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授课年级
课题
湿地的概念、
“地球之肾”
课程类型
课时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状况。理解湿地的作用。
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湿地的概念及其重要的价值。
教学建议
湿地不仅包括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湿地概念的理解。“地球之肾”意在说明湿地资源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真正理解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如“假如没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我国将会怎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制作多媒体课件,补充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等图片。3.制作微课:“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作用”(用网上的西洞庭湖国际自然保护区的视频材料剪辑)
学生准备:1.搜集身边的湿地案例。回顾中国地理中地形、气候等内容。2.预习教材,并填写《预学案》中与本节相关内容。3.把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和感觉自己理解非常深入的知识分别做一记录,整理困惑问题供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或请教老师,整理自己已经深入理解的内容以供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创设情境
【旁白】教师播放几幅湿地的图片,询问同学们哪些是湿地?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这时老师导入本课的主题:湿地的概念、“地球之肾”
注意力被吸引,探究欲望较强;讨论激烈,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纷纷表述哪幅是湿地,哪幅不是。
多媒体播放各种湿地的风光图片。
第一层级
预习的布置与检查
下面我们分小组对预习内容进行检查,一方面看看大家良好习惯的保持状况,另一方面看看大家在预习中还有哪些困惑。教师走下讲台,巡查各个小组的预习完成情况,对《预学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第一层级进行检查,对顺利完成预习任务的小组进行及时表扬,对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小组进行善意提醒。教师在检查预习情况的过程中,让学生提交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按照教材知识体系的先后进行分类,以便于在下一步的讲解中有重点的剖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中最成功的地方,给他们在课堂上以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
小组内交叉检查预习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提交预习中对某一知识的观点或困惑。共性的问题可能有:①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②湿地有哪些负面作用呢?等等。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探究湿地的概念及分布和“地球之肾”
安排3到4个小组对
“探究一
湿地的概念及分布”进行分析,剩余小组对“探究二
地球之肾”进行分析。在分析“探究一
湿地的概念及分布”时,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图2-7分析回答。并且回顾中国自然地理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各种湿地的特点。在分析“探究二
地球之肾”时,以洞庭湖为例,总结归纳湿地的功能。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出现错误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巩固预习效果。
播放微课“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作用”
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与整合
探究一点拔从教材内容和图中提取相关信息来答题。提取信息时,要从整体上归纳我国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中国地理,分别从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角度分析几个湿地的特征。探究二点拨1.湿地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2.洞庭湖调节洪水,类似于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3.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需要有水汽来源;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评价、答疑、释惑。在此基础上对所探究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探究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相结合。
用PPT演示结果。
第三层级
知识运用
对《基础智能检测》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全新视角拓展》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例如第3题,湿地分布的范围广泛,无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高原、山地地区都有湿地分布。湿地既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稻田等,也包括天然湿地,如河流、湖泊等。潮间带是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属于湿地。第4题,湿地的作用与其对应的美称如下表:第5题,“鸟类的乐园”可以体现“维持生物多样性”;“天然水库”体现“调蓄洪水”。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建模
指导学生找出本课的概念、范围、特点、分布、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词,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对关键词进行串联,形成形象的知识树。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及结果。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创设总结情境
本节课我们一起结合《导学案》了解了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状况,理解了湿地的作用。请大家在课余时间结合《导学案》预习第2课时的内容,期待更精彩的讨论和快乐分享。
注意听讲,整理心学习的知识。
多媒体播放鱼贯湿地的视频或图片。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湿地的概念、“地球之肾”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2.湿地的分布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作用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