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07: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过程,能运用荒漠化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原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5.掌握其他土地退化问题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重难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学会分析某地土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
1.
图文结合、仔细认真阅读课文,双色笔标注重难点和疑点知识。
2.自习阅读学习目标、独立完成预习案(40分钟完成)。
3.通过预习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

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土地
下降或完全丧失
3、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请你列举出来:
4、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
(1)地理位置:
(2)地形:
(3)气候:
(4)河流:
(5)植被:
显著自然地理特征:
5、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预习自测】: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
塔里木盆地--石漠化
B
黄土高原--盐碱化
C
云贵高原--沙漠化
D
江南丘陵--红漠化
2、导致内蒙古草场载畜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3、中国是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冬春季节沙尘暴
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危害严重的一组城市(

A
郑州、济南、石家庄
B
武汉、南京、上海
C
昆明、贵阳、重庆
D
呼和浩特、银川、包头
4、防治荒漠化的最高目标是(

A
预防潜在的土地荒漠化
B
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C
恢复已荒漠化的土地
D
扭转正在荒漠化的土地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案
【质疑探究】
探究一:讨论:荒漠化就是土地的沙漠化吗?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
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近几十年来,新疆的荒漠化面积在不
断扩大。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大沙漠以每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在塔里木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通过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引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死在干涸的土地上。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2)、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它的成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该从哪些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
探究三:阅读材料: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
(2)、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的收获】
课后训练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12厦门期中)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回答1~2题:
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影响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有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过度放牧
4.图中所示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回答5~6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2000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2009
10
478
450
42
20
135
0.975
5.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6.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危害严重
D.土地盐碱化严重
7.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I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降低
B.内陆河下游流量减少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