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 义革命兴起
单元培优(七)
专题整合
整合一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前的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是国民党逐渐从革命转向专制独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1.政治上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通过“宁汉合流”确立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北伐促使东北易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则逐渐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
2.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再加上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展开,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
财富。
3.文化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20年代末,“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对应练1.(2024·山东高一期末)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旨在强调
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建立全国性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C.攻占中心城市的重要性
D.改变游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1928年的这番话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体现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全国性革命政权的问题,排除B项;当时攻占中心城市的斗争均告失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作战方式改变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
整合二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
方向。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
开始。
4.革命道路: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的相继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挽救了中国革命。
√
对应练2.(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末)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B.以推翻军阀统治为最终目标
C.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正式合作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成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从强调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到建立联合战线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要任务,说明其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制定的目标逐渐符合中国实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是在南昌起义后,排除C项;中共三大只是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尚未实现国共两党的正式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成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整合三 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比较
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人农民阶级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主要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领导组织 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革命主力 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工农大众
结果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裂,国民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和军队,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
对应练3.《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道:“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C项。
返回
通法悟道
题型七 漫画类选择题解答策略
【解题路径】
第一步:要从漫画本身的寓意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步:要从题干和漫画文字入手,尤其是对于漫画的解说部分,
注意题干材料所提出的条件要求。只有把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选出正确
选项。
下图是民国时期沈泊尘绘制的讽刺时政漫画《工学商打倒曹、章、陆》。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A.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
B.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体现了国民大革命的巨大成果
D.表达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支持
典例
√
技法应用
第一步:提取漫画信息,这幅漫画一扫清末民初中国漫画中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形象,让人民巨大有力的拳头出现在画面中,完全压倒了卖国贼,表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强大力量。
第二步:结合文字信息“民国时期”“讽刺时政”“《工学商打倒曹、章、陆》”,推断该漫画体现的历史价值。
第三步: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可知,推断作者的意图。
针对练1.(2024·山西部分学校质检)右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点拨 第一步,抓住材料“打土豪,分田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第二步,据所学可知,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有利于农民积极支持革命,这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针对练2.右图为近代某时期印发的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揭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D.表明五四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
点拨 根据漫画“共诛卖国贼”“工界、学界、商界”等信息可知,该漫画意在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注意设问要求选出“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选项。
返回单元培优(七)
整合一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前的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是国民党逐渐从革命转向专制独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1.政治上
(1)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通过“宁汉合流”确立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北伐促使东北易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则逐渐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
2.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再加上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展开,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财富。
3.文化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20年代末,“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对应练1.(2024·山东高一期末)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B.建立全国性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C.攻占中心城市的重要性
D.改变游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1928年的这番话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体现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全国性革命政权的问题,排除B项;当时攻占中心城市的斗争均告失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作战方式改变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
整合二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
4.革命道路: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的相继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挽救了中国革命。
对应练2.(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末)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成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B.以推翻军阀统治为最终目标
C.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D.实现了与国民党的正式合作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从强调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到建立联合战线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要任务,说明其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制定的目标逐渐符合中国实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是在南昌起义后,排除C项;中共三大只是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尚未实现国共两党的正式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
整合三 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比较
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工人农民阶级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主要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领导组织 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革命主力 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工农大众
结果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裂,国民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和军队,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对应练3.《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道:“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C项。
题型七 漫画类选择题解答策略
【解题路径】
第一步:要从漫画本身的寓意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步:要从题干和漫画文字入手,尤其是对于漫画的解说部分,注意题干材料所提出的条件要求。只有把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下图是民国时期沈泊尘绘制的讽刺时政漫画《工学商打倒曹、章、陆》。该漫画的历史价值在于( )
A.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
B.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体现了国民大革命的巨大成果
D.表达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支持
答案: D
[技法应用]
第一步:提取漫画信息,这幅漫画一扫清末民初中国漫画中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形象,让人民巨大有力的拳头出现在画面中,完全压倒了卖国贼,表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强大力量。
第二步:结合文字信息“民国时期”“讽刺时政”“《工学商打倒曹、章、陆》”,推断该漫画体现的历史价值。
第三步: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可知,推断作者的意图。
针对练1.(2024·山西部分学校质检)右图为1935年初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漫画。这一运动(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B.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 B
[点拨] 第一步,抓住材料“打土豪,分田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第二步,据所学可知,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有利于农民积极支持革命,这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针对练2.右图为近代某时期印发的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揭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D.表明五四运动取得了最终胜利
答案: A
[点拨] 根据漫画“共诛卖国贼”“工界、学界、商界”等信息可知,该漫画意在号召各界联合起来打倒卖国贼;注意设问要求选出“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选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