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9: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3.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6.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
2.通过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
1.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自1993年首次召开峰会以来,参加APEC峰会的政治巨头,一般都穿东道国的民族服装合影。那么什么是APEC?
【多媒体展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现有21个成员国,主要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组成。为什么要成立该组织?
【承转】答案就在教材中,自学教材24页1、2段,找出: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过渡】教材以我国为例,介绍区域的经济联系,包括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本节课重点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合作探究】探究规则:
1.第一组为“南水北调”专家组,第二组为“西气东输”专家组,第三组为“西电东送”专家组,第四组为“记者团”。
2.三大工程的研究组每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工程的研究组派一位代表出席新闻发布会。参照学案介绍该工程的概况和影响。并接受记者或其他研究组的提问。
3.记者团每4人一小组,为每个工程准备1~2个问题,要求有一定的质量,
最好与已学的地理知识相关。
4.时间5分钟。
【新闻发布会】女士们先生们,我国的资源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以及西电东送等工程,今天我们邀请了三大工程的专家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先请专家介绍工程的概况,之后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一)南水北调
【学生发言】
【学生提问】
【总结】
【提问】如何讲述南水北调的影响?
【技巧点拨】阅读P30页(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西部煤炭资源为例,总结教材是如何分析的。
【总结】分成对调入区、调出去以及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回答。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总结】回到南水北调的影响。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缓解北方缺水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防止地面沉降。对调入区的不利影响:某些地区会出现土壤盐碱化。对调出区的影响:取水口水文环境影响。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及移民问题。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
(二)西气东输
【学生发言】
【学生提问】
【总结】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概况。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终点:上海。通过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甘肃省(甘)、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陕西省(陕)、山西省(晋)、河南省(豫)、安徽省(皖)、江苏省(苏)、上海市(沪)。全长4167千米,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2.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对东部地区:①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②缓解铁路运输压力;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地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沿线地区:①生态环境的破坏;②文物古迹的破坏。
(三)西电东送
【学生发言】
【学生提问】
【总结】1.西电东送主体工程概况:
2.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影响:
【知识小结】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优势突出。我国南方地水多,北方水少,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我国能源实现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的水资源实现跨流域调配,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