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人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3.3抛物线 题型总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人教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3.3抛物线 题型总结(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09: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抛物线题型总结
【题型1 抛物线的定义及辨析】
【例1】已知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是,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
A. B. C. D.
【变式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若抛物线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 )
A.3 B.4 C.5 D.6
【变式1.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若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A.1 B.2 C.3 D.4
【变式1.3】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点在上,且,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
A.2 B.3 C. D.4
【题型2 求抛物线的轨迹方程】
【例2】若点到直线和它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变式2.1】已知点,,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若,则点的轨迹为不包含,两点的( )
A.直线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变式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三点,圆心在y轴上的圆E经过A,B,C三点,设点M的坐标为,则M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变式2.3】 如图,已知点,轴于点C,M是线段OB上任意一点,轴于点D,于点E.OE与MD相交于点P,则P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题型3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
【例3】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 B. C. D.
【变式3.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变式3.2】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变式3.3】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题型4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4】准线方程为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变式4.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变式4.2】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为9,则该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变式4.3】若抛物线过点,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题型5 根据抛物线的方程求参数】
【例5】已知抛物线上一点,则( )
A. B. C. D.
【变式5.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l,点A在抛物线C上,点B在准线l上,若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的值是( ).
A.1 B. C.2 D.
【变式5.2】设第四象限的点为抛物线上一点,为焦点,若,则( )
A.-4 B. C. D.-32
【变式5.3】设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是上一点,是与轴的交点,若,则( )
A. B.2 C. D.4
【题型6 抛物线的对称性的应用】
【例6】若点在抛物线上,则下列点中一定在该抛物线上的是( )
A. B. C. D.
【变式6.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B. C. D.
【变式6.2】为抛物线的焦点,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则为( )
A. B. C. D.
【变式6.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为轴正半轴上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两点,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
A. B.64 C. D.80
【题型7 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7】已知抛物线,点在抛物线上,点,若P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8 B. C.9 D.3
【变式7.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P是抛物线C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8 B.12 C.10 D.16
【变式7.2】已知为曲线上的动点,记到直线和到轴的距离分别为,则的最小值为( )
A. B.2 C. D.3
【变式7.3】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P为抛物线上一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题型8 抛物线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8】图中展示的是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时,拱顶离水面2m,水面宽6m,水面上涨1m后,水面宽度为( )
A. B. C. D.8m
【变式8.1】世界上第一个太阳灶设计者是法国的穆肖,1860年他奉拿破仑三世之命,研究用抛物面镜反射太阳能集中到悬挂的锅上,供驻在非洲的法军使用.目前世界上太阳灶的利用相当广泛,技术也比较成熟,它不仅可以节约煤炭、电力、天然气,而且十分干净,毫无污染,是一个可望得到大力推广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如图是某学校数学小组制作了一个太阳灶模型,其口径为1m,高为0.25m的抛物面,则其轴截面所在抛物线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 )
A.0.25 B.0.5 C.1 D.2
【变式8.2】清代青花瓷盖碗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器物载体,具有“温润”“淡远”“清新”的特征.如图,已知碗体和碗盖的内部均近似为抛物线形状,碗盖深为,碗盖口直径为,碗体口直径为,碗体深,则盖上碗盖后,碗盖内部最高点到碗底的垂直距离为(碗和碗盖的厚度忽略不计)( )

A. B. C. D.
【变式8.3】如图,抛物线型太阳灶是利用太阳能辐射的一种装置.当旋转抛物面的主光轴指向太阳的时候,平行的太阳光线入射到旋转抛物面表面,经过反光材料的反射,这些反射光线都从它的焦点处通过,形成太阳光线的高密集区,抛物面的焦点在它的主光轴上.现有一拋物线型太阳灶,灶口直径为,灶深为,则焦点到灶底(抛物线的顶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3.3抛物线题型总结答案
【题型1 抛物线的定义及辨析】
【例1】已知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是,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由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结合抛物线定义条件可转化为点到准线的距离为,由此可求结论.
【解答过程】由抛物线可得焦点,准线方程为,
因为点到焦点的距离是,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所以点到轴的距离为.
故选:B.
【变式1.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若抛物线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 )
A.3 B.4 C.5 D.6
【解题思路】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结合焦半径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由于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抛物线上点到直线的距离为5,
故点到直线的距离为4,故,
故选:B.
【变式1.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若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A.1 B.2 C.3 D.4
【解题思路】由条件结合抛物线定义列方程求可得结论.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因为点与焦点的距离为,
所以,
所以.
故选:B.
【变式1.3】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点在上,且,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
A.2 B.3 C. D.4
【解题思路】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解即得.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准线为,设点,则,解得,
所以点到轴的距离为4.
故选:D.
【题型2 求抛物线的轨迹方程】
【例2】若点到直线和它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分析可知点的轨迹是以点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即可得解.
【解答过程】因为点到直线和它到点的距离相等,
所以,点的轨迹是以点为焦点,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
设其方程为,则,可得,
故点的轨迹方程为.
故选:D.
【变式2.1】已知点,,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斜率为,若,则点的轨迹为不包含,两点的( )
A.直线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题思路】设,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化简后求得正确答案.
【解答过程】设,其中,
则,即,
所以,
所以点的轨迹为不包含,两点的抛物线.
故选:D.
【变式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三点,圆心在y轴上的圆E经过A,B,C三点,设点M的坐标为,则M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给定条件可得,再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出方程.
【解答过程】由圆心在y轴上的圆E经过点,得线段为圆的直径,
而点在轴上,则,又,
于是,而不重合,即,
所以M点的轨迹方程为.
故选:D.
【变式2.3】 如图,已知点,轴于点C,M是线段OB上任意一点,轴于点D,于点E.OE与MD相交于点P,则P的轨迹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设所求点,根据点在直线上可得,根据点在直线上可得,最后根据轴得,化简即可.
【解答过程】设,
因为直线的方程为,且点在直线上,所以,
因为直线的方程为,且点在直线上,所以,
因为轴,所以,则,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3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
【例3】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得出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则,可得,,
故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故选:C.
【变式3.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化为标准方程:,根据准线方程的定义求解.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方程为:,
则其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
故选:D.
【变式3.2】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进而得到焦点坐标.
【解答过程】由题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则焦点坐标为.
故选:C.
【变式3.3】(24-25高二上·安徽·期末)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把抛物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可得结果.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方程为,
∴标准方程为,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故选:A.
【题型4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4】准线方程为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由准线方程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由题意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下,故设抛物线方程为.
因为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所以,即,所以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D.
【变式4.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根据焦点坐标求出,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解答过程】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因为抛物线的焦点是,
所以,所以,
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A.
【变式4.2】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为9,则该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将抛物线上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求解.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所以点P到焦点的距离为,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故选:B.
【变式4.3】 若抛物线过点,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代入点的坐标可得,即可得标准方程求解.
【解答过程】将代入可得,解得,
故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故准线方程为,
故选:A.
【题型5 根据抛物线的方程求参数】
【例5】已知抛物线上一点,则( )
A. B. C. D.
【解题思路】将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从而求得的值.
【解答过程】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解得.
故选:A.
【变式5.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l,点A在抛物线C上,点B在准线l上,若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的值是( ).
A.1 B. C.2 D.
【解题思路】利用抛物线定义可知,再由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即可求得.
【解答过程】根据题意,易知,由抛物线定义可得,
设准线与l的交点为,如下图所示:

因此与平行,又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即,
可得,即.
故选:A.
【变式5.2】设第四象限的点为抛物线上一点,为焦点,若,则( )
A.-4 B. C. D.-32
【解题思路】根据焦半径公式求的值,再代入点的坐标,即可求的值.
【解答过程】由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焦点坐标为,由抛物线的性质可得,所以,
将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所以,又因为在第四象限,
所以.
故选:.
【变式5.3】设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是上一点,是与轴的交点,若,则( )
A. B.2 C. D.4
【解题思路】根据抛物线定义和图形中的几何关系直接计算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作,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
在中,,
则在抛物线上,
所以,即,则.
故选:D.
【题型6 抛物线的对称性的应用】
【例6】若点在抛物线上,则下列点中一定在该抛物线上的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利用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由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易知,点一定在该抛物线上.
故选:B.
【变式6.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设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由图形的对称性可以得到方程,解此方程得到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过程】由题意,依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及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
可设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解得,
故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故选:A.
【变式6.2】为抛物线的焦点,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则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在抛物线中可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值的求解.再由对称性求.
【解答过程】
抛物线中时可得,且
则,取(如图)


,又对称性可知.
故选;C.
【变式6.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为轴正半轴上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两点,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
A. B.64 C. D.80
【解题思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两点,结合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与互相平分,则四边形为菱形,可设点坐标,通过几何关系求出点坐标,在代入抛物线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因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两点,
所以结合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与互相平分,则四边形为菱形.
设点且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令与轴交于点,又,

则在直角三角形中
继而可得,
所以点坐标为,
代入抛物线,可得,解得,
直角三角形中,
所以四边形的周长为.
故选:A.
【题型7 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7】已知抛物线,点在抛物线上,点,若P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8 B. C.9 D.3
【解题思路】把点代入抛物线中求出,再设利用两点间距离计算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解答过程】因为点在抛物线上,所以,解得,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设,
则,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B.
【变式7.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P是抛物线C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8 B.12 C.10 D.16
【解题思路】首先求出抛物线的准线方程,过点作垂直于准线,交准线于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到,从而求出的最小值.
【解答过程】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方程为,
过点作垂直于准线,交准线于点,则,
所以,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B.
【变式7.2】已知为曲线上的动点,记到直线和到轴的距离分别为,则的最小值为( )
A. B.2 C. D.3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将问题转化为焦点到直线的距离减去1,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抛物线方程为,直线l的方程为,
,准线为,
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到x轴的距离为,到直线的距离为,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的最小值为焦点到直线的距离减去1,
∴最小值为.
故选:B.
【变式7.3】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P为抛物线上一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解题思路】根据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由抛物线的定义结合图形即得.
【解答过程】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则,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令,则,
设过P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于点B,可得,则.
故点在抛物线内部,过点A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此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故选:C.
【题型8 抛物线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8】图中展示的是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时,拱顶离水面2m,水面宽6m,水面上涨1m后,水面宽度为( )
A. B. C. D.8m
【解题思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方程为,将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出,再将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由点可得,解得,所以,
当时, ,所以水面宽度为.
故选:B.
【变式8.1】世界上第一个太阳灶设计者是法国的穆肖,1860年他奉拿破仑三世之命,研究用抛物面镜反射太阳能集中到悬挂的锅上,供驻在非洲的法军使用.目前世界上太阳灶的利用相当广泛,技术也比较成熟,它不仅可以节约煤炭、电力、天然气,而且十分干净,毫无污染,是一个可望得到大力推广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如图是某学校数学小组制作了一个太阳灶模型,其口径为1m,高为0.25m的抛物面,则其轴截面所在抛物线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 )
A.0.25 B.0.5 C.1 D.2
【解题思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出抛物线标准方程,根据图形可得抛物线上一点坐标,代入可得p,然后可得.
【解答过程】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由图可得点在抛物线上,即
,解得,
故轴截面所在抛物线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
故选:A.
【变式8.2】清代青花瓷盖碗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器物载体,具有“温润”“淡远”“清新”的特征.如图,已知碗体和碗盖的内部均近似为抛物线形状,碗盖深为,碗盖口直径为,碗体口直径为,碗体深,则盖上碗盖后,碗盖内部最高点到碗底的垂直距离为(碗和碗盖的厚度忽略不计)( )

A. B. C. D.
【解题思路】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碗体的抛物线方程为(),将点代入求出,即可得到抛物线方程,设盖上碗盖后,碗盖内部最高点到碗底的垂直距离为 ,则两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代入方程计算可得.
【解答过程】以碗体的最低点为原点,向上方向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碗体的抛物线方程为(),将点代入,得,
解得,则,
设盖上碗盖后,碗盖内部最高点到碗底的垂直距离为 ,
则两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代入到,解得,解得.
故选:C.
【变式8.3】如图,抛物线型太阳灶是利用太阳能辐射的一种装置.当旋转抛物面的主光轴指向太阳的时候,平行的太阳光线入射到旋转抛物面表面,经过反光材料的反射,这些反射光线都从它的焦点处通过,形成太阳光线的高密集区,抛物面的焦点在它的主光轴上.现有一拋物线型太阳灶,灶口直径为,灶深为,则焦点到灶底(抛物线的顶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在可得,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
由题意可知在抛物线上,故,
因此焦点到灶底(抛物线的顶点)的距离为,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