可燃物 (填“A”“B”或“C”)更适合用作车用燃料,选择的理由是 。
2.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
E.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F.氢氧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负极材料的活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大
(2)已知1 mol甲醇燃烧放热726.5 kJ,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消耗1 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 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第3课时 化学电池
新知探究(一)
1.(1)不能 (2)①负极 Zn-2e-Zn2+ ②正极 MnO2
③作电解质溶液
2.(1)氧化还原反应 逆向进行
[应用化学]
1.提示:负极:Fe-2e-Fe2+;
正极:2H++2e-H2↑。
2.提示:H+向铜电极移动,S向铁电极移动。
[题点多维训练]
1.选B 电子不能进入溶液,图Ⅰ所示电池中,电子由锌极流出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故A错误;图Ⅱ所示电池中,MnO2得电子生成MnOOH和OH-,所以作氧化剂,故B正确;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负极发生反应Pb-2e-+SPbSO4,质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图Ⅳ所示电池中,Zn是还原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氧化,故D错误。
2.选B 由放电时电池反应可知,PbO2在放电时得到电子被还原,为电池的正极,A、C错误;根据放电反应可知,Pb失去电子被氧化,为电池的负极,B正确;由于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了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酸性减弱,D错误。
3.选D 根据电池反应可知,金属铝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石墨为正极,则电池工作时,电流从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铝电极,B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海水可作为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C项正确;O2在正极被还原,即O2在石墨处得到电子,D项错误。
4.(1)Ag2O Zn
(2)Ag2O+H2O+2e-2Ag+2OH-
Zn-2e-+2OH-ZnO+H2O (3)正
新知探究(二)
[应用化学]
1.提示:负极上反应物为甲烷,正极上反应物为氧气或者空气。
2.提示:负极:CH4-8e-+2H2OCO2+8H+;正极:O2+4e-+4H+2H2O。
[题点多维训练]
1.(1)× (2)× (3)× (4)√ (5)×
2.选C 图示装置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B项正确。通入H2的a电极为负极,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O2的b电极为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移动方向为a电极→导线→b电极,D项正确。
3.选B 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A正确;燃料电池中不存在燃料的燃烧反应,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错误;该电池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用碱性溶液作电解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避免电池内部压强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C正确;用碱液作电解液,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正确。
4.选B 该电池中铁失电子为电池负极,A项错误;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电子由Fe极沿导线移向多孔碳极,C项错误;根据电池反应3Fe+2O2Fe3O4可知,3 mol铁参与反应时转移8 mol电子,故5.6 g Fe参与反应,导线中转移约1.605×1023个电子,D项错误。
命题热点(一)
[典例] 选C 由图可知,M极C6H6O→CO2碳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N极为正极。微生物为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失活,A项错误;N极为正极,M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氢离子从M极移向N极,B项错误;N电极上,O2转化为H2O,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项正确;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项错误。
[题点多维训练]
1.选B 金属钠为负极,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错误;碳纳米管为正极,CO2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C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2.选C 根据题给信息,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氢气,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故C正确。
3.选C “全氢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由图可知,左边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右边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因此该离子交换膜不允许H+和OH-通过,B项正确;根据氢气的进出方向可知,氢气在吸附层A上发生氧化反应,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吸附层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因此电池总反应为H++OH-H2O,C项错误,D项正确。
4.选D 由题意得,负极:Na-e-Na+;正极:2CO2+2H2O+2e-H2+2HC。根据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为2Na+2CO2+2H2OH2+2HC+2Na+,A项错误;Na的性质较活泼,能与水反应,不能将有机电解质换成NaOH溶液,B项错误;CO2中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H2O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根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当电路中转移1 mol e-时,理论上吸收1 mol CO2,即44 g CO2,D项正确。
命题热点(二)
[微思考]
提示:①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②减少了机油泄漏带来的水污染;③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④提高了燃油经济性;⑤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⑥运行平稳、无噪声。
[题点多维训练]
1.A 可燃物A、B燃烧放出的能量差不多,比可燃物C多,但可燃物A点燃所需能量低,更容易点火
2.(1)DE (2)96.6%(共76张PPT)
第3课时 化学电池
目录
新知探究(一)——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新知探究(二)——燃料电池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
命题热点(一)——新型化学电源的原理分析
命题热点(二)——了解车用能源
新知探究(一)
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1.一次电池
(1)特点:电池放电之后 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逆向进行),如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2)锌锰干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①锌筒作 ,电极反应是 。
②石墨棒作 ,最终被还原的物质是 。
③NH4Cl糊的作用是 。
④特点:放电后不能充电,便于携带,价格低。
不能
负极
Zn-2e-===Zn2+
正极
MnO2
作电解质溶液
2.二次电池(充电电池)
(1)特点:二次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 ,在充电时可以 ,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从而实现放电与充电的循环。
(2)能量转化:化学能 电能。
(3)常见的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氧化还原反应
逆向进行
[微点拨] 铅酸蓄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Pb+S-2e-===PbSO4,
正极:PbO2+4H++S+2e-===PbSO4+2H2O,
总的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应用化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电池进入我们的生活,有一种“纸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若电解液为稀硫酸,则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如何书写
提示:负极:Fe-2e-===Fe2+;
正极:2H++2e-===H2↑。
2.若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如何
提示:H+向铜电极移动,S向铁电极移动。
1.(2024·大连沙河口区期中检测)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题点多维训练]
A.图Ⅰ所示电池中,电子从锌筒出发沿导线经电解质溶液流向石墨电极
B.图Ⅱ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作氧化剂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负极的质量逐渐减小
D.图Ⅳ所示电池中,Zn是还原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
√
解析:电子不能进入溶液,图Ⅰ所示电池中,电子由锌极流出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故A错误;图Ⅱ所示电池中,MnO2得电子生成MnOOH和OH-,所以作氧化剂,故B正确;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负极发生反应Pb-2e-+S===PbSO4,质量逐渐增大,故C错误;图Ⅳ所示电池中,Zn是还原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氧化,故D错误。
2.(2024·蚌埠月考)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Pb是电池的负极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
解析:由放电时电池反应可知,PbO2在放电时得到电子被还原,为电池的正极,A、C错误;根据放电反应可知,Pb失去电子被氧化,为电池的负极,B正确;由于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了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酸性减弱,D错误。
3.铝 空气 海水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铝发生氧化反应
B.电流从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铝电极
C.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D.O2在金属铝电极处得到电子
√
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可知,金属铝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石墨为正极,则电池工作时,电流从石墨电极经导线流向铝电极,B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海水可作为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C项正确;O2在正极被还原,即O2在石墨处得到电子,D项错误。
4.微型电池受到广泛应用。一种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为Zn+Ag2O===ZnO+2Ag。请回答:
(1)该电池的电极材料:正极 ,负极 。
(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
(3)溶液中的K+向 (填“正”或“负”)极迁移。
Ag2O
Zn
Ag2O+H2O+2e-===2Ag+2OH-
Zn-2e-+2OH-===ZnO+H2O
正
新知探究(二)
燃料电池简介
1.燃料电池
概念 一种将燃料(如氢气、甲烷、乙醇)和氧化剂(如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
特点 ①清洁、安全、高效等;
②能量转化率较高;
③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从外部提供,供电量易于调节
应用 在航天、军事和交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的总反应相同,均为2H2+O2===2H2O。但正、负极反应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正、负极反应如下:
电解质溶液 负极 正极
酸性(H+) H2-2e-===2H+ O2+4H++4e-===2H2O
碱性(OH-) H2-2e-+2OH-===2H2O O2+2H2O+4e-===4OH-
应用化学
笼形包合物,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和空气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
1.甲烷燃料电池中正、负极反应物分别是什么
提示:负极上反应物为甲烷,正极上反应物为氧气或者空气。
2.写出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以铂为电极,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如何书写
提示:负极:CH4-8e-+2H2O===CO2+8H+;正极:O2+4e-+4H+===2H2O。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的燃烧发电。( )
(2)燃料电池中,燃料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3)氢氧燃料电池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 )
(4)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CH4。 ( )
(5)氢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负极反应为H2-2e-===2H+。 ( )
[题点多维训练]
×
×
×
√
×
2.(2024·福建三明期中联考)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C.b电极是负极,O2在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移动方向:a电极→导线→b电极
√
解析:图示装置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B项正确。通入H2的a电极为负极,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O2的b电极为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移动方向为a电极→导线→b电极,D项正确。
3.(2024·济南二中期中)一种新型绿色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的混合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关于这种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
B.H2、CO、CH4的混合气体在电池内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实际工作时的电解液应选择碱性溶液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解析: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A正确;燃料电池中不存在燃料的燃烧反应,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错误;该电池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用碱性溶液作电解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避免电池内部压强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C正确;用碱液作电解液,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正确。
4.一种直接铁燃料电池(电池反应为3Fe+2O2===Fe3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e极为电池正极
B.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C.电子由多孔碳极沿导线移向Fe极
D.5.6 g Fe参与反应,导线中转移1.204×1023个电子
√
解析:该电池中铁失电子为电池负极,A项错误;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电子由Fe极沿导线移向多孔碳极,C项错误;根据电池反应3Fe+2O2 Fe3O4可知,3 mol铁参与反应时转移8 mol电子,故5.6 g Fe参与反应,导线中转移约1.605×1023个电子,D项错误。
|思维建模|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方法
(1)明确两极的反应物。
(2)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
(3)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
(4)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注意] ①H+在碱性环境中不共存;②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③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命题热点(一)
新型化学电源的原理分析
[典例] 新型微生物电池可应用于酸性有机废水(含C6H6O)的处理,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该电池工作时,氢离子从N极移向M极
C.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D.N极消耗22.4 L O2时,M极产生的CO2为1 mol
√
[解析] 由图可知,M极C6H6O→CO2碳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N极为正极。微生物为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失活,A项错误;N极为正极,M极为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氢离子从M极移向N极,B项错误;N电极上,O2转化为H2O,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项正确;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D项错误。
|思维建模|新型化学电源原理分析思路
1.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 )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题点多维训练]
√
解析:金属钠为负极,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错误;碳纳米管为正极,CO2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放电时,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C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中发电,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 )
A.H2+2OH-+2e-===2H2O B.O2+4H++4e-===2H2O
C.H2-2e-===2H+ D.O2+2H2O+4e-===4OH-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氢气,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故C正确。
√
3.如图是一种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该离子交换膜不允许H+和OH-通过
C.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D.电池总反应为H++OH-===H2O
√
解析:“全氢电池”(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由图可知,左边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右边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所以该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因此该离子交换膜不允许H+和OH-通过,B项正确;根据氢气的进出方向可知,氢气在吸附层A上发生氧化反应,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吸附层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因此电池总反应为H++OH-===H2O,C项错误,D项正确。
4.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能处理酸性海水,同时能达成“碳中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池总反应为2Na+2H+===2Na++H2↑
B.有机电解质可换成NaOH溶液
C.C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当电路中转移1 mol e-时,理论上吸收44 g CO2
√
解析:由题意得,负极:Na-e-===Na+;正极:2CO2+2H2O+2e-===
H2+2HC。根据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为2Na+2CO2+2H2O===
H2+2HC+2Na+,A项错误;Na的性质较活泼,能与水反应,不能将有机电解质换成NaOH溶液,B项错误;CO2中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H2O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根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当电路中转移1 mol e-时,理论上吸收1 mol CO2,即44 g CO2,D项正确。
命题热点(二)
了解车用能源
1.汽车能源发展史
蒸汽汽车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汽油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英国的巴特勒分别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电力 汽车 1898年,德国人波尔舍开发了名为“Lohner—Porsche”的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
新能源汽车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等
续表
2.汽车燃料
(1)常规汽车燃料
汽油和柴油是目前汽车最常用的燃料,其能量密度高、价格低、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因此非常适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
(2)发动机代用燃料
发动机代用燃料指使用氢气、甲烷(CH4)、辛烷(C8H18)和乙醇(C2H6O)等燃料来替代汽油或柴油。
[微思考]
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提示:①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②减少了机油泄漏带来的水污染;③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④提高了燃油经济性;⑤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⑥运行平稳、无噪声。
1.某同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绘制了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可燃物 (填“A”“B”或“C”)更适合用作车用燃料,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点多维训练]
A
可燃物A、B燃烧放出的能
量差不多,比可燃物C多,但可燃物A点燃所需能量低,更容易点火
2.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
DE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
E.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F.氢氧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负极材料的活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大
(2)已知1 mol甲醇燃烧放热726.5 kJ,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消耗1 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 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96.6%
课时跟踪检测
(选择题第1~9小题,每小题3分,第11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024·南充顺庆区高一期中)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甲、乙、丙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甲电池放电时,电子从锌筒经外电路到石墨电极
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D.乙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锌锰干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重复利用,所以属于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放电后能充电重复利用,所以属于二次电池,丙中氢气、氧气由外加设备提供,属于燃料电池,故A正确;干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锌筒)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石墨棒),故B正确;燃料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而氧气具有氧化性,在电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电池正极的反应,故C错误;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B.电流由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D.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铜线、铁环插入柠檬,制成柠檬电池,由于活泼性:Fe>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铁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项错误;电子由负极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C项正确;乙醇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故D项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3.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式分别为Zn+2OH--2e-===Zn(OH)2,
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从Ag2O流向Zn
B.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向正极移动
C.Zn发生还原反应,Ag2O发生氧化反应
D.Zn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错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确;锌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锌失电子作负极,氧化银得电子作正极,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2NH4Cl+
2MnO2===Zn(NH3)2Cl2+2MnO(OH),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池放电时,正极(石墨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Zn B.石墨
C.MnO2和NH4Cl D.ZnCl2
解析:Zn在负极上被氧化得到Zn2+,MnO2在正极上被还原,和NH4Cl反应得到MnO(OH)。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5.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当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 ℃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极甲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C.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D.当电极甲上有1 mol N2H4消耗时,电极乙上有22.4 L O2参与反应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该燃料电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负极,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根据题图可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电极甲):N2H4-4e-+2O2-===
N2+2H2O;正极(电极乙):O2+4e-===2O2-;电池总反应:N2H4+O2===
N2+2H2O。电极甲为负极,依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甲上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O2-从正极移向负极,B正确;因为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物质,所以N2H4转化成N2和H2O,C错误;题目中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因此参与反应的O2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6.(2024·江苏淮安月考)锌 空气电池可用作电动车的动力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Zn为负极
C.电子由石墨经外电路流向Zn
D.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Zn易失去电子作负极,B项正确;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Zn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石墨电极,C项错误;结合图示装置和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可知,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D项正确。
√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3
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锆 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O2-移向电池的正极
C.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
D.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3
解析:在燃料电池中,有O2放电的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在燃料电池中,O2-移向电池的负极,B错误;在燃料电池中,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C正确;a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则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D错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8.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等优点而受到了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由总反应i+nO2===nO2可知,Li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0→+1),Mn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4→+3)。Li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MnO2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MnO2+e-===Mn。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9.(2024·青岛二中高一月考)某铁 空气电池放电时,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电池工作时,电极a逐渐被消耗
B.b极为电池正极,O2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电极a为负极,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电极a逐渐被消耗,A项正确;b极为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C项正确;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项正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0.(10分)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 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 ZnO(s)+2Ni(OH)2(s)。
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
Zn+2OH--2e-===ZnO+H2O
2NiOOH+2e-+2H2O===2Ni(OH)2+2OH-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1.水锂电池是当今锂电池研发的方向之一,其安全性能高,离子导电率高,且成本低。如图是一种水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A.装置中的固体电解质的作用是传导电子
B.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C.锂电极为电池正极
D.该电池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锂电极消耗0.7 g Li
解析:电子沿导线移动,固体电解质传导的是离子,A项错误;石墨为正极,H2O在正极得电子生成H2,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B项错误;锂电极为电池负极,失电子生成Li+,C项错误;该电池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电路中转移0.1 mol e-,锂电极消耗0.7 g Li,D项正确。
√
12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12.(18分)(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①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②放电时,正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正极反应式为Fe+3e-+4H2O===Fe(OH)3+5OH-,则负极反应式为 。
Zn
还原
Zn+2OH--2e-===Zn(OH)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③放电时, (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高铁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负极反应式,正极生成OH-,故正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
正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如图为锂锰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转移到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①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 极流向 极。(填字母)
解析:该电池中Li失去电子生成Li+,所以Li作电池的负极,则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从b极流向a极。
b
a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3
②正极材料是 。
③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填“是”或“否”);原因是 。
解析:不能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因为Li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无法参与原电池反应,不能产生电流。
MnO2
否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化学电池
(选择题第1~9小题,每小题3分,第11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60分)
1.(2024·南充顺庆区高一期中)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甲电池放电时,电子从锌筒经外电路到石墨电极
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D.乙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B.电流由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D.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
3.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式分别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从Ag2O流向Zn
B.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向正极移动
C.Zn发生还原反应,Ag2O发生氧化反应
D.Zn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池放电时,正极(石墨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Zn B.石墨
C.MnO2和NH4Cl D.ZnCl2
5.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当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 ℃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极甲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C.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D.当电极甲上有1 mol N2H4消耗时,电极乙上有22.4 L O2参与反应
6.(2024·江苏淮安月考)锌 空气电池可用作电动车的动力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Zn为负极
C.电子由石墨经外电路流向Zn
D.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
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锆 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O2-移向电池的正极
C.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
D.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8.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等优点而受到了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9.(2024·青岛二中高一月考)某铁 空气电池放电时,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电池工作时,电极a逐渐被消耗
B.b极为电池正极,O2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0.(10分)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 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
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
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
11.水锂电池是当今锂电池研发的方向之一,其安全性能高,离子导电率高,且成本低。如图是一种水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中的固体电解质的作用是传导电子
B.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C.锂电极为电池正极
D.该电池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锂电极消耗0.7 g Li
12. (18分)(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①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②放电时,正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正极反应式为Fe+3e-+4H2OFe(OH)3+5OH-,则负极反应式为 。
③放电时, (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2)如图为锂锰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转移到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①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 极流向 极。(填字母)
②正极材料是 。
③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填“是”或“否”);原因是 。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1.选C 锌锰干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重复利用,所以属于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放电后能充电重复利用,所以属于二次电池,丙中氢气、氧气由外加设备提供,属于燃料电池,故A正确;干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锌筒)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石墨棒),故B正确;燃料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而氧气具有氧化性,在电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电池正极的反应,故C错误;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2.选C 铜线、铁环插入柠檬,制成柠檬电池,由于活泼性:Fe>Cu,所以铜线是柠檬电池的正极,铁环是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项错误;电子由负极铁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再由发光二极管流向铜线,故B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C项正确;乙醇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乙醇溶液的装置,故D项错误。
3.选B 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错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正确;锌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锌失电子作负极,氧化银得电子作正极,D错误。
4.选C Zn在负极上被氧化得到Zn2+,MnO2在正极上被还原,和NH4Cl反应得到MnO(OH)。
5.选B 该燃料电池中通入N2H4的电极为负极,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根据题图可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电极甲):N2H4-4e-+2O2-N2+2H2O;正极(电极乙):O2+4e-2O2-;电池总反应:N2H4+O2N2+2H2O。电极甲为负极,依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甲上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O2-从正极移向负极,B正确;因为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物质,所以N2H4转化成N2和H2O,C错误;题目中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下,因此参与反应的O2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D错误。
6.选C 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Zn易失去电子作负极,B项正确;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Zn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石墨电极,C项错误;结合图示装置和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可知,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D项正确。
7.选C 在燃料电池中,有O2放电的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在燃料电池中,O2-移向电池的负极,B错误;在燃料电池中,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O2-H2O,C正确;a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则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D错误。
8.选B 由总反应i+nO2nO2可知,Li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0→+1),Mn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4→+3)。Li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MnO2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MnO2+e-Mn。
9.选B 由图分析可知,电极a为负极,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电极a逐渐被消耗,A项正确;b极为正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该电池工作时,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C项正确;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项正确。
10.Zn+2OH--2e-ZnO+H2O
2NiOOH+2e-+2H2O2Ni(OH)2+2OH-
11.选D 电子沿导线移动,固体电解质传导的是离子,A项错误;石墨为正极,H2O在正极得电子生成H2,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B项错误;锂电极为电池负极,失电子生成Li+,C项错误;该电池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电路中转移0.1 mol e-,锂电极消耗0.7 g Li,D项正确。
12.解析:(1)高铁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负极反应式,正极生成OH-,故正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2)①该电池中Li失去电子生成Li+,所以Li作电池的负极,则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从b极流向a极。③不能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因为Li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无法参与原电池反应,不能产生电流。
答案:(1)①Zn ②还原 Zn+2OH--2e-Zn(OH)2 ③正
(2)①b a ②MnO2 ③否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