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主题探究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主题探究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0: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主题 地理与日常生活
[自主探究] 体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 这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在怎样的地理环境中开展
参考答案:图1为滑雪运动,主要在纬度或海拔较高、冬季有积雪的地区进行;图2为冲浪运动,主要在沿海海域开展。
[合作探究] 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为了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藏袍衣料厚重,便于御寒,同时穿脱方便。晚上温度低时,双手可藏于长袖中;白天温度升高,可将右袖脱下,或将双袖脱下围于腰间。藏袍独特的穿法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参考答案: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迁移应用]
3.右图示意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探讨该服饰是如何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
参考答案: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风沙很大。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主题 走进新校园
为了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某中学的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
[自主探究] 判读地图的三要素
1.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西南 方向,篮球场在羽毛球场的 东南 方向。
2.若量得图中新香公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200米,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1∶5 000 ,用文字式表示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米 。
[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应用
3.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小海同学有一天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他测得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比例尺用第2题算出的数据),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则小海需要约 2.2 分钟到达多功能室。
[迁移应用] 学会使用地图
4.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甲 地,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甲地靠近足球场和篮球场,运动方便,且靠近河流环境较好。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主题 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感知地球的大小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学习完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方法探究。
准备材料:
乒乓球、铁丝、胶布、彩色笔、橡皮泥及钳子等。
制作步骤:
第一步: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圆圈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第二步:把铁丝弯成一个半圆的形状和一个倾斜的直线形,折成地球仪支架,如图②所示。注意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第三步: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第四步: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第五步:在图③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
翻倒。
[合作探究] 认识地球仪
1.在乒乓球中部画的圆圈表示 赤道 ,a、b两处分别代表 北极 和 南极 。
2.铁丝弯成倾斜直线,该倾斜的直线代表 地轴 ,与水平面成66.5°夹角。
3.用乒乓球制作的这个简易地球仪半径只有2厘米。根据你制作地球仪过程和你对地球的认识,说说地球仪和地球的区别。
参考答案:①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②地球仪有地轴,地球上没有地轴;③地球仪上有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上并不存在经纬网和经纬度。
[迁移应用] 通过实际计算感受地球的大小
4.我们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长,地球的最大周长相当于 100 000 个跑道的总长。
5.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尺寸是68米×105米,面积为7 14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大约可修建 71 428 571 428 个这样的足球场。
第二课时 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经纬网
主题 经纬网的判读
  2023年8月7日8时,中央气象台报道:台风“卡努”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27.8°N,131°E),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台风中心以每小时5千米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增强。下图为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
[自主探究] 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1.写出①点的经纬度。
参考答案:(40°N,150°W)(或北纬40°,西经150°)
2.2023年8月7日8时,台风“卡努”中心所在海域大致位于图中 A (填“A”或“B”)处海域,该海域位于 东 (填“东”或“西”)
半球。
[合作探究] 经纬网的作用
3.该日9时,某船正在(30°N,133°E)附近的海域作业,小明说该船必须马上驶离该海域以躲避台风的袭击,他说得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小明说得对。因为该船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方,与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一致,且距离台风中心比较近,可能会受台风强烈影响。
[迁移应用] 极地经纬网图的判读
4.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也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读极地经纬网图,说出秦岭站的经纬度。
参考答案:约(75°S,160°E)
  在经纬网上判断点的经纬度,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技巧: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主题 地球的公转规律及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地理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用以下工具演示地球运动过程。
[工具] 剪刀、卡纸、铅笔、地球仪等。
[准备过程] 用剪刀将卡纸剪成椭圆形,放在桌上,用书本垫高,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接近;将1支颜色醒目的笔放在椭圆形卡纸上,代表太阳直射光线照射的情形;将4个小型地球仪摆放在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所在的位置,模拟地球公转的不同位置。
[自主探究] 模拟地球公转
1.让地球仪围绕椭圆平面,按 A→B→C→D (填“A→B→C→D”或“D→C→B→A”)的方向缓慢移动一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
 不变 。
2.随着地球仪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不断发生变化。当移动到图中D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南回归线 (纬线)上,正值北半球的 冬至日 (填二分二至日),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昼短夜长 。
[合作探究] 地球公转带来的影响
3.探究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年中, 夏至日 (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多; 冬至日 (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4.影长的变化
下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在北京(40°N,116°E)对正午树影的记录。
同学们发现,正午树影均朝向 北 。四图中记录夏至日的是 B 图。
[迁移应用] 极地地图的判读
5.图A、图B、图C都是北半球重要节气的太阳光照图,请判断图A、图B、图C分别表示什么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图A表示冬至,理由: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图B表示春分或秋分,理由: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图C表示夏至,理由: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主题 北极燕鸥迁徙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他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里,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下面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图1)和北极燕鸥图(图2)。
[自主探究] 认识大洋的分布
1.图1北极燕鸥由越冬地迁徙飞往繁殖地的大致飞行方向是 由南向北 ,主要繁殖地周围是 北冰 洋,主要越冬地位于 南极 洲。
2.在图1中显示出了北极燕鸥往来繁殖地与越冬地的迁徙路线,其迁徙路线飞行穿越了 大西 洋。
[合作探究] 认识大洲的分布
3.阅读图1中北极燕鸥由繁殖地飞往越冬地a路线,用笔在图3中相应的位置绘制出a路线。
参考答案:略。
4.图3中的①大洲对应图1中的大洲是 甲 (填“甲”“乙”“丙”或“丁”)大洲,名称是 非洲 。
5.图3中②位置是 白令 海峡,该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又连接了哪两个大洋
参考答案: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迁移应用] 描述航线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
6.某小说带领读者登上海轮“鹦鹉螺”号,随着该海轮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结合“‘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描述航线:“鹦鹉螺”号从① 太平 洋出发,经过G 大洋 洲,在② 印度 洋中航行,经过红海、地中海,穿过 直布罗陀 海峡到达③大西洋,南行到达C南极洲后折返,北上途经 D 南美 洲、E 北美 洲后向东航行最终到达F 欧 洲西海岸。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主题 研学古村识别陆地地形
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户外,体验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地理课。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探究] “登高望远”
1.E观景台海拔高度范围为 400~450 米;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丘陵 。
[合作探究] “激流勇进”“星空露营”
2.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自东北向西南 ,AB、CD两河段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AB 河段,判断理由是 AB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水流速度较快 。
3.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丙 地;右图所示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 乙 地,因为该地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陡崖 。
[迁移应用] “探秘古村”
4.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非常有特点。读图概括出其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沿河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
第三节 海陆变迁
主题 喜马拉雅山脉的“前世今生”
  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由于板块运动,这里逐渐抬升,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处在不断抬升之中。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长高”。
[自主探究] 喜马拉雅山脉的“前世”
  2023年中国科考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开展综合科学考察。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取得重大发现: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这是时隔近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下面为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及复原图。
1.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鱼龙化石,这反映了该地区过去是什么
状况
参考答案:该地区过去为海洋。
2.推测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
[合作探究] 喜马拉雅山脉的“今生”
3.将序号填入正确方框中,完成喜马拉雅山脉不断抬升,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的因果关系框图。
①亚欧板块 ②非洲板块 ③碰撞挤压 ④珠穆朗玛峰“长高” ⑤相向运动 ⑥张裂拉伸
[迁移应用] 印度尼西亚地震多发的原因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5日20时7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南海域发生5.7级地震。下图为爪哇岛位置示意图。
4.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当地地震频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该国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主题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自主探究] 世界人口的分布
1.读图1,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参考答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读图2,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读图3,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海拔及地形类型。
参考答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合作探究] 分析人口分布稀疏区和稠密区的形成原因
4.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为湿热的原始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5.欧洲西部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欧洲西部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举一反三]
6.当今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能不能采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人口分布均匀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主题 聚落与环境
[自主探究] 聚落传统民居的特色
东南亚传统民居  北非传统民居
1.读图分别说出东南亚和北非传统民居的特色。
参考答案:东南亚传统民居墙体较为单薄,门窗较大,屋顶坡度较大,多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修建。北非传统民居窗户较小、墙体较厚,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
[合作探究] 传统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东南亚传统民居的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与东南亚降水多、气温高、潮湿的气候条件,以及竹木资源丰富密切相关。
3.北非传统民居的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与北非降水稀少、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石材丰富密切相关。
[举一反三]
4.聚落的建筑除了材质和造型与环境密切相关外,其分布也深受环境影响。根据下图所示信息描述该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多沿河流、铁路分布。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主题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自主探究]结合实例认识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及服饰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如下图所示部分区域),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他们的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
1.阿拉伯人属于 白色 人种,主要讲 阿拉伯语 (语言),多信奉 伊斯兰教 (宗教)。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参考答案: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侵袭;宽松的白色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
[合作探究]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
  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他们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区,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居。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福建客家土楼
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受 自然环境 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技术水平因素有关。
4.客家土楼说明 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迁移应用]
5.客家土楼这种为世人惊奇的房屋建筑,其样式主要起到什么功能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客家土楼呈圆形,防卫性极强,无死角,主要起防卫、安全的作用。其居住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天气预报
主题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2024年3月23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举办2024年世界气象日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公众前来参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的多个科普展区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气象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每一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吧!
[自主探究] 卫星云图的判读
1.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像。当台风登陆我国时,其在我国卫星云图上呈现的颜色是 白色 。
[合作探究] 了解天气预报,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2.下表是北京某两日的部分天气预报信息。说一说,天气预报中一般会涉及哪些要素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向 风力
10日 星期一 白天 晴 最高温 37℃ 南风 1~ 2级
夜间 小雨 最低温 24℃ 东北风 1~ 2级
11日 星期二 白天 阴天 最高温 35℃ 东南风 1~ 2级
夜间 小雨 最低温 24℃ 东南风 3~ 4级
参考答案: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等。
3.说出下列各图中天气符号的名称,并判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
妥当。
参考答案:A台风—捕鱼,不妥当;B霜冻—插秧,不妥当;C沙尘暴—跳绳,不妥当;D晴—打篮球,妥当。
[迁移应用] 模拟播报天气
4.读图,模拟播报该地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多云转阴天,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9℃,东南风4级。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
主题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自主探究] 分析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读图,图示两条相邻不同温度的等温线之间的差值是 10 ℃,则A点的气温大于 -10 ℃,小于 0 ℃,为 低温 (填“高温”或“低温”)中心。
2.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 纬度 因素影响。
3.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比, 南 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主要原因是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洋广阔,海陆热力差异小 。
[合作探究]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纬度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其在海陆交界处有两个明显的弯曲。据此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海陆差异规律。
参考答案: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6.从左向右观察北半球的10℃等温线,会发现在亚洲陆地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原本是1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出现了0℃的等温线。请同学们查找世界地形图,观察这是什么地形区 其有何特点 据此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地形地势差异规律。
参考答案:该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规律: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
[迁移应用]
7.在我国,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到海岛或海边旅游,“上山”是指夏季到山区旅游。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北上”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或纬度高,气温低);“下海”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或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上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二课时 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 气候信息的表示方法
主题 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与绘制
[自主探究] 绘图
1.在下面的坐标网格中,绘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
量图。
美国洛杉矶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3.8 14.2 14.4 15.6 17.1 18.7
降水量∕毫米 61 64 50 18 4 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6 21.4 21.1 19.3 16.4 13.8
降水量∕毫米 0 4 8 9 45 42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分析图表
2.根据绘制的洛杉矶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判断,洛杉矶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北半球。理由:该地7、8月份月平均气温高(或气温年变化曲线开口向下)。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洛杉矶的气温年较差,并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的特点。
参考答案: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1.4℃-13.8℃=7.6℃。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比较平缓。
4.根据所绘图,说出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迁移应用] 变式图表的判读
5.根据图示气温变化,判断该地位于 北半球 (填“北半球”或“南半球”)。
6.说出该地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气温特点: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特点: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主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主探究]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纬度位置。
3.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赤道雪峰”如今正在慢慢消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势。全球气候变暖。
4.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形地势。
[合作探究]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某地理实验小组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5.根据实验数据说出实验结果并说出该实验证明的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白天沙石增温快,水增温慢;晚上沙石降温快,水降温慢。海陆分布。
6.该实验可以说明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情况是什么
参考答案: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7.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比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海陆分布。
[迁移应用]
8.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指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为什么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夏季气温低
参考答案:北戴河临海,夏季凉爽;鸡公山、莫干山、庐山三地海拔高,夏季气温低。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一课时 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类型
主题 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自主探究] 热带的气候类型
新加坡   巴马科
喀土穆   孟买
1.读图,分别写出新加坡、巴马科、喀土穆、孟买的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巴马科为热带草原气候,喀土穆为热带沙漠气候,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
2.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情况的异同。
参考答案:共同点: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大;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降水总量相对较小。
[合作探究]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3.写出A、B两图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参考答案: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4.比较A、B两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相同点:最冷月气温高于0℃,冬
季温和,夏季炎热。不同点:A—夏季少雨,冬季多雨,雨热不同期;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雨热同期。
[迁移应用]
5.判断下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其分布。
参考答案: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
第二课时 温带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主题 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典型气候分布规律
1.写出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和大陆西岸地区。
2.分别写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
[合作探究] 亚欧大陆上温带气候的分布
3.以亚欧大陆为例,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在分布上有什么规律 出现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迁移应用] 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
4.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写出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参考答案: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第六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主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自主探究] 美墨边境的差异
  美国和墨西哥有长达3 000多千米的边界线。美墨边境并不像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条线,而是一连串的农业区、工业区与城镇组成的地带。圣迭戈是美国西南边境城市,市区人口约140万人。蒂华纳是墨西哥西北边境城市,市区人口约130万人。两个边境城市仅相距19千米,呈现出的人文景观却差异很大。图1为美国圣迭戈和墨西哥蒂华纳景观图片。
美国圣迭戈
墨西哥蒂华纳
图1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美国是 发达 国家,墨西哥是 发展中 国家。
2.说出美墨边境两个城市的主要地理景观差异。
参考答案:美国圣迭戈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墨西哥蒂华纳建筑密密麻麻,比较杂乱,环境较差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合作探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图2 (2020年数据)
图3
3.读图2,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88%,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5%;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的1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
4.读图3,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否平等,并说明
理由。
参考答案:不平等。理由: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价格低,利润少;但要从发达国家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价格高。
[迁移应用]
5.试分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困难。
第二节 国际合作
主题 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自主探究] 通过案例探究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
1.该品牌手机的生产是由哪些国家共同完成的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该品牌手机的生产是由美国、欧洲国家、韩国、越南等国家共同完成的。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
2.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可利用全球的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3.将电池、组装等生产环节放在越南进行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越南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适合这种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在越南装配还可以接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合作探究]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能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迁移应用]
5.下面为某品牌汽车重要生产环节及部件的来源说明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