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选段描写的是五壮士 的场面。
2.照样子,根据语段内容,将导图补充完整。
3.这个片段对五壮士的描写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其中第 句话关注群体,第 句话聚焦个体,这种描写方法叫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请你从③④⑤⑥句中选取一位人物,根据提示完成批注。
从对 (人物) 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 的人物形象。
5.选文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五个战士”,课文后来称其为“五位壮士”,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二)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6.语段(一)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内心情感的变化。
7.语段(二)中加点的“才”字强调烈火在邱少云身上( )。
A.烧得时间短,结束得快。 B.烧得时间长,结束得慢。
8. 语段(二)中邱少云被比作“ ”,强调了他趴在火堆里 的状态。“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表明了邱少云 、 的崇高品质。
9.选段中前面称邱少云是“年轻的战士”,可后来却称他为“伟大的战士”,为什么对邱少云的称呼发生了变化 结合选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0.根据选段补全下图。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受检阅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整齐威武情境 (点 面)的描写,写各个方阵的风采是对具体的 (点 面)的描写,这是“ ”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战士们的威武形象
B.生动形象地突出战士们自豪的心情
13.选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下列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雄壮的部队经过广场 B.训练有素的军人展现风姿
C.兴高采烈的群众 D.雄壮的部队和热情的群众
14.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选段,你想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三: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与敌人斗,更要与天地斗,可谓九死一生。但是,艰苦的生活并不能磨灭他们的意志。在与死神殊死搏斗中,他们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也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这是所有精锐特种部队的共同特征。
15.根据材料一图示可以看出《七律·长征》一诗写的是发生在 时期之前的事情。
16.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部分重要事件的顺序是: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飞夺泸定桥→过草地。
②长征路上面临的困难除了敌人的追赶袭击,还有外在艰苦的自然环境。
③青稞安全性高,营养和口感极佳,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最常吃它。
17.结合材料二,说说我国运载火箭为什么起名为“长征”。
18.生活实践长征旅游区设计长征体验活动,下列活动设置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倾听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
B.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难。
C.学长征快板歌谣,赞长征万里征途。
D.品长征佳肴,享美食盛宴。
【乙】
向国旗致敬
①2018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祖国69岁华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②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华灯映照下的长安街已是人潮涌动。有欣赏沿街夜色的一家老小,有蹬着单车的小伙子,也有刚从北京站出站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长安街上的人络绎不绝,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
③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的海洋,月光、星光、灯光互相辉映,以“祝福祖国”花篮为中心的摆花将广场装点得喜庆美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的群众,有全家总动员看升旗的,有学生集体前往的,也有来京旅游的旅行团。大家或坐或立,将广场面向国旗杆的那一区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们热情洋溢,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人在脸上贴上了国旗,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
④东方的天空由黑变深蓝,大家难掩兴奋的心情,纷纷起身,畅聊起看升旗的故事。
⑤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66岁了,头一次看升旗的她紧紧搀着老伴儿的胳膊,语气激动:“我们是种稻子的农民,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还有闲钱出来旅游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⑥快到6时,天微微亮,太阳露出了红色的面庞。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瞅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着等待已久的升旗仪式。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96名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
⑦6时10分,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
⑧“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
⑨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上万只和平鸽被放飞,绕着广场盘旋,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⑩向国旗致敬。这一刻,十几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群众仍久久不愿离开,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有删改)
19.联系文章和生活实际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络绎不绝:
一气呵成:
20.文章描写了很多场面,请概括升旗仪式的过程。
→兴奋等待升旗仪式→ →拍照留念,送上祝福
21.在文中各找出一处点、面的描写,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22.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有什么作用?
23.从1949年到2023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你想说些什么?
看 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虽然太阳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____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____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____面前。(A)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选自《万象》,有改动)
24.短文描写了很多场面,不包括( )
A.观众等待看戏的场面。
B.梅兰芳表演的场面。
C.梅兰芳谢幕时观众欢呼的场面。
D.观众们看戏时的场面。
25.有人说短文第①段中的加点词“静静的”与下文观众的表现相矛盾,需要修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理由。
26.短文第②—⑤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请完成以下题目。
①第 段主要是“面”的描写,第 段主要是“点”的描写。
②根据第⑤段的情景,发挥想象,在(A)处用“点”的描写来写一写观众的表现,写在文章下侧方框中。
27.第④段中,“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几句话没有从( )方面表现女主角的表演才华。
A.唱腔 B.动作 C.表情 D.环境
28.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又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雪峰山看花
张效雄
在鲜花怒放的春天,我们去了一趟雪峰山。
踏着晨雾,我们往山里走去。刚到山口,满眼是杉树和翠竹。走了几步,猛然看见一大丛映山红扑面而来,那红色,艳得如火一般热烈,挂在悬崖和翠绿之中,伸出粗壮的枝丫,摇摆着大红的花朵,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一路上,星星点点的花儿,在翠绿丛中眨巴着眼睛。野兰花、山茶花、满天星,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儿,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大山深处,有一个叫“大屋”的瑶家聚居地。寨子中新建的砖房或是传统的木屋,房前屋后都会有几丛鲜花,五颜六色,沁人心脾。年轻的瑶族乡长说:“瑶家人人爱花,这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等到初夏时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缠绕的藤啊花啊,并不比现在的春花逊色。”
下山的路上,一片灿烂的红色在绿野之中闪耀着。定睛看去,山坡的这一面和山坡的另一面,都是鲜艳的桃花,它们挂在山腰之间,把蓝色的天空染得有了一层红色。几树洁白的李花夹在其间,把桃花映衬得更加瑰丽妖娆。树下,几位瑶家姑娘在拍照。随着花香,飘来瑶家姑娘一串串欢歌笑语。
雪峰山延绵数百里,无处不花。艳丽的山花,天然去雕饰,让人体会美,享受美,回味不尽美的余韵。而在我看来,雪峰山最美的,不仅仅是那一片片一树树的花,还有那飘荡着的欢歌笑语。
(有删改)
29.作者在快到雪峰山时看到了雪峰山的路牌,你认为下列哪个会是他看到的?( )
A.XUEFENG SHAN B.Xuefeng shan
C.XueFeng shan D.XUEFENGSHAN
30.请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1.年轻的瑶族乡长介绍说:“等到初夏时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缠绕的藤啊花啊,并不比现在的春花逊色。”请你想象一下,初夏时节的雪峰山会有怎样的景象?
32.作者在看花的过程中怀着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谈一谈(至少两处)。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为开国大典忙直播
杨兆麟
①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举国同庆的光辉日子,永远彪炳史册。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工作,也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
②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俯瞰广场,受阅部队全体肃立,广场的南部站满了各界群众,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庄严的时刻。
③下午2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走上城楼。主持庆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早已提前来到城楼上,以他一贯的严谨、负责的作风,仔细检查了各项工作,特地询问了实况广播的准备情况。
④我们目送毛泽东等人走到城楼中央,下午3时整,庆典开始,他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整个广场欢声雷动,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并且远达海外。千千万万的人民聚集在收音机和高音喇叭周围,聆听着首都的声音,热烈庆祝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
⑤我们四个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顺利。丁一岚和齐越认真地交替朗读实况广播稿,把眼前的动人情景报告给海内外的亿万听众。胡若木和我由于事前进行了采访,撰写了广播稿,具体了解庆典的程序,用手指或者点头示意,告诉他们应该播出哪一段。
⑥阅兵式开始以后,朱总司令和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站在检阅车上,先检阅了排列在广场上的部队,随即驶向东长安街。
⑦随后,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上,宣读了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领土”。然后进行分列式,海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骑兵方队,伴着军乐,陆续通过广场。人民空军的银色战鹰凌空飞过。天上地下,无比威武壮观。
⑧在分列式的最后一个方队走出广场以后,整个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华灯齐放,光彩夺目。等候在东长安街和东单一线的群众游行队伍,挥舞着各色鲜花和彩旗,浩浩荡荡,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外一阵轰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向夜空。直到晚上9时20分,庆典快要结束了,毛泽东大声向广场上的群众说:“同志们辛苦了,大会结束了。”按照原定的程序,我们在9时25分宣布了实况广播结束,整个广播持续了六个半小时。
(选自《中国人大》,有删改)
33.【思维导图】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4.【阅读要素】阅读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文中的批注。
35.【情境化命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
36.结合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③自然段对周恩来的描写属于详细描写。
B.第⑤自然段采用“总一分”结构,交代了“我们”四人是如何配合默契、顺利工作的。
C.第⑥⑦自然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阅兵式的过程。
D.第②自然段属于略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2.①指挥战斗,沉着冷静; ②副班长葛振林;③战士宋劐会学义; ④使出浑身的力气; ⑤全神贯注射击
3.①②;③④⑤⑥;点面结合;通过点面结合既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感受到了每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4.宋学义;动作;英勇无畏、作战经验丰富
5.因为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他们为“壮士”。
【答案】6.担心、紧张;矛盾、痛苦;极度悲痛
7.B
8.千斤巨石;纹丝不动;不畏牺牲;严守纪律
9.称邱少云是“年轻的战士”,是因为他的确很年轻,还能有大好的时光和美好的未来;后来称邱少云为“伟大的战士”,是因为他顾全大局,勇于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正因为邱少云的“年轻”,才更加突出其“伟大”,也因为他的“年轻”,他的行为才显得尤为可歌可泣。
【答案】10.步兵;炮兵;战车;骑兵;齐步行进;整整齐齐;列队飞行(从上至下)
11.面;点;点面结合;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出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12.比喻;A
13.D
14.我想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它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军事强国的风采,我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答案】15.抗日战争
16.错误;正确;错误
17.因为长征精神体现了不怕艰难险阻、坚定信念、团结奋斗的品质,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以“长征”命名,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18.D
【答案】19.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0.群众聚集到广场;升国旗,唱国歌
21.点——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66岁了……打心眼儿里高兴!”面——人们热情洋溢……一张张笑脸。好处:既从整体上写出了群众热情期待升旗仪式的场景,又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
22.环境;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出群众参加升旗仪式的兴奋与期待。
23.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全体国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因此,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参与建设伟大的祖国。
【答案】24.C
25.不同意。“静静的”描写的是戏曲表演开始前观众等待看戏、期待艺术家出场的情景,与后文观众看戏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形成对比,突出了戏剧的精彩,表达出人们对艺术家的喜爱。因此不能修改。
26.②③⑤;④。有一位观众没能挤到前面,索性站到了椅子上,拍着手大声欢呼着,脸上写满了兴奋。
27.D
28.该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写出观众情绪的变化和动静的变化,从侧面表现出女主角的表演非常精彩,引人入胜。
【答案】29.A
30.①上山路上;②五彩的野花;③鲜花丛丛;④桃花和李花
31.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缠绕着绿色的藤,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苍翠茂盛的树林里,各种野花点缀其间。
32.作者在看花的过程中怀着愉快的心情。从第2|自然段中“似乎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可以看出作者把花当作自己的朋友,写出了花开得旺盛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中的“沁人心脾”准确地表达出作者赏花时内心的愉快。
【答案】33.时间;领导人入场;主席宣讲;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34.群众游行;礼花绽放喜悦、激动
35.用得好;“聆听”是“认真地听”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千千万万的人民对开国大典的关注
36.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