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发展阶段
同步练习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 )
①预期寿命 ②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人均国民收入属于度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第2题,尼日尔虽然铀矿丰富,但其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因此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
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对比四幅图可以看出,C图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 )
①平坦的地形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肥沃的土壤 ⑤适宜的温度 ⑥充足的日照 ⑦便利的水陆交通 ⑧便利的河水灌溉
A.①②④⑤⑥⑧
B.①④⑤⑥⑧
C.①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⑥⑧
答案 B
解析 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重新分配。回答5~6题。
5.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第6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高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回答7~8题。
7.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 )
A.日本的九州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
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8.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
A.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九州岛是日本的“硅岛”,属高新技术产业区。第8题,该地区的区位条件是知识和技术、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该地区应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9.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全国5.8%,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__________,交通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
答案 (1)南京 杭州 上海 (2)岛状 线状 网络状
(3)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 (4)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规模扩大,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从南部穿过,68.5千米的河道、35平方千米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是哪些。
(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 (1)枣庄的发展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工业),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升]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第12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14题。
13.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1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30%,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为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第14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部经济强市江阴,2008年底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
530亿元,名列江苏省县级市第一。
材料二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这里荒塬连片,十年九旱。清朝左宗棠说宁夏固原南部山区“苦瘠甲于天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也曾是这里贫困的写照。草畜业和马铃薯种植是固原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主导产业。2007年GDP为59.9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远不及发达地区的一个镇。
(1)江阴市人均GDP比固原市高出许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夏固原市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夏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素有“塞上江南”美誉,试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4)固原市的经济发展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经济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改革开放早,对外联系密切,人们的观念开放
(2)位置闭塞,资源贫乏,开放时间晚,产业层次低且经济结构单一,观念落后,资金、技术短缺
(3)自然条件:夏季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周边多为牧区,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美誉,种植历史悠久。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