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训练题(附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物体的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2、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C.在相等的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D.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3、如图所示是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和s3。时间间隔均为T,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1时物体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4、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且忽略其对g值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 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双选)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6、(双选)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至停止,则它们滑行的( )
A.时间之比为1∶1 B.时间之比为2∶3
C.距离之比为4∶9 D.距离之比为2∶3
7、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同
8、物体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下列关于前4 s内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右运动,第2 s末开始向左运动
C.第3 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左侧
D.第4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然后她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共描出了10个点,并“拟合”出了小车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针对该同学作出的v t图像,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其他四位同学分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图像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该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个点离这条直线远;
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在一条直线上,其余6个点都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偏离直线较远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失误造成的。
对于以上四种看法,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双选)每年7月份到9月份,是广东省台风多发的季节,每次在台风来临前,都要及时检查一下家里阳台窗台上的物品。若一常规生活小区4楼阳台,有一质量为0.5 kg的花盆,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g取10 m/s2。则( )
A.花盆经过约2.0 s到达地面
B.花盆经过约1.4 s到达地面
C.花盆落地时速度大小约为14 m/s
D.花盆落地时速度大小约为20 m/s
11、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1∶3 C.3∶4 D.4∶3
1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1∶s2∶s3为( )
A.1∶2∶3 B.5∶3∶1
C.1∶4∶9 D.3∶2∶1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
B.先启动计时器,再释放小车
C.实验前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
D.电火花计时器接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
14、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如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
15、一辆汽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刹车过程看成匀减速运动),刹车后的第1秒内运动了16 m,第2秒内运动了8 m,关于汽车的运动和刹车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16 m/s
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6 m/s2
C.汽车刹车后3秒末的速度为0
D.汽车刹车后运动的距离是16 m
1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4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Δs=aT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
(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运动,该同学进行了以下计算。
s2-s1 s3-s2 s4-s3 s5-s4 s6-s5 Δs的平均值
1.60 1.55 1.62 1.53 1.61 1.58
(2)相邻两段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作 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 (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三、计算题。
19、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 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 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 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5 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滑行的距离;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20、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取10 m/s2)问:
(1)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
(2)此屋檐离地面多少米?
21、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 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 m/s.汽车可看作质点,请计算:
(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有多远?
22、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 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 的桥,过桥后瞬间的速度是14 m/s。求:(汽车可看成质点)
(1)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大小;
(2)桥头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训练题(附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物体的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C
2、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是一个恒量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C.在相等的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D.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答案】B
3、如图所示是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和s3。时间间隔均为T,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1时物体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4、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且忽略其对g值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 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
5、(双选)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BC
6、(双选)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至停止,则它们滑行的( )
A.时间之比为1∶1 B.时间之比为2∶3
C.距离之比为4∶9 D.距离之比为2∶3
【答案】BC
7、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同
【答案】B
8、物体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下列关于前4 s内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右运动,第2 s末开始向左运动
C.第3 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左侧
D.第4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答案】B
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然后她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共描出了10个点,并“拟合”出了小车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针对该同学作出的v t图像,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其他四位同学分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图像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该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个点离这条直线远;
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在一条直线上,其余6个点都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偏离直线较远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失误造成的。
对于以上四种看法,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10、(双选)每年7月份到9月份,是广东省台风多发的季节,每次在台风来临前,都要及时检查一下家里阳台窗台上的物品。若一常规生活小区4楼阳台,有一质量为0.5 kg的花盆,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g取10 m/s2。则( )
A.花盆经过约2.0 s到达地面
B.花盆经过约1.4 s到达地面
C.花盆落地时速度大小约为14 m/s
D.花盆落地时速度大小约为20 m/s
【答案】B、C
11、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1∶3 C.3∶4 D.4∶3
【答案】C
1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1∶s2∶s3为( )
A.1∶2∶3 B.5∶3∶1
C.1∶4∶9 D.3∶2∶1
【答案】B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从靠近定滑轮处释放
B.先启动计时器,再释放小车
C.实验前要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
D.电火花计时器接学生电源直流输出端
【答案】B
14、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如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A
15、一辆汽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刹车过程看成匀减速运动),刹车后的第1秒内运动了16 m,第2秒内运动了8 m,关于汽车的运动和刹车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16 m/s
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6 m/s2
C.汽车刹车后3秒末的速度为0
D.汽车刹车后运动的距离是16 m
【答案】C
1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4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D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Δs=aT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
(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运动,该同学进行了以下计算。
s2-s1 s3-s2 s4-s3 s5-s4 s6-s5 Δs的平均值
1.60 1.55 1.62 1.53 1.61 1.58
(2)相邻两段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0.05 3.2%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所以小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8、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作 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 (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答案】(1)电火花 交流 靠近 (2)CBDA
三、计算题。
19、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驶,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 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 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 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5 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滑行的距离;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答案】(1)90 m (2)58 m
【解析】(1)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s2= eq \f(v-v,2a) =90 m
(2)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s1=v0t0=30×0.6 m=18 m,
小轿车驾驶员从发现三角警示牌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s=s1+s2=18 m+90 m=108 m,
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 m的物体,所以三角警示牌距车的最小距离:
Δs=s-d=58 m。
20、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g取10 m/s2)问:
(1)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
(2)此屋檐离地面多少米?
【答案】(1)0.2 s (2)3.2 m
【解析】 (1)设相邻两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由h=gt2得,第2滴水的位移
h2=g(3T)2,
第3滴水的位移h3=g(2T)2,
已知h2-h3=1 m,联立得T=0.2 s。
(2)由h=gt2得,
屋檐离地面高h=g(4T)2=3.2 m。
21、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 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 m/s.汽车可看作质点,请计算:
(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有多远?
【答案】(1)10 m/s (2)125 m
【解析】(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1,
则有s=t,
v1=-v2= m/s=10 m/s.
(2)汽车的加速度
a== m/s2=0.4 m/s2,
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s=eq \f(v,2a)= m=125 m.
22、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 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 的桥,过桥后瞬间的速度是14 m/s。求:(汽车可看成质点)
(1)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大小;
(2)桥头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答案】(1)10 m/s (2)125 m
【解析】(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1,
则有s=t
得v1=-v2=m/s=10 m/s。
(2)汽车的加速度a== m/s2=0.4 m/s2
桥头与出发点间的距离s′== m=1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