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集合的概念(高效培优讲义)数学人教A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含答案)高一数学高效培优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集合的概念(高效培优讲义)数学人教A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含答案)高一数学高效培优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7:35: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3.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难点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知识点01 集合的有关概念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及表示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__,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________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________表示.
【即学即练】
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视力较好的同学 B.长寿的人
C.的近似值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知识点02 集合的元素特征
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简记为________.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简记为________.
(3)无序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没有顺序的.简记为________.
【即学即练】
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6 B.3 C.4 D.5
知识点0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就说________集合,记作.
(2)不属于:如果不是集合的元素,就说________集合,记作.
【即学即练】
1.已知集合,若,则( )
A.-1 B.0 C.2 D.3
2.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1或0 C.0 D.或0
知识点04 常用集合及其表示
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___ 正整数集,记作___ 整数集,记作___ 有理数集,记作___
实数集,记作___
【即学即练】
1.用符号“”和“”填空:
(1)______N; (2)1______; (3)______R;
(4)______; (5)______N.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②, ③, ④
A. B. C. D.
知识点05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________隔开.(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________.(3)集合中的元素________.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2.描述法
(1)定义:一般地,设表示一个集合,把集合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有时也用冒号或分号代替竖线.
(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________,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即学即练】
1.用列举法法表示下列集合:(1)B={(x,y)|x+y=4,x∈N*,y∈N*};(2)不小于1且不大于17的质数组成的集合A;(3)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C;
2.直角坐标平面中除去两点 可用集合表示为( )
A.
B.或
C.
D.
题型01 集合的含义
【典例1】以下对象的全体不能构成集合的个数是( )
(1)高一(1)班的高个子同学; (2)所有的数学难题;
(3)北京市中考分数580以上的同学;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5)我国的大河流; (6)大于3的偶数.
A.2 B.3 C.4 D.6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校很喜欢足球的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组成一个集合
C.数组成的集合中有7个元素
D.由不大于4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的所有元素为
【变式2】给出下列说法:
①所有接近于的数构成一个集合;
②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中的选择题构成一个集合;
③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④所有不大于的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⑤,,,组成的集合含有个元素.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
【变式3】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对于它的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存在无数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是单元素集;
B.有且仅有一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空集;
C.至少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无限集;
D.如果该方程组的解集是有限集,则解集必定为单元素集
题型0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典例1】集合,且,则有( )
A. B. C. D.不属于中的任意一个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2】已知非空数集M具有如下性质:①若,则;②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
C.若,则. D.若,则.
【变式3】若,则,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是( )
A. B. C. D.
题型0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典例1】已知集合,且,求x的值.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变式1】若,则a的值为( )
A.-1 B.0 C.1 D.2
【变式2】设是实数,集合,若,则 .
【变式3】已知集合若,则的值为( )
A.1 B. C.1或 D.或
题型0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典例1】已知集合.
(1)若,求集合;
(2)若集合中各元素之和等于,求实数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3.用花括号括起来。
【变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B.实数集可以表示为{为所有实数}或
C.能被4整除余3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D.集合与是同一个集合
【变式2】方程组的解集是( )
A.,或 B.
C. D.
【变式3】下面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是;
B.由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
C.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
D.0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题型05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典例1】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 B. C. D.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2个步骤:
【变式1】已知集合,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B. C. D.
【变式2】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正确的是( )
A.奇数集可以表示为
B.“小于10的整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C.表示大于2的全体实数
D.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为
【变式3】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B.
C. D.
1.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
A.4 B.3 C.2 D.0
2.已知,则实数的值为( )
A.0 B.1 C. D.
3.已知集合,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 )
A.7 B.9 C.11 D.13
4.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 )
A.6 B.7 C.8 D.9
5.方程组的解集为 .
6.对于数集,定义,若集合,求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
7.已知集合,若,则的值为 .
8.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为 .
9.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为( )
(1)二次方程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3)一年之中四个季节的名称组成的集合;
(4)偶数组成的集合;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集合的另一种表示为( )
A. B. C. D.
11.若集合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12.设集合,,已知且,则a的取值集合为 .
13.已知集合,,则中的元素个数为( )
A.3 B.4 C.5 D.6
14.给出下列关系:①;②;③;④;⑤.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B. C. D.
15.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3.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难点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知识点01 集合的有关概念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及表示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即学即练】
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视力较好的同学 B.长寿的人
C.的近似值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答案】D
【详解】对于A,视力较好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故不能构成集合;
对于B,长寿也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故不能构成集合;
对于C, 的近似值没有明确近似到小数点后面几位,
不是明确的定义,故不能构成集合;
对于D,倒数等于自身的数很明确,只有1和-1,故可以构成集合;
故选:D.
知识点02 集合的元素特征
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简记为“确定性”.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简记为“互异性”.
(3)无序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没有顺序的.简记为“无序性”.
【即学即练】
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6 B.3 C.4 D.5
【答案】C
【详解】集合中的元素有,,,共4个,故选:C.
知识点0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记作.
(2)不属于:如果不是集合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记作.
【即学即练】
1.已知集合,若,则( )
A.-1 B.0 C.2 D.3
【答案】C
【详解】因为,所以或,而无实数解,所以.故选:C.
2.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1或0 C.0 D.或0
【答案】C
【详解】若,即时,,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若,即(舍去)或时,,故.故选:C.
知识点04 常用集合及其表示
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即学即练】
1.用符号“”和“”填空:
(1)______N; (2)1______; (3)______R;
(4)______; (5)______N.
【答案】
【详解】由所表示的集合,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判断
(1)(2)(3)(4)(5).故答案为:(1)(2)(3)(4)(5).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②, ③, ④
A. B. C. D.
【答案】B
【详解】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知识点05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2.描述法
(1)定义:一般地,设表示一个集合,把集合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有时也用冒号或分号代替竖线.
(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即学即练】
1.用列举法法表示下列集合:(1)B={(x,y)|x+y=4,x∈N*,y∈N*};(2)不小于1且不大于17的质数组成的集合A;(3)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C;
【解析】(1)B={(x,y)|x+y=4,x∈N*,y∈N*}.(2)
(3)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只有,用列举法表示:;
2.直角坐标平面中除去两点 可用集合表示为( )
A.
B.或
C.
D.
【答案】C
【详解】直角坐标平面中除去两点、,其余的点全部在集合中,
选项中除去的是四条线;
选项中除去的是或除去或者同时除去两个点,共有三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选项,则且,即除去两点 ,符合题意;
选项,则任意点都不能,即不能同时排除,两点.故选:C
题型01 集合的含义
【典例1】以下对象的全体不能构成集合的个数是( )
(1)高一(1)班的高个子同学; (2)所有的数学难题;
(3)北京市中考分数580以上的同学;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5)我国的大河流; (6)大于3的偶数.
A.2 B.3 C.4 D.6
【答案】B
【分析】由集合元素三要素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1)(2)(5)的元素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3)(4)(6)符合集合概念,
故选:B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校很喜欢足球的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组成一个集合
C.数组成的集合中有7个元素
D.由不大于4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的所有元素为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集合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对于A,因为很喜欢足球的同学没有明确的标准,不符合集合的确定性,所以不能组成一个集合,故A错误;
对于B,因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明确的标准,符合集合的确定性,所以能组成一个集合,故B正确;
对于C,因为存在,所以组成的集合中不可能有7个元素,故C错误;
对于D,由不大于4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的所有元素为,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2】给出下列说法:
①所有接近于的数构成一个集合;
②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中的选择题构成一个集合;
③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④所有不大于的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⑤,,,组成的集合含有个元素.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
【答案】D
【分析】根据集合的性质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①:接近于的数不能确定,所以不能构成集合,故①错误;
对于②: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中的选择题是确定的,且互不相同,可以构成集合,故②正确;
对于③:高科技产品不能确定,所以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③错误;
对于④:不大于的自然数为0,1,2,3,能构成集合,故④正确;
对于⑤:因为,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⑤错误;
故选:D.
【变式3】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对于它的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存在无数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是单元素集;
B.有且仅有一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空集;
C.至少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无限集;
D.如果该方程组的解集是有限集,则解集必定为单元素集
【答案】C
【分析】分析和两种情况解方程组,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由方程组可得:,即,
若,则,不成立,方程组无解;
若,则,可得,即方程组只有一组解.
对于A:存在无数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是单元素集,故A正确;
对于B: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空集,故B正确;
对于C:不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方程组的解集为无限集,故C错误;
对于D:如果该方程组的解集是有限集,则解集必定为单元素集,故D正确;
故选:C.
题型0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典例1】集合,且,则有( )
A. B. C. D.不属于中的任意一个
【答案】B
【详解】由题知P表示偶数集,Q表示奇数集,R表示所有被4除余1的整数,所以当时,则a为偶数,b为奇数,则一定为奇数.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的意义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的意义,,
故选:C.
【变式2】已知非空数集M具有如下性质:①若,则;②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
C.若,则. D.若,则.
【答案】BC
【分析】用特殊值代入判断A,D,C,列举法根据性质性质①②,判断B.
【详解】对于,若,令,则,令,则,令,不存在,即,矛盾,所以,故错误,
对于,由于集合非空,取任意元素,根据性质①,得,再根据性质②,得,进而,故正确,
对于,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故正确,
对于,若,则,故错误,
故选:.
【变式3】若,则,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CD
【分析】根据伙伴关系集合的定义,结合集合子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伙伴关系集合满足与,
所以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是,BCD符合题意,
而不是的子集,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题型0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典例1】已知集合,且,求x的值.
【答案】或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建立方程,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答案.
【详解】∵,∴或,∴或.
当时,,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
当时,,也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也符合题意.
综上,x的值为或.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变式1】若,则a的值为( )
A.-1 B.0 C.1 D.2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得,或,或,分别求解,再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或,或,
当时,得,此时集合为,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得,此时集合为,
当时,得无解,
综上,.
故选:A
【变式2】设是实数,集合,若,则 .
【答案】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关系及互异性求参数即可.
【详解】若,则,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若,则(正值舍),此时,满足;
综上,.
故答案为:
【变式3】已知集合若,则的值为( )
A.1 B. C.1或 D.或
【答案】B
【分析】根据或,结合集合中元素满足互异性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
所以或,
当时,,此时,,故舍去:
当时,解得或(舍去),
综上.
故选:B
题型0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典例1】已知集合.
(1)若,求集合;
(2)若集合中各元素之和等于,求实数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分析】(1)当时,直接解出集合即可;
(2)解方程,对实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求出集合,根据集合的元素之和为进行检验或求出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1)当时,,
解得或或,故.
(2)因为,
解该方程可得或或.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当方程有重根时,
重根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当时,可得,不符合题意;
当,即时,可得,符合题意;
当且时,,则,
解得,此时,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的值为或;
当时,;当时,.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三个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3.用花括号括起来。
【变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B.实数集可以表示为{为所有实数}或
C.能被4整除余3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D.集合与是同一个集合
【答案】BD
【分析】A选项,解方程,得到方程的解,故用列举法表示为,故A正确;B选项,表示实数集,实数集为错误表示,故B错误;C选项,根据描述法定义得到C正确;D选项,两集合一个为数集,一个为点集,D错误.
【详解】对于A,集合中只含有两个元素0和1,
所以用列举法表示为,故A正确;
对于B,因为花括号本身就具有所有的意义,
所以在描述内容中不能再出现“所有”这样的字眼,
另外表示实数集,实数集为错误表示,故B错误;
对于C,根据描述法表示集合可得集合为,故C正确;
对于D,集合为的取值集合,为数集,
集合表示抛物线上点的集合,为点集,
所以两个集合不是同一个集合,故D错误.
故选:BD
【变式2】方程组的解集是( )
A.,或 B.
C. D.
【答案】D
【分析】解方程组,用集合表示即可判断.
【详解】由方程组,解得,所以该方程组的解集为,
而.
故选:D.
【变式3】下面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是;
B.由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
C.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
D.0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答案】CD
【分析】结合集合元素的特征检验各选项即可判断.
【详解】10以内的质数组成的集合是,故A正确;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故B正确;
根据集合的互异性可知,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故C错误;
0是元素,不表示集合,为集合,二者不一样,故D错误.
故选:CD.
题型05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典例1】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集合中的限制条件,得到,,利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即可做出判定.
【详解】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所以.
故选:B.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2个步骤:
【变式1】已知集合,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集合,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
【详解】依题意可得,所以.
故选:A.
【变式2】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正确的是( )
A.奇数集可以表示为
B.“小于10的整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C.表示大于2的全体实数
D.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为
【答案】ACD
【分析】根据描述法的特点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对A,奇数集可以表示为,故A正确;
对B,“小于10的整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故B错误;
对C,表示大于2的全体实数,故C正确;
对D,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ACD.
【变式3】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B.
C. D.
【答案】BC
【分析】通过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解方程组,解得,
故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或.
故选:BC
1.已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 )
A.4 B.3 C.2 D.0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求集合,即可判断元素个数.
【详解】由题意可得:,
可知有3个元素.
故选:B
2.已知,则实数的值为( )
A.0 B.1 C. D.
【答案】C
【分析】讨论对应元素,结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确定参数值即可.
【详解】若,显然时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若,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若或,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综上,.
故选:C
3.已知集合,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 )
A.7 B.9 C.11 D.13
【答案】C
【分析】首先求出x的值,然后代入分别求出y的值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
又,所以,可得,所以x可能取值为
当时:代入得,又,
所以,此时得到元素;
当时:代入得,,,
此时得到元素;
当时:代入得,.,,
此时得到元素;
当时:代入得,,,
此时得到元素;
当时:代入得,所以,
此时得到元素;
满足条件的元素分别为:
,,,,共11个,
故选:C
4.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 )
A.6 B.7 C.8 D.9
【答案】A
【分析】分别讨论当时的取值,进而可得元素个数.
【详解】当时,可能取值为,
当时,可能取值为,
当时,可能取值为.
故可能取值为,共6个.
故选:A
5.方程组的解集为 .
【答案】
【分析】解原方程组,可得其解集.
【详解】解方程组得,故原方程组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6.对于数集,定义,若集合,求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
【答案】
【分析】由题意,理解新定义,求得,通过定义,进而求得所有元素之和.
【详解】集合,则由定义可得,所以,
则可知所有元素的和为.
7.已知集合,若,则的值为 .
【答案】
【分析】分类讨论和,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详解】因为,所以或,
当,即时,,此时集合中有重复元素3,所以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解得或(舍去),此时当时,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
故答案为:.
8.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为 .
【答案】且.
【分析】根据描述法的定义求解.
【详解】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为:且.
故答案为:且.
9.下列集合中有限集的个数为( )
(1)二次方程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3)一年之中四个季节的名称组成的集合;
(4)偶数组成的集合;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分析】由集合的性质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二次方程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有一个,两个或无,所以为有限集;
能被3整除的整数有无穷多个,所以组成的集合为无限集;
一年之中四个季节的名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所以组成的集合为有限集;
偶数组成的集合为无限集合;
所以有限集合共有2个,
故选:C.
10.集合的另一种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得解.
【详解】由集合的描述法知,,
故选:C
11.若集合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分析】对进行分类讨论,由此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2.设集合,,已知且,则a的取值集合为 .
【答案】
【分析】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类讨论与两种情况,结合集合的相关性质进行检验即可得解.
【详解】因为,,且,
若,解得或,
当时,此时,
此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当时,此时,
此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若,,解得或,
前面已经分析不满足要求,
当时,此时,
此时集合,,满足集合元素的性质,
综上,,所以的取值集合为.
故答案为:.
13.已知集合,,则中的元素个数为( )
A.3 B.4 C.5 D.6
【答案】B
【分析】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由题意,,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由集合中元素满足互异性,所以.
故选:B.
14.给出下列关系:①;②;③;④;⑤.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依次判断出各数所属于的数域范围,再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定即可.
【详解】对于命题①,,所以命题①错误,
对于命题②,,所以命题②错误,
对于命题③,因为是无理数,,所以命题③错误,
对于命题④,因为,所以命题④正确,
对于命题⑤,因为是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即,所以命题⑤正确,
故选:C.
15.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绝对值性质分析可得,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对于不等式,
因为,可得,解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
故选: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