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十)
整合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以来),是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2.经济上
(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3.思想文化上: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
4.外交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对应练1.(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末)1979—1989年,在“和平与发展”外交战略下,我国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体育外交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各领域取得众多成果。这( )
A.立足经济全球化需求
B.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局面
C.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
D.使中国迅速成为体育强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9—1989年我国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体育外交事业获得发展,这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体育外交促进国际交流,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改革开放推动体育事业发展,C项正确;体育外交立足国家发展和外交战略需求,排除A项;中国已于20世纪50年代打破外交孤立局面,排除B项;国际体育交流有利于体育事业逐步发展,“迅速成为体育强国”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整合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注重宏观调控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对应练2.(2025·云南大理高一月考)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D.全面推动国企改革
答案:B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目的是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B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改革企业的经济门类,不能得出“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结论,排除C项;“推动国企改革”是材料现象的归纳,不是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对应练3.(2025·湖北荆门高一检测)年广久,安徽人,绰号“傻子”,他和自己的“傻子瓜子”品牌曾三次被邓小平公开提及。邓小平于1992年视察南方。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安徽的“傻子瓜子”,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说明( )
A.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阻力重重
B.改革开放必须发展民营经济
C.经济体制改革已深入到城市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傻子瓜子”品牌发展中,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的是不能打击人们发展的信心,要鼓励人们发展经济,并非强调“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整合三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 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对应练4.下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 1982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 1984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 1985 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 1986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取消统购统销”等可知,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其中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故选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于1992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但不能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排除D项。
题型十 文字史料类选择题解答策略
【解题路径】
第一步:阅读材料寻找关键词。即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反映的主旨内涵,明确求答的方向。
第二步:解读史料并联系所学,明确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时空定位,明确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与材料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分析选项,即依据材料主旨,分析已选备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主旨要求,最后确定答案。
(2022·湖南卷)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技法应用]
第一步:抓关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于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待业保险”到“失业保险”的名称变化。
第二步:找关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待业保险”制度是一种覆盖范围仅限于国营企业且保障层次很低的失业救济制度,仅仅是为了解决失业者最基本的生活困难,实行“失业保险”制度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失业保险”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三步:辨析选项: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佳选项。
针对练1.(2025·江苏徐州高一月考)1986年邓小平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协调发展 D.独立自主
答案: A
[点拨] 第一步抓关键:据材料“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可知,材料是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探讨。第二步找关联:结合所学的邓小平理论可知,其精髓是解放思想,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针对练2.下表是两位西方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情况。据此推知,邓小平外交思想( )
学者 观点
简三强(美国) 邓小平外交思想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
贝迪(新西兰)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里,“所有可能的渠道都要用来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而不像以前那样“受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
A.受到美苏争霸格局中意识形态的影响
B.更加关注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C.体现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的实用性
D.主要着眼于加强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关系
答案: C
[点拨] 第一步抓关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人简三强认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非常注重“独立自主”,新西兰人贝迪认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旨在“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第二步找关联:结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外交活动的内容可知,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培优(十)
专题整合
整合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以来),是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2.经济上
(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3.思想文化上: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
4.外交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
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
形象。
√
对应练1.(2025·山东临沂高一期末)1979—1989年,在“和平与发展”外交战略下,我国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体育外交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各领域取得众多成果。这
A.立足经济全球化需求
B.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局面
C.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
D.使中国迅速成为体育强国
根据材料可知,1979—1989年我国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体育外交事业获得发展,这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体育外交促进国际交流,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改革开放推动体育事业发展,C项正确;体育外交立足国家发展和外交战略需求,排除A项;中国已于20世纪50年代打破外交孤立局面,排除B项;国际体育交流有利于体育事业逐步发展,“迅速成为体育强国”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整合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注重宏观调控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
对应练2.(2025·云南大理高一月考)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旨在
A.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D.全面推动国企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目的是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B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改革企业的经济门类,不能得出“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结论,排除C项;“推动国企改革”是材料现象的归纳,不是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
对应练3.(2025·湖北荆门高一检测)年广久,安徽人,绰号“傻子”,他和自己的“傻子瓜子”品牌曾三次被邓小平公开提及。邓小平于1992年视察南方。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安徽的“傻子瓜子”,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说明
A.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阻力重重
B.改革开放必须发展民营经济
C.经济体制改革已深入到城市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据材料可知,在“傻子瓜子”品牌发展中,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的是不能打击人们发展的信心,要鼓励人们发展经济,并非强调“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整合三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
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
对应练4.下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 1982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 1984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 1985 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 1986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据材料“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取消统购统销”等可知,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其中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故选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于1992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但不能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排除D项。
返回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 1982 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 1983 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 1984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 1985 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 1986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通法悟道
题型十 文字史料类选择题解答策略
【解题路径】
第一步:阅读材料寻找关键词。即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反映的主旨内涵,明确求答的方向。
第二步:解读史料并联系所学,明确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时空定位,明确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与材料有关的信息。
第三步:分析选项,即依据材料主旨,分析已选备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主旨要求,最后确定答案。
(2022·湖南卷)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典例
√
技法应用
第一步:抓关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于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待业保险”到“失业保险”的名称变化。
第二步:找关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待业保险”制度是一种覆盖范围仅限于国营企业且保障层次很低的失业救济制度,仅仅是为了解决失业者最基本的生活困难,实行“失业保险”制度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失业保险”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三步:辨析选项: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佳选项。
针对练1.(2025·江苏徐州高一月考)1986年邓小平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协调发展 D.独立自主
√
点拨 第一步抓关键:据材料“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可知,材料是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探讨。第二步找关联:结合所学的邓小平理论可知,其精髓是解放思想,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针对练2.下表是两位西方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情况。据此推知,邓小平外交思想
A.受到美苏争霸格局中意识形态的影响
B.更加关注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C.体现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的实用性
D.主要着眼于加强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关系
√
学者 观点
简三强(美国) 邓小平外交思想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
贝迪(新西兰)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里,“所有可能的渠道都要用来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而不像以前那样“受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束缚”
点拨 第一步抓关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人简三强认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非常注重“独立自主”,新西兰人贝迪认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旨在“促进国际交流和互动”。第二步找关联:结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外交活动的内容可知,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