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山雨
(一)教材解读
《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21教育网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三)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1.赵丽宏 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21cnjy.com
2.主要作品 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白痴》等。 21*cnjy*com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
(1)对词语的理解。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来源:21cnj*y.co*m】
②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出处:21教育名师】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流进我的眼睛”,意思是映入我的眼帘;“流进我的心胸”,意思是“我”用整个心胸去感受这“清新的绿色”。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课文点拨
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六)预习建议
1.查阅、搜集相关的山雨图片资料。有条件的还可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的录像片,录制雨声的磁带和轻音乐磁带。21*cnjy*com
2.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4.本课的语言如诗般优美,学生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或抄写下来。积累优美的句、段,也可作为课后的一项拓展练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
对此,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大胆想象,还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七)相关链接
降雨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特别是江海湖泊里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升温变热,其中有一部分水因受热而变成水汽。这些水蒸汽随风飘拂进入空中,当上升到高空时,因为周围的空气温度比较低,此时水蒸汽就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
打个比方,在煮饭的时候,锅里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时,便变成水滴依附于锅盖上。
许多微小的水滴集中在一起,并悬浮在空中,这便是我们日常看到的云。由于空中温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所以,当水蒸汽被气流携带到比较高的高空时,它会变成冰晶。从地面上看,冰晶构成的云通常比较白、比较疏松,而水云的透明度就小得多,颜色也暗一些。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气流起伏的作用下,通过凝结、碰撞和合并,使其体积越来越大,到了空气的浮力再也承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会降下地面。同样,大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变高而融化为水滴,降到地面也成为雨滴了。从空中下降的雨滴,它的直径一般均大于0.2 毫米。直径0.2—0.5毫米的雨滴称为“毛毛雨”,在中国曾观测到7.9毫米的雨滴。雨滴中常溶解有盐类。在工业发达地区,有时雨滴还是酸的,即酸雨。有时还带有一定的电荷。
1.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湿润(rùn yùn) 倾吐(qiōnɡ qīnɡ) 屏息(bǐnɡ pínɡ)
几乎(jī jǐ) 弹奏(tián diàn) 调色(diào tiáo)
2.同音字组词。
jiàn——( )设 琴( ) ( )康 逐( )
yōu——( )雅 ( )静 ( )虑 ( )久
3.照样子写词语。
(1)(火)一样红
( )一样白 ( )一样黑 ( )一样快
( )一样甜 ( )一样美 ( )一样滑
(2)一(篇)文章
一( )树叶 一( )绿草 一( )岩石
一( )音符 一( )山风 一( )小曲
4.读课文,扩充词语。
( )的山风 ( )的云雾 ( )的小曲
( )的色彩 ( )的绿色 ( )的音响
5.从课文中找反义词。
干燥( ) 笨重( ) 模糊( )
沙哑( ) 牢记( ) 坚硬( )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强说:“我最喜欢看雨中的景色。”(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内容梳理。
(1)《山雨》一课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先后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雨中的景色,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__________之情。
(2)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写出了山雨到来的悄悄,它和“__________”一词的意思很相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课文中,作者先说“阳光下,山林的色彩__________”,接着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__________。”通过这种__________的写法,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2·1·c·n·j·y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沙啦啦,沙啦啦……”省略号表示省略。( )
“丁——冬——丁——冬——”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
8.阅读理解。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21·世纪*教育网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__美。。【版权所有:21教育】
(3)用“ ”画出文中用了排比修辞法的部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rùn√ qīnɡ√ bǐnɡ√ jī√ tán√ tiáo√
2.建 键 健 渐 优 幽 忧 悠
3.(1)雪 炭 箭 蜜 画 油
(2)片 丛 块 个 阵 首
4.湿润 轻盈 优雅 幻想 清新 清脆
5.湿润 轻盈 清晰 清脆 忘却 柔软
6.(1)雨跟着一缕轻盈的云雾悄悄地来了。
(2)雨把山林的颜色改变了。 山林的颜色被雨改变了。
(3)雨蹑手蹑脚地来了。
(4)李强说他最喜欢看雨中的景色。
(5)雨像一首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至。
7.()雨前 雨中 雨后 听觉(音韵) 视觉(色彩) 喜爱
(2)飘然而起 悄然而至
(3)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 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 对比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4)√ ×
8.(1)山雨 赵丽宏
(2)奇妙无比的琴键 无数轻柔敏捷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音韵
(3)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
【解析】
1.拼音的考查。注意易误读的字如“润”,多音字如“几”“屏”等。还要掌握基本的拼写规则。
2.同音字的组词辨析。可通过形旁或者词语的意思来加深记忆。
3.词语仿写的考查。关键在平时的积累,要注意,第(1)题应该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所填词语要和后面的描述有相似点。答案不唯一。21·cn·jy·com
4.词语搭配。可以从文中找到。
5.反义词的考查。细读文章即可解答。
6.句子改写的考查。
(1)调整句子顺序,表述流畅,意思不变。
(2)拟人句的特点: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本句描述的是雨来了。针对下雨时“悄悄”的特点,赋予人的行为即可。答案不唯一。
(3)转述句改写时应注意: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二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www.21-cn-jy.com
(4)比喻修辞手法的基本要点:本体、喻体、比喻词,且两个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本句改成比喻句时,本体应是“雨”,相似点是“飘然而起”。www-2-1-cnjy-com
7.课文内容的梳理和理解的考查。
(1)对文章结构和中心的把握。应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中的情感。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2)(3)两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仔细阅读原文,即可解答。
(4)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省略号作用:表省略、表沉默、表语言中断、表语言断断续续、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表明语意未尽等。 “沙啦啦,沙啦啦……”中的省略号是省略了“沙啦啦”的内容。2-1-c-n-j-y
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表示递进、表示延长、表示转折、表示中断或间隔等;“丁——冬——丁——冬——”描绘的是树叶上的雨滴滴落在水洼中的声音,破折号表示声音的间隔。
8.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1)文学作品和文化常识积累的考查。
(2)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句段理解的能力。仔细阅读原文,即可解答。
(3)修辞的考查。排比句的特点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