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在答题纸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第
一
部
分(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zhù蓄
▲
(2)xián熟
▲
(3)嶙峋
▲
(4)绮丽
▲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3)
▲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
(5)
▲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6)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
。
3.下面语段每句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修改(4分)
①牛奶中含有大约3%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②这些蛋白质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③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只需要常温收藏,是真正的节能环保奶。④牛奶包装纸盒中,纸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铝箔有阻隔氧气、光线和气味,而它的“遮光效果”则是玻璃瓶无法替代的。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
改为
▲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
▲
后增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5.专题学习(2分)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2分)
(1)山清水秀—
▲
(2)粗茶淡饭—
▲
第
二
部
分(3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8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分)
▲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3分)
▲
8.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4分)
▲
三、阅读《和善开朗人长寿》一文,回答9-12题。(共8分)
和善开朗人长寿
①心理学家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美国心理学家杰尔曼和他的学生历时70余年对人的心理特征与其寿命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那些少年时代就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的人,比不够自觉、不够踏实的同龄人要多活2-4年。研究还证明,说谎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说谎的人心慌意乱,会引起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兴奋,造成大脑机能失调,导致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紊乱,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人在说谎时,体内会分泌一种使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白血球数量下降的激素;和善待人、有良好人际关系者,大脑会产生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激素,心理学家称之为“快乐素”,这种激素使人心情愉悦,保持心理平衡。
②美国两位医学博士曾对45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按照心理行为方式,将这些学生分为三组:A组喜争好斗,喜怒无常;B组小心谨慎,文静含蓄;
C组活泼开朗,气质平和。经长达30年的观察,发现A组的发病率为77%,而B、C两组的发病率合起来仅为22.7%。上海华东医院也曾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者进行过一系列性格调查,结果表明,B型性格(悠闲、不好强、温和平静、从容不迫、深思熟虑、不慕功名)占83%,A型性格(急躁易怒、缺乏耐心、竞争心理强)只占14%。
③综上所述,和善待人者,往往多为性格开朗者,这种人极易使高级神经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平静和善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心态,这样才能永葆年轻。
9.结合第①段内容,解释为什么“悠闲、不好强、温和平静、从容不迫、深思熟虑、不慕功名”的人容易长寿 (2分)
答:
▲
10.第②段所举的两个例子能否只用一个,为什么 (2分)
答:
▲
11.第③段加点的词语“多”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分)
答:
▲
▲
12.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那么除了本文谈到的和善开朗外,你觉得还有哪些积极因素能促进人们健康长寿 (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
▲
四、阅读毕淑敏《读书使人优美》一文(略有改动),完成13-15题。(共7分)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3.第②段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浪线句。(2分)
答:
▲
15.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听故事、看视频也是一种广义的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看《熊出没》,不少成人喜欢评《芈月传》,这些作品能
“使人优美”吗?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
五、阅读《乡土的篱笆》一文,回答16-19题。(共11分)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6.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2分)
答:
▲
17.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分)
答:
▲
18.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答:
▲
②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答:
▲
19.
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
▲
▲
第
三
部
分(12分)
六、诗歌鉴赏(5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20.(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2分)
▲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
七、名著阅读。(7分)
2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B.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22.阅读《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5分)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3分)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
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第
四
部
分(50分)
八、作文(50分,含书写5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些事情常常触动我们的心灵,使人思考,让人回味,给人启示……请以“触动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贮
娴
lín
qǐ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2)直挂云帆济沧海(3)萧鼓追随春社近(4)千里共婵娟(5)晴空一鹤排云上
(6)落霞与孤鹜齐飞
(7)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1)“大约”或“左右”
(2)这些蛋白质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还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
(3)收藏
保存(或“贮藏”“保藏”“存放”等)(4)气味
的功能(或“的作用”“的效果”等)
4.答案:A
解析:这里是“事倍功半”和“事倍功半”的混用。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5.(2分)(1)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2)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
6.B
7.(1)
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8.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
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9.和善待人、有良好人际关系者,大脑会产生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激素,心理学家称之为“快乐素”,这种激素使人心情愉悦,保持心理平衡。
评分说明:(2分)紧扣“快乐素”、“保持心理平衡”组织语言,表述规范也可满分。
10.不能用一个,因为这两个例子是从青年、老年两个年龄段和中、外两个角度来举例
说明“和善开朗能使人长寿”的,例子更全面。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两个年龄段和中、外角度即可得2分。
11.不能删去,“多”表示大多数,如果去掉,就变成“和善待人者”都是“性格开朗者”,语言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答词意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2.示例: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摒弃不良习惯,如嗜酒、抽烟等。
评分说明:(2分)一点1分,两点即可得满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3.观点:做一个美好的人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列举人们使出万千手段追求外表美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观点。(3分)
14这一语段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句,形象的描述了读书能让人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令人心驰神往。用语生动,极富感染力。(2分)
15.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2分)
16.(2分)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
评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做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评分:答出“比喻、拟人”得1分,答出表达效果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②“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评分:答出文中意思得1分,作者情感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3分)答案: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评分:结合“慰藉”“立体按摩”的含义答出理解得2分,结合实际1分。意思对即可。
20.(1)首句使用了两个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写出了秋夜的凄清。
(2)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的发出惊喜的赞叹。
21.C(“讲美女蛇的故事”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
22.
(1)【甲】阿长(长妈妈)【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丙】范爱农
(2)C
23.参考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