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0:55:14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三上·海盐期中)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   ,向周围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   ℃不变。
3.(2024三上·海盐期中)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有切细、   、   。
4.(2024三上·海盐期中)沙子混进盐水里,分离的步骤是先   再   (填“过滤”或“蒸发”)。
5.(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   。
6.(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雪碧、木块、空气这三种物质中,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   ;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   。
7.(2024三上·海盐期中)有一个已经装满空气的塑料瓶,我们   (填“能”或“不能”)继续往里面充一点空气,这是因为空气   。
8.(2024三上·海盐期中)纯净水的颜色是(  )
A.透明的 B.白色的 C.无色的
9.(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方法中,不能使冰融化成水的是(  )。
A.用火烤 B.用手捂着 C.用棉袄包着
10.(2024三上·海盐期中)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
A.改变水的颜色 B.产生更低的温度 C.改变水的味道
(2024三上·海盐期中)
11.如右图,(  )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空气、水、管子
12.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哪一端通入空气 (  )
A.a B.b C.a和b都可以
13.(2024三上·海盐期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是因为空气(  )。
A.看不见 B.没有体积 C.很容易被压缩
14.(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注射器抽进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被推到底
C.被推到一定程度后推不动
15.(2024三上·海盐期中)探索温度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的温度 B.食盐的多少 C.水的多少
16.(2024三上·海盐期中)夏天暴雨过后,水泥地面湿漉漉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地面慢慢变干了,因为(  )。
A.水被地面吸干了
B.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C.水渗到地下了
17.(2024三上·海盐期中)我们把一杯水放进冰箱里冷冻,等完全冻住后发现:(  )
A.会比原来的水面高
B.和原来的水面一样高
C.比原来的水面低
18.(2024三上·海盐期中)我们在加热一杯水,直到它沸腾,下列我们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水中会产生许多气泡
B.杯口上方有“白气”,杯口内壁有许多小水珠
C.水位高低没有变化
19.(2024三上·海盐期中)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
A.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B.是杯子里的冰融化成的
C.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20.(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食盐 B.食用油 C.小苏打
21.(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打气筒往装有空气的封闭玻璃瓶里打进20筒空气,瓶子里的空气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B.质量增加,体积增加
C.质量不变,体积增加
22.(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不属于空气的的特征的是 (  )
A.支持燃烧 B.提供呼吸 C.没有质量
23.(2024三上·海盐期中)做蒸发实验时,熄灭火焰的最佳时候是蒸发皿中的溶液(  )
A.全部烧干后 B.溶液沸腾了 C.出现固体颗粒时
24.(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酒精和墨水 B.白糖和醋 C.盐水和沙
25.(2024三上·海盐期中)将干纸团粘在一个较高的杯子内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倒扣全部浸入水中,纸团(  )
A.会打湿 B.不会打湿 C.不见了
26.(2024三上·海盐期中)关于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B.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部,不能接触烧杯
C.如果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出现了错误
27.(2024三上·海盐期中)密封的饮料瓶中有一瓶空气,抽掉半瓶空气后,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28.(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利用蒸发的方法制取食盐颗粒”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天平
29.(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再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 B.纸燃烧 C.纸被撕碎
30.(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面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B.空气能占据空间,也能被压缩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质量
31.(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完全一样的三只瓶子中分别装入沙子、水和空气,装(  )的瓶子最轻。
A.沙子 B.水 C.空气
32.(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中,我们多次搅拌后发现杯底仍(  ),就可以确定食盐或小苏打不能溶解了。
A.有气泡 B.无明显现象 C.有沉淀物
33.(2024三上·海盐期中)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子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食盐 B.沙子 C.没有东西留下
34.(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情况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
A.热水中 B.搅拌 C.放入热水中并搅拌
35.(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入白糖,我们会发现(  )。
A.只要不断搅拌,白糖就能一直溶解
B.不搅拌,白糖就不能被溶解
C.白糖溶解到一定量后就不能再溶解了
36.(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沸腾实验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变化图是(  )。
A. B. C.
37.(2024三上·海盐期中)已经平衡的简易天平,一端是充足气的篮球,另一端是装了绿豆的桶。此时如果把篮球的气放掉,要保持简易天平继续平衡应该(  )。
A.放一些绿豆到桶里
B.从桶里取出一些绿豆
C.保持绿豆数不变
38.(2024三上·海盐期中)空气是否有质量
(1)小明买了个新皮球,他往皮球里充气。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甲、乙分别代表了皮球充气前和打了10简空气后的状态。如果再打10筒空气,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  )。
A. B. C.
(2)要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以下物体中最合适的是(  )。
A 绿豆 B.玻璃弹珠 C.苹果
(3)一开始天平是平的,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天平是(  )这样的。
A. B.
(4)通过实验,我知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很轻,没有质量
B.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称出空气的质量
C.往两个相同的皮球中分别打入10筒空气和20筒空气,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
(5)拍打充足气的皮球,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皮球里的空气(  )。
A.占据空间
B.会流动
C.是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9.(2024三上·海盐期中)科学课上我们用注射器做了两个实验: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1)请分析:第二注射器里装的是   ;向下压活塞时,注射器中空气的质量   。(填“变轻”“变重”“不变”)
(2)这个实验说明   。
40.(2024三上·海盐期中)小张同学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探究实验,请协助完成。
(1)如图所示,小张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塑料杯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实验中观察到纸   (填“湿了”或“没湿”),说明空气能   空间。
(2)如果塑料杯倾斜倒扣放入水中,杯子底部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湿”);如果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杯子底部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湿”)。
(3)如图乙所示,将一只弹性很好的气球放入玻璃瓶内,气球嘴套在瓶口上,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往里吹气,气球   (填“能”或“不能”)吹大到整个瓶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融化;吸收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熔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持续吸收热量,水是从固态变为液态。阳光下的温度会高于0摄氏度,因此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融化,向周围吸收热量。
2.【答案】0;100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温下降到0℃,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100℃不变。
3.【答案】搅拌;加热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热、搅拌、切细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4.【答案】过滤;蒸发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沙子混进盐水里,分离的步骤是先过滤再蒸发。食盐和沙混合后,由于食盐易溶于水,沙子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用酒精灯加热液体,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5.【答案】大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时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水结成了冰后,体积增加了,质量不变。
6.【答案】木块;雪碧;空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在雪碧、木块、空气这三种物质中,木块是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雪碧是液体,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空气是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形状。
7.【答案】能;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由于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有一个已经装满空气的塑料瓶,我们能继续往里面充一点空气。
8.【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纯净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色的,因为其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或色素,能够透过光线而不吸收特定颜色的光,因此看起来是无色的。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要使冰融化成水,关键在于让冰吸收足够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用火烤时,火作为强热源能释放大量热量,冰靠近后会快速吸收这些热量从而融化;用手捂着,人体手部温度通常高于冰,热量会从手传递到冰,使冰逐渐获得热量而融化。然而,用棉袄包着冰,棉袄主要起到保暖作用,它能阻止冰自身热量的散失,但棉袄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冰无法从外界获取额外热量来达到融化的条件,所以也就不能使冰融化成水。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答案】11.C
12.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11.从图中可以看出,瓶子内有空气,有水,并且还有连接瓶子的管子,它们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故选C。
12.当向b端通入空气时,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样会挤压水的空间,因此水就会随着a管流出。而向a端通入空气,空气会进入瓶内上方,但无法有效使瓶内水流出,所以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b端通入空气。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解答】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具有流动性,并且是可以被压缩的。
14.【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完全压缩。因此用注射器抽进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活塞会被推到一定程度后推不动。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比如食盐的多少、水的多少都要保持不变。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液态的水会逐渐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蒸发。由于空气的流动和温度的影响,地面上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到空气中,导致地面变干。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我们将一杯水放入冰箱进行冷冻时,水会逐渐变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变大。因此,当水完全冻住后,我们会发现冰面比原来的水面要高。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气”,杯口内壁有许多小水珠;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水位会降低,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和小苏打等。食用油不溶于水,最终会在水面上。故选B。
21.【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由于玻璃瓶是封闭的,这意味着空气不能进出瓶子。因此,无论我们往瓶子里加入多少空气,瓶子的总体积都不会改变。当我们用打气筒往瓶子里打进空气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增加瓶子内空气的数量。这意味着瓶子内的空气质量会增加。故选A。
22.【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还可以提供呼吸。空气虽然很轻,是有质量的。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当蒸发皿中出现固体颗粒时,说明溶质已经开始结晶,此时熄灭火焰可以避免溶质因过热而受损,同时也能确保大部分溶剂已被蒸发掉。故选C。
24.【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主要为了分离不可以溶解的物质,沙不能溶解在水里,因而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盐水和沙。
25.【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杯子竖直倒扣并全部浸入水中时,由于杯口被水封闭,空气无法进入或逸出杯子。由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会阻止水进入杯子内部,从而保护了粘在杯子内底部的干纸团不被打湿。故选B。
26.【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可能仍然很热,甚至沸腾,直接用手去移开可能会导致烫伤,A错误;
B、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部,不能接触烧杯,B正确;
C、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在实际实验中,由于气压的变化、温度计的精度限制、加热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水的沸点可能会有所偏差,C错误;
故答案为:B。
27.【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因此密封的饮料瓶中有一瓶空气,即使抽掉了一部分空气,剩余的空气仍然会填满整个瓶子。故选A。
2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在“利用蒸发的方法制取食盐颗粒”的实验中,需要用到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的是蒸发的装置。
2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易拉罐被压扁、纸被撕碎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纸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30.【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A、空气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A正确;
B、空气能占据空间,也能被压缩,B正确;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虽然很轻,但是是有质量的,C错误;
故答案为:C。
31.【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沙子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三者中气体的质量是最小的。因此在完全一样的三只瓶子中分别装人沙子、水和空气,装空气的瓶子最轻。故选C。
32.【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其溶解度极限时,任何额外的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是以固体形式沉淀到容器底部。因此,如果在多次搅拌后观察到杯底有沉淀物,这可以确认食盐或小苏打已经达到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故选C。
3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和沙混合后,由于食盐易溶于水,沙子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故选B。
34.【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热、搅拌、碾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溶解得最快的是多种方法并用,比如放入热水中并搅拌。故选C。
35.【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解答】白糖等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当白糖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继续溶解,而搅拌只能加快它的溶解速度,不能增加它的溶解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36.【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水沸腾的过程中, 气泡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 水在沸腾前,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气泡内的水汽在上升到较冷的水层时, 水汽会液化并溶入水中。
37.【答案】B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当简易天平两端平衡时,说明两端的重量是相等的。现在,一端是充足气的篮球,另一端是装了绿豆的桶。如果把篮球的气放掉,篮球的质量会变小,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我们需要减少另一端的重量,由于绿豆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绿豆的数量来减小这一端的总重量。因此,为了保持简易天平继续平衡,我们应该从装了绿豆的桶里取出一些绿豆。故选B。
38.【答案】(1)C
(2)A
(3)A
(4)B
(5)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1)空气是由大量的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往皮球里充气时,更多的空气微粒会进入皮球内部。随着充入空气量的增加,空气微粒的数量会不断增多,并且由于皮球的空间有限,微粒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分布会越来越紧密。从甲到乙是打了10筒空气后的变化,微粒数量增多且分布更紧密。那么再打10筒空气,相比打10筒空气后的乙状态,微粒数量会更多,分布也会更紧密,C选项符合这种变化趋势。故选C。
(2)要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物体的质量应该与皮球内空气的质量相近,以便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差异。绿豆的质量相对较轻,可能更适合用于这种精细的测量。玻璃弹珠和苹果的质量可能太大,导致测量不准确。故选A。
(3)一开始天平是平的,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当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内的空气质量增加,因此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故选A。
(4)A、空气确实有质量,尽管它很轻,A错误;
B、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称出空气的质量,B正确;
C、往两个相同的皮球中分别打入不同量的空气,它们的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C错误;
故答案为:B。
(5)拍打充足气的皮球,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当皮球被拍打时,压缩的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向上的力,使皮球反弹得很高。故选C。
39.【答案】(1)空气;不变
(2)空气易被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只注射器活塞更容易被压动,所以第二注射器里装的是空气。当用手指堵住管口向下压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增加或减少,根据质量的特性,其质量不变。
(2)通过对比两只注射器在同样操作下的不同表现,能够明显看出空气和水的不同性质,水几乎不能被压缩,而空气能够被压缩,所以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易被压缩。
40.【答案】(1)没湿;占据
(2)湿了;湿了
(3)不能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塑料杯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由于杯内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内,所以纸巾不会湿。
(2)如果塑料杯倾斜倒扣放入水中,空气会从小孔中跑出,水会进入杯内,纸巾会湿; 如果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空气会从小孔中跑出,水会进入杯内,纸巾会湿。
(3)将一只弹性很好的气球放入玻璃瓶内,气球嘴套在瓶口上,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往里吹气,气球不能吹大到整个瓶子,因为瓶内空气占据空间,阻止气球继续变大。
1 / 1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三上·海盐期中)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   ,向周围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答案】融化;吸收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熔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持续吸收热量,水是从固态变为液态。阳光下的温度会高于0摄氏度,因此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融化,向周围吸收热量。
2.(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   ℃不变。
【答案】0;100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温下降到0℃,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100℃不变。
3.(2024三上·海盐期中)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有切细、   、   。
【答案】搅拌;加热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热、搅拌、切细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4.(2024三上·海盐期中)沙子混进盐水里,分离的步骤是先   再   (填“过滤”或“蒸发”)。
【答案】过滤;蒸发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沙子混进盐水里,分离的步骤是先过滤再蒸发。食盐和沙混合后,由于食盐易溶于水,沙子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用酒精灯加热液体,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5.(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   。
【答案】大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时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水结成了冰后,体积增加了,质量不变。
6.(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雪碧、木块、空气这三种物质中,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   ;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   。
【答案】木块;雪碧;空气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在雪碧、木块、空气这三种物质中,木块是固体,有一定形状和体积;雪碧是液体,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空气是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形状。
7.(2024三上·海盐期中)有一个已经装满空气的塑料瓶,我们   (填“能”或“不能”)继续往里面充一点空气,这是因为空气   。
【答案】能;容易被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由于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有一个已经装满空气的塑料瓶,我们能继续往里面充一点空气。
8.(2024三上·海盐期中)纯净水的颜色是(  )
A.透明的 B.白色的 C.无色的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纯净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色的,因为其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或色素,能够透过光线而不吸收特定颜色的光,因此看起来是无色的。故选C。
9.(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方法中,不能使冰融化成水的是(  )。
A.用火烤 B.用手捂着 C.用棉袄包着
【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要使冰融化成水,关键在于让冰吸收足够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用火烤时,火作为强热源能释放大量热量,冰靠近后会快速吸收这些热量从而融化;用手捂着,人体手部温度通常高于冰,热量会从手传递到冰,使冰逐渐获得热量而融化。然而,用棉袄包着冰,棉袄主要起到保暖作用,它能阻止冰自身热量的散失,但棉袄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冰无法从外界获取额外热量来达到融化的条件,所以也就不能使冰融化成水。故选C。
10.(2024三上·海盐期中)做水结冰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盐是为了(  )。
A.改变水的颜色 B.产生更低的温度 C.改变水的味道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2024三上·海盐期中)
11.如右图,(  )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A.空气 B.水 C.空气、水、管子
12.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哪一端通入空气 (  )
A.a B.b C.a和b都可以
【答案】11.C
12.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11.从图中可以看出,瓶子内有空气,有水,并且还有连接瓶子的管子,它们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故选C。
12.当向b端通入空气时,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样会挤压水的空间,因此水就会随着a管流出。而向a端通入空气,空气会进入瓶内上方,但无法有效使瓶内水流出,所以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b端通入空气。故选B。
13.(2024三上·海盐期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是因为空气(  )。
A.看不见 B.没有体积 C.很容易被压缩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解答】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具有流动性,并且是可以被压缩的。
14.(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注射器抽进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被推到底
C.被推到一定程度后推不动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完全压缩。因此用注射器抽进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活塞会被推到一定程度后推不动。故选C。
15.(2024三上·海盐期中)探索温度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的温度 B.食盐的多少 C.水的多少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比如食盐的多少、水的多少都要保持不变。故选A。
16.(2024三上·海盐期中)夏天暴雨过后,水泥地面湿漉漉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地面慢慢变干了,因为(  )。
A.水被地面吸干了
B.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C.水渗到地下了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液态的水会逐渐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蒸发。由于空气的流动和温度的影响,地面上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到空气中,导致地面变干。故选B。
17.(2024三上·海盐期中)我们把一杯水放进冰箱里冷冻,等完全冻住后发现:(  )
A.会比原来的水面高
B.和原来的水面一样高
C.比原来的水面低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我们将一杯水放入冰箱进行冷冻时,水会逐渐变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变大。因此,当水完全冻住后,我们会发现冰面比原来的水面要高。故选A。
18.(2024三上·海盐期中)我们在加热一杯水,直到它沸腾,下列我们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水中会产生许多气泡
B.杯口上方有“白气”,杯口内壁有许多小水珠
C.水位高低没有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气”,杯口内壁有许多小水珠;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水位会降低,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选C。
19.(2024三上·海盐期中)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
A.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B.是杯子里的冰融化成的
C.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故选C。
20.(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食盐 B.食用油 C.小苏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和小苏打等。食用油不溶于水,最终会在水面上。故选B。
21.(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打气筒往装有空气的封闭玻璃瓶里打进20筒空气,瓶子里的空气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B.质量增加,体积增加
C.质量不变,体积增加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由于玻璃瓶是封闭的,这意味着空气不能进出瓶子。因此,无论我们往瓶子里加入多少空气,瓶子的总体积都不会改变。当我们用打气筒往瓶子里打进空气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增加瓶子内空气的数量。这意味着瓶子内的空气质量会增加。故选A。
22.(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不属于空气的的特征的是 (  )
A.支持燃烧 B.提供呼吸 C.没有质量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还可以提供呼吸。空气虽然很轻,是有质量的。故选C。
23.(2024三上·海盐期中)做蒸发实验时,熄灭火焰的最佳时候是蒸发皿中的溶液(  )
A.全部烧干后 B.溶液沸腾了 C.出现固体颗粒时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当蒸发皿中出现固体颗粒时,说明溶质已经开始结晶,此时熄灭火焰可以避免溶质因过热而受损,同时也能确保大部分溶剂已被蒸发掉。故选C。
24.(2024三上·海盐期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酒精和墨水 B.白糖和醋 C.盐水和沙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主要为了分离不可以溶解的物质,沙不能溶解在水里,因而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盐水和沙。
25.(2024三上·海盐期中)将干纸团粘在一个较高的杯子内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倒扣全部浸入水中,纸团(  )
A.会打湿 B.不会打湿 C.不见了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当杯子竖直倒扣并全部浸入水中时,由于杯口被水封闭,空气无法进入或逸出杯子。由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会阻止水进入杯子内部,从而保护了粘在杯子内底部的干纸团不被打湿。故选B。
26.(2024三上·海盐期中)关于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B.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部,不能接触烧杯
C.如果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出现了错误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可能仍然很热,甚至沸腾,直接用手去移开可能会导致烫伤,A错误;
B、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部,不能接触烧杯,B正确;
C、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在实际实验中,由于气压的变化、温度计的精度限制、加热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水的沸点可能会有所偏差,C错误;
故答案为:B。
27.(2024三上·海盐期中)密封的饮料瓶中有一瓶空气,抽掉半瓶空气后,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因此密封的饮料瓶中有一瓶空气,即使抽掉了一部分空气,剩余的空气仍然会填满整个瓶子。故选A。
28.(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利用蒸发的方法制取食盐颗粒”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天平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在“利用蒸发的方法制取食盐颗粒”的实验中,需要用到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的是蒸发的装置。
29.(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变化中,不再是原来的物质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 B.纸燃烧 C.纸被撕碎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易拉罐被压扁、纸被撕碎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纸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30.(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面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B.空气能占据空间,也能被压缩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质量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A、空气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A正确;
B、空气能占据空间,也能被压缩,B正确;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虽然很轻,但是是有质量的,C错误;
故答案为:C。
31.(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完全一样的三只瓶子中分别装入沙子、水和空气,装(  )的瓶子最轻。
A.沙子 B.水 C.空气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沙子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三者中气体的质量是最小的。因此在完全一样的三只瓶子中分别装人沙子、水和空气,装空气的瓶子最轻。故选C。
32.(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中,我们多次搅拌后发现杯底仍(  ),就可以确定食盐或小苏打不能溶解了。
A.有气泡 B.无明显现象 C.有沉淀物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其溶解度极限时,任何额外的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是以固体形式沉淀到容器底部。因此,如果在多次搅拌后观察到杯底有沉淀物,这可以确认食盐或小苏打已经达到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故选C。
33.(2024三上·海盐期中)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子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食盐 B.沙子 C.没有东西留下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和沙混合后,由于食盐易溶于水,沙子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故选B。
34.(2024三上·海盐期中)下列情况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
A.热水中 B.搅拌 C.放入热水中并搅拌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热、搅拌、碾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溶解得最快的是多种方法并用,比如放入热水中并搅拌。故选C。
35.(2024三上·海盐期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入白糖,我们会发现(  )。
A.只要不断搅拌,白糖就能一直溶解
B.不搅拌,白糖就不能被溶解
C.白糖溶解到一定量后就不能再溶解了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解答】白糖等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当白糖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继续溶解,而搅拌只能加快它的溶解速度,不能增加它的溶解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36.(2024三上·海盐期中)水沸腾实验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变化图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水沸腾的过程中, 气泡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 水在沸腾前,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气泡内的水汽在上升到较冷的水层时, 水汽会液化并溶入水中。
37.(2024三上·海盐期中)已经平衡的简易天平,一端是充足气的篮球,另一端是装了绿豆的桶。此时如果把篮球的气放掉,要保持简易天平继续平衡应该(  )。
A.放一些绿豆到桶里
B.从桶里取出一些绿豆
C.保持绿豆数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当简易天平两端平衡时,说明两端的重量是相等的。现在,一端是充足气的篮球,另一端是装了绿豆的桶。如果把篮球的气放掉,篮球的质量会变小,为了保持天平的平衡,我们需要减少另一端的重量,由于绿豆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绿豆的数量来减小这一端的总重量。因此,为了保持简易天平继续平衡,我们应该从装了绿豆的桶里取出一些绿豆。故选B。
38.(2024三上·海盐期中)空气是否有质量
(1)小明买了个新皮球,他往皮球里充气。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甲、乙分别代表了皮球充气前和打了10简空气后的状态。如果再打10筒空气,皮球里的空气状态最接近(  )。
A. B. C.
(2)要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以下物体中最合适的是(  )。
A 绿豆 B.玻璃弹珠 C.苹果
(3)一开始天平是平的,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天平是(  )这样的。
A. B.
(4)通过实验,我知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很轻,没有质量
B.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称出空气的质量
C.往两个相同的皮球中分别打入10筒空气和20筒空气,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
(5)拍打充足气的皮球,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皮球里的空气(  )。
A.占据空间
B.会流动
C.是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答案】(1)C
(2)A
(3)A
(4)B
(5)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1)空气是由大量的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往皮球里充气时,更多的空气微粒会进入皮球内部。随着充入空气量的增加,空气微粒的数量会不断增多,并且由于皮球的空间有限,微粒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分布会越来越紧密。从甲到乙是打了10筒空气后的变化,微粒数量增多且分布更紧密。那么再打10筒空气,相比打10筒空气后的乙状态,微粒数量会更多,分布也会更紧密,C选项符合这种变化趋势。故选C。
(2)要测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个物体的质量应该与皮球内空气的质量相近,以便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差异。绿豆的质量相对较轻,可能更适合用于这种精细的测量。玻璃弹珠和苹果的质量可能太大,导致测量不准确。故选A。
(3)一开始天平是平的,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当往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内的空气质量增加,因此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故选A。
(4)A、空气确实有质量,尽管它很轻,A错误;
B、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称出空气的质量,B正确;
C、往两个相同的皮球中分别打入不同量的空气,它们的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C错误;
故答案为:B。
(5)拍打充足气的皮球,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当皮球被拍打时,压缩的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向上的力,使皮球反弹得很高。故选C。
39.(2024三上·海盐期中)科学课上我们用注射器做了两个实验: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1)请分析:第二注射器里装的是   ;向下压活塞时,注射器中空气的质量   。(填“变轻”“变重”“不变”)
(2)这个实验说明   。
【答案】(1)空气;不变
(2)空气易被压缩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只注射器活塞更容易被压动,所以第二注射器里装的是空气。当用手指堵住管口向下压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增加或减少,根据质量的特性,其质量不变。
(2)通过对比两只注射器在同样操作下的不同表现,能够明显看出空气和水的不同性质,水几乎不能被压缩,而空气能够被压缩,所以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易被压缩。
40.(2024三上·海盐期中)小张同学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探究实验,请协助完成。
(1)如图所示,小张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塑料杯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实验中观察到纸   (填“湿了”或“没湿”),说明空气能   空间。
(2)如果塑料杯倾斜倒扣放入水中,杯子底部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湿”);如果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杯子底部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湿”)。
(3)如图乙所示,将一只弹性很好的气球放入玻璃瓶内,气球嘴套在瓶口上,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往里吹气,气球   (填“能”或“不能”)吹大到整个瓶子。
【答案】(1)没湿;占据
(2)湿了;湿了
(3)不能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塑料杯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由于杯内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内,所以纸巾不会湿。
(2)如果塑料杯倾斜倒扣放入水中,空气会从小孔中跑出,水会进入杯内,纸巾会湿; 如果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空气会从小孔中跑出,水会进入杯内,纸巾会湿。
(3)将一只弹性很好的气球放入玻璃瓶内,气球嘴套在瓶口上,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往里吹气,气球不能吹大到整个瓶子,因为瓶内空气占据空间,阻止气球继续变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