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阅读理解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阅读短文,我大约用了 分钟。(要如实填写读懂短文的时间)
2.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要表现出蔺相如的坚定。
B.这句话是一个设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C.这句话可以改为: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D.这句话体现了蔺相如鲜明的态度。
3.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请写出下列句子的主要意思。
①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②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4.如果增加一个赵王在渑池会面结束后给大臣封赏的情节,请你补全赵王的话。
赵王:保卫赵国,蔺爱卿和廉将军都功不可没。 蔺爱卿、廉将军,你们二人分工合作,我赵国才得以保全。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最大速度的6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链接资料: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流星体进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气层之后,在路径上发光并被看见的阶段则被称为流星。许多流星来自相同的方向,并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则称为流星雨。
5.快速阅读文段,从关键词句可知,选段主要介绍的是 和 的速度。
6.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来强调 。
7.文中加点字“7圈多”中的“多”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8.快速浏览文段和链接资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
B.流星雨的速度比火箭快。
C.我们所看见的发光的流星体就是流星。
D.流星体就是流星雨。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冀中地道战(节选)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9.这段话以 的地道为例,按 、 、 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作用。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 。
12.抓住关键句来理解课文,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你认为本段文字的关键句是什么?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3.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的原因,从而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
14.借助关键词句梳理选段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15.下面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排排搭石,是故乡的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之间的联结纽带。
B.这句话借物喻人,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淳朴民风的向往。
C.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
D.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16.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课外阅读理解。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的。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 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而是得留着命去照顾母亲哪!”
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齐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齐相。”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让我请他来当齐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齐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他,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就是说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后来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改编)
17.本文约8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 分钟。
18.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本文的人物关系。
19.读到第4自然段时,我不理解“内乱”这个词语,在不影响阅读速度的情况下,下面做法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赶紧请教同桌 B.通过查词典弄明白
C.举手问老师 D.暂时不管它,继续读
20.鲍叔牙推荐管仲当齐相的原因是( )。
A.管仲是他的好朋友。
B.管仲更能胜任此职。
C.管仲对母亲很孝顺。
D.齐国内乱时管仲帮助了齐桓公。
21.有人认为,鲍叔牙举荐了管仲,管仲临终前却没有举荐鲍叔牙,管仲太不顾朋友之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课外阅读理解。
还有什么比鼩鼱(qú jīng)更小吗
鼩鼱,一般体长3.5~18厘米。如果变成一只鼩鼱,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小啊!如果你恰巧遇到一头大象,你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小的动物。
不过,鼩鼱还不是最小的。它比瓢虫可大多了。如果你是一只瓢虫,你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小了。对你来说,漂浮在水洼里的一片叶子,就好像湖泊中的一条船。
看看“叶子船”上的水滴吧!里边有无数微小的生物。瓢虫跟它们比起来就大多了。这滴水中有两种单细胞生物,它们叫作原生动物。那个样子像拖鞋,长有许多“须子”的叫草履虫,另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是变形虫。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地球上大多数生物,即使体积很小,也是由几百万个细胞构成的。我们的身体则是由亿万个细胞构成的。不过还有更小的生物生活在水滴中。水滴中还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细菌相比,草履虫就像海里的大妖怪。细菌有很多种类。部分细菌对人体有害,但这只是少数情况。有一些细菌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细菌是由分子构成的,那分子有多大呢?分子有很多种,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即使是最大的分子也需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观察得到。
组成分子的又是什么呢?它们是原子!地球上有一百多种原子,它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分子。当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时,就形成了水分子。
22.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的问题: 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23.我读短文用了 分钟。
24.抓住关键词句,照样子梳理第2~4自然段的主要信息。
自然段 主要信息
1 如果变成一只鼩鼱,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小。
2
3
4
25.下列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短文时,不明白“鼩鼱”这个词语,但能猜出它是一种动物,不影响理解短文内容,就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B.阅读时一眼看一整句话,就比看单个词语快得多。
C.本文每个自然段讲的基本上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更小,了解了这个特点,就能读得更快。
D.跳着读,把自己不喜欢的内容略过去不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26.结合短文,按体积从大到小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序号。
大象( 1 ) 原子( ) 细菌( )
瓢虫( ) 分子( ) 鼩鼱( )
现代文阅读理解。
唇亡齿寒
①在春秋时代,晋国十分强大,是春秋五霸之一。
②晋国南边,有两个小国,虞和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再加上晋国对这两个小国常存着吞并的野心,可是在地理位置上,虞国处在晋和虢的中间,两个小国合起来的力量不容轻视,所以一直维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
③晋国的大夫荀息知道晋献公的野心,就向晋献公献计,说:“虞公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而虢公是个好色的人。我们先送美女给虢公,让他沉迷酒色,不问政事。再把我们的国宝送给虞公,向他借道,攻打虢国,他一定会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我们先灭了虢国,虞国还怕不是主君的囊中物吗?”晋献公听了之后觉得不错,就接受了荀息的建议,把晋国的国宝送给了虞公,反正只等于寄放一下,乐得大方。
④看到晋国送来的国宝,虞公非常高兴。然而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说:“晋国强大,虞国弱小,大国来讨好小国,绝无好意! 我们绝不能收,他也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礼。他送的礼越大,我们越要小心,他所要求的,一定比遥的礼更大,我们会付出可怕的代价的!”虞公想想也有道理,又舍不得这些国宝,便问使者,晋献公有何要求。使者答:“我的主君只是想和虞公交朋友,向虞公借个路,让我们去攻打虢国。”
⑤虞公心想:借个路,我一点损失都没有,就可以得到这些国宝。于是他就想答应。宫之奇一听晋公的要求,就知道其中一定有阴谋,极力劝阻:“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盟邦;没有了嘴唇,牙齿还能保得住不受寒风侵袭吗?这件事万万不可答应! 晋国灭了虢国,一定会回兵把虞国灭了的!”虞公一心想得到晋国的国宝,就说:“晋和我们是同姓之国,都姓姬,怎会害我们呢?”
⑥宫之奇回道:“若论同姓,虢国和晋的血缘,比我们还近呢! 他能灭虢,怎会对虞留情?”虞公财迷心窍,说:“虢公得罪了晋公,我又没得罪他;他还送我珍宝,来表示善意呢。再说,我每年都用最丰盛的祭品祭祀神明和祖先,他们也会保佑我们呀!”
⑦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⑧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⑨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一天,晋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27.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8.成语“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在文中分别指 和 ,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是 。
29.晋献公将晋国的国宝送给虞公的原因是( )。
A.晋国想要与虞国交好,共同抵御虢国的进攻。
B.晋献公想要和虞公交朋友,送礼是为了讨好虞公。
C.晋献公想要虞公同意借道给晋军去攻打虢国,同时借机谋夺虞国。
D.虞公十分想要晋国的国宝,所以借道给晋军攻打虢国来交换。
30.宫之奇劝谏虞公非常精彩,下列关于他的劝谏艺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之奇先分析晋使特征,指出其弊病;然后警告虞公借道会使国家灭亡,提醒不能纵容晋国的野心。
B.宫之奇先后指明晋国野心很大,唯利是图,六亲不认,以此来劝谏虞公。
C.宫之奇提醒虞公国家存亡需要看国君的德行,更在于神灵的护佑。所以国君要把丰盛的祭品祭祀神明和祖先。
D.宫之奇对于虞公提出的“同姓之国”和“神佑”两点,逐项进行了批驳。
3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回答问题。
然而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说:“晋国强大,虞国弱小,大国来讨好小国,绝无好意! 我们绝不能收,他也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礼。”
这段话是对虞国大夫宫之奇的 描写,连用三个“绝”字,你体会到 。
32.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快速阅读也叫速读,需要做到快速而有效地阅读。有效读速和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方面有关。比如:一分钟阅读了1000字,10道题对了6道,那么有效读速就是600字/分。
【材料二】一般阅读者往往先用眼睛看到文字,再经过发音器官的默念,传到耳朵,然后由听觉中心传到大脑,最后由大脑去思索其意义。这样迂回的路线太长,不仅耗费精力,容易使人感到疲劳,还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或图形后,马上反映到大脑,大脑立即产生反应,这就是“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路线比通常看书的路线要短得多,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快了。
【材料三】下图是五年级学生小东的有效读速记录表。
33.材料一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举例解释“有效读速”,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突出强调 C.具体清晰 D.条理清楚
34.阅读材料二,请你抓住关键词句,说说“眼脑直映”的原理是什么。
35.材料三中,小东有效读速的总体趋势是( )。
A.波动上升 B.波动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36.小东很困惑:每次阅读测试,他都能快速读完文章,做完题目,可最终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这是为什么?请你试着解答,并结合所学给他提一些建议。(至少写两点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3
2.B
3.①秦王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蔺相如和廉颇共同守护国家。②廉颇反思自己因争强好胜不顾国家利益,感到愧疚。
4.蔺爱卿以死相拼让秦王为我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廉将军带兵驻守边境,做好了与秦军交战的准备。你们二人分工合作,才让我赵国得以保全。
【答案】5.流星体;光
6.作比较;列数字;光的运动速度比流星体的速度还要快得多
7.不可以去掉。“多”表示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沿着赤道不止转7圈,去掉则说明正好7圈,过于绝对且与事实不符。“多”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8.D
【答案】9.任丘;位置;尺寸;用途
10.排比。写出了地道的功能之多。
11.洞里光线充足
12.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答案】13.人们走搭石不能突然止步,紧走
14.两人礼让过搭石;背着老人过搭石;相互谦让;尊重老人
15.A
16.假如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走搭石时正好遇上扛着锄头的大哥哥,大哥哥会先放下自己的锄头,扛起小姑娘的自行车,让小姑娘跟在自己身后快速走搭石。然后再折回来取锄头。
【答案】17.3
18.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纠;管仲;鲍叔牙
19.D
20.B
21.不同意。因为两人的友谊很深,了解对方的为人,也知道彼此的才能。鲍叔牙举荐管仲是因为他知道以管仲的才能可以胜任齐相。而管仲没有举荐鲍叔牙,也是因为他知道鲍叔牙过于刚正,不适合做齐相,并不是他不顾朋友之情。
【答案】22.看来鼩鼱不大,那什么东西比它更小?
23.3
24.鼩鼱还不是最小的,它比瓢虫可大多了。;小水滴里的原生动物比瓢虫小。;水滴中的细菌比单细胞原生动物小。
25.D
26.64352
【答案】27.晋国想要吞并邻近的虞和虢,于是贿赂虞公,先攻打虢国,最后吞并虞国。
28.虢国;虞国;利害密切相关的两方,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也不能独善其身
29.C
30.B
31.语言;宫之奇对晋国的示好十分警惕,不同意虞公接受国宝的态度坚决
32.①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②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
【答案】33.C
34.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或图形,马上反映到大脑,立即产生反应,这就是“眼脑直映”。
35.A
36.真正的速读,不仅要阅读速度快,还要边读边理解。建议:①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做题时集中注意力;②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