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6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8月联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題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
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
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
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
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已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
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
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
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
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
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
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
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
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闭幕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他针对延安文艺界
的现状和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的革命文艺“为了谁”“怎么为”等问题。此
次讲话,与5月2日的讲话合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导推动了彼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
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时隔80多年,为什么一篇文艺战线上的经典著作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时间追湖到1941年,党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1942年春,文艺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
有的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不熟悉自己作品中刻画的对象,创作时还习惯以小资产阶级
广西2026届高三年级秋季学期8月联合调研删试(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