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过程,能运用荒漠化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原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5.掌握其他土地退化问题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重难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学会分析某地土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
1.
图文结合、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双色笔标注重难点和疑点知识。
2.自习阅读学习目标、独立完成预习案(40分钟完成)。
3.通过预习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知识点一:你知道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吗?
知识点二:
(一)、荒漠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针是:
(二)、防治的内容是:
(三)、防止的措施是:
【预习自测】: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风沙
C.降水
D.气温
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质疑探究】
探究一: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
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约600万公倾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倾是牧场,250万公倾是旱地,12。5万公倾是水浇地,另外还2100万公倾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讨论:荒漠化有哪些危害?我们人类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探究二:阅读P39页“消失的楼兰古国”课文:
讨论: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并谈一谈你的感想?
探究三:阅读材料:
课本P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题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
有哪些启示?
探究四:
3、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4、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我的收获】
课后训练案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
①深居大陆腹地 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盲目开垦
5.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会导致( )
①湖泊被泥沙淤塞 ②地下水位下降 ③引发饥荒 ④因缺乏食物而鼠害减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如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标注①、②、③、④的各地区中,荒漠化主要是由水蚀作用引起土地退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对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就全球看,荒漠化影响范围不大
B.荒漠化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C.导致生物的生产力下降
D.荒漠化只会影响本地区
8.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喀什实施万亩“城北防护林”工程,在新疆还将着重以伊犁河水蚀区、塔里木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区、艾比湖周边风蚀治理区、塔里木盆地边缘风沙治理区为重点,推进土地荒漠化防治。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退耕还草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种 请说明理由。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