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高效培优讲义)数学人教A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含答案)高一数学高效培优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高效培优讲义)数学人教A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含答案)高一数学高效培优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7:45: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教学目标 1.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掌握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 2.会利用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 3.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简易的求范围与证明。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5.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 6.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解简单的能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重要的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的内容,成立条件及公式的证明。 2.难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及变形求相关函数的最值及证明。
知识点01 实数大小的比较
1、如果是正数,那么;如果等于,那么;如果是负数,那么,反过来也对.
2、作差法比大小:①;②;③
3、不等式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学即练】
1.若,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2.若实数,,满足,,,则( )
A. B. C. D.
知识点02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 性质内容 特别提醒
对称性 (等价于)
传递性 (推出)
可加性 (等价于
可乘性 注意的符号(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同向可加性
同向同正可乘性
可乘方性 ,同为正数
可开方性
【即学即练】
1.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2.已知,,则( )
A. B. C. D.
知识点03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号)其中叫做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叫做正数,的算数平均数.
如果,有 (当且仅当 时,取“”号)
特别的,如果,用分别代替,代入,可得: ,当且仅当时,“”号成立.
【即学即练】
1.已知,且,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存在三个实数,满足下列两个等式:①;②,其中表示这三个实数中的最大值,则( )
A.的最大值是2 B.的最小值是2
C.的最大值是 D.的最小值是
知识点0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①已知,是正数,如果积等于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和有最小值;
②已知,是正数,如果和等于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积有最大值;
【即学即练】
1.已知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2.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4 D.6
知识点05 基本不等式链
(其中,当且仅当时,取“”号)
【即学即练】
1.已知正实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8 B.6 C.4 D.2
2.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4 D.5
知识点06 三个正数的基本不等式
如果,,,那么(当且仅当 时,取“”号)
【即学即练】
1.设表示,,,中最大的数,例如.已知,均为正数,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 D.
2.若 表示三个数中的最大值,则对任意的正实数,,的最小值是( )
A.1 B.2 C.4 D.5
知识点0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1、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①(其中均为常数)
②(其中均为常数)
③(其中均为常数)
④(其中均为常数)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使某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的值,叫作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其解的集合,称为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将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另一个与它解集相同的不等式,叫作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即学即练】
1.设集合,.若中恰含有一个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个正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知识点08 四个二次的关系
1、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二次函数的零点.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对应关系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且,设,它的解按照,,可分三种情况,相应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也分为三种情况.因此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
判别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的解集
()的解集
【即学即练】
1.关于的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3,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或 B.
C. D.
2.若对任意实数b,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且
知识点09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先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若为负,则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2:写出相应的方程,计算判别式:
①时,求出两根,且(注意灵活运用十字相乘法);
②时,求根;
③时,方程无解
3: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
【即学即练】
1.已知二次函数,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图像为( )
A.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B.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C.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D.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知识点10 解分式不等式
1、定义:
与分式方程类似,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如:形如或(其中,为整式且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①移项化零:将分式不等式右边化为0:




【即学即练】
1.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题型01 一元二次不等式(含参)
【典例1】“”是“关于的不等式有解”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2】对于给定实数a,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能是( )
A. B. C. D.
【变式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最小值是( )
A.4 B. C.2 D.
【变式2】对于两个实数,规定.
(1)证明: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2)设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且,求自然数的所有取值.
【变式3】设,.
(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函数的值域;
(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关于的不等式有正数解,求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使得关于的不等式成立的任意一个,都满足不等式,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02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确定参数
【典例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的解集为( )
A. B.
C. D.
【典例2】已知,且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命题“,”为假命题
D.若的解集为M,则
【变式1】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变式2】已知二次函数.
(1)若的解集为,求ab的值;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变式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1)求a,b的值;
(2)当,,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题型0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典例1】“”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实根”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大于2的相异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或 B.
C. D.或
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时,常常需考虑:判别式,对称轴,特殊点的函数值的正负,所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
【变式1】“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实数根和一个负实数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变式2】已知集合.
(1)若A是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时,若为非空集合,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关于x的方程(其中均为实数)有两个不等实根.
(1)若,求m的取值范围;
(2)若满足,且,求p的取值范围.
(3)若为两个整数根,p为整数,且,求.
题型0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有解)问题
【典例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R”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2】已知,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的最小值是( )
A.2 B. C.3 D.
1、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的条件
(1)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2)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3)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4)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注:①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一定满足;
②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一定满足.
③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若能够分离参数成kf(x)形式.则可以转化为函数值域求解.
设f(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
(1)k(2)k>f(x)恒成立 k>M,k≥f(x)恒成立 k≥M.
2、一元二次不等式在给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
(1)若f(x)>0在集合A中恒成立,即集合A是不等式f(x)>0的解集的子集,可以先求解集,再由子集的含义求解参数的值(或范围);
(2)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即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m,n],则f(x)≥a恒成立 f(x)min≥a,即m≥a;f(x)≤a恒成立 f(x)max≤a,即n≤a.
具体如下:

(1)当时,上恒成立,
上恒成立
(2)当时,上恒成立
上恒成立
注:①。

【变式1】“”是“在上恒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变式2】设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不等式对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3】(1)若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已知,求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
题型05 “1”的代换转化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典例1】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当时,若,且,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典例2】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 )
A.1 B.2 C. D.
(1)若已知条件中的“1”( 常量可化为“1”)与目标函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尤其是整式与分式相乘模型),则实施“1”代换,配凑和或积为常数.
模型1 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模型2 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2)常数代换法适用于求解条件最值问题.应用此种方法求解最值的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已知条件或其变形确定定值(常数);②把确定的定值(常数)变形为1;③把“1”的表达式与所求最值的表达式相乘或相除,进而构造和或积的形式;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3)有些问题从形式上看,似乎具备和与倒数和的一些特征,但细究起来,又存在明确的区别,求解此类问题时,需要对条件和结论中的表达式进行合理、巧妙的配凑与构造;从而变形、构造出和与倒数和的关系.
【变式1】如图,某农户计划用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足够长)的矩形菜地.设该矩形菜地与墙平行的边长为,与墙垂直的边长为.
(1)当为何值时,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面积为多少?
(2)求的最小值.
【变式2】已知,是正实数,且,求的最小值.
【变式3】求最值:
(1)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2)已知,求的最大值;
(3)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题型06 基本不等式(条件最值问题)
【典例1】若正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15 B.18 C.24 D.36
【典例2】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变式1】已知,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变式2】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变式3】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题型07 与基本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
【典例1】已知,且,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是( )
A. B.
C. D.
【典例2】,不等式恒成立,则正数的最小值是( )
A.8 B.16 C.27 D.36
若不等式(是实参数)恒成立,将转化为或恒成立,进而转化为或,求的最值即可.
【变式1】已知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2】求解下列各题:
(1)求的最大值.
(2)求的最小值.
(3)已知,且,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3】求下列代数式的最值:
(1)已知,求的最小值;
(2)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3)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题型08 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关联
【典例1】某公司建造一间背面靠墙的房屋,地面面积为48 m2,房屋正面每平方米造价为1200元,房屋侧面每平方米的造价为800元,屋顶的造价为5800元.如果墙高为3 m,且不计房屋背面和地面的费用,那么房屋的总造价最低为 元.
(1)设变量时一般要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义为函数.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解析式后,只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3)在求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在定义域(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解.
【变式1】某工厂建造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深度为3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0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80元,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为多少元?
【变式2】某工厂拟造一座平面图(如图)为长方形且面积为的三级污水处理池.由于地形限制,该处理池的长、宽都不能超过16 m,且高度一定.如果四周池壁的造价为400元/,中间两道隔墙的造价为248元/,池底造价为80元/,那么如何设计该处理池的长和宽,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池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变式3】已知、、、为正实数,利用平均不等式证明(1)(2)并指出等号成立条件,然后解(3)中的实际问题.
(1)请根据基本不等式,证明:;
(2)请利用(1)的结论,证明:;
(3)如图,将边长为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在它的四个角各减去一个小正方形后,折成一个无盖纸盒.如果要使制作的盒子容积最大,那么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为多少米
题型09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典例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那么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典例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的解集为
【变式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是,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为 .
【变式3】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题型10 分类讨论思想
【典例1】已知函数.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值;
(2)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典例2】设函数.
(1)若,求的解集;
(2)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解关于的不等式:.
【变式1】已知函数,a,
(1)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求实数a,b的值;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变式2】已知关于实数的函数.
(1)若的解集为,求的值;
(2)解关于实数的不等式.
【变式3】设函数的图象过点.
(1)若,,求的最小值;
(2)解关于的不等式.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题型11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典例1】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典例2】已知.若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变式1】已知,且,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或
【变式2】已知,对于恒成立,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变式3】已知,,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
A.64 B.25 C.13 D.12
1.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若,,则( )
A. B. C. D.
3.已知,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4.已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A.2 B. C. D.
5.已知长为,宽为的长方形面积为,则其周长的最小值为( )
A.9 B.12 C.18 D.24
6.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7.若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2个负整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函数的最小值是( )
A. B.3 C. D.
9.设,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解恰有3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已知关于的方程有4个互不相同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1.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均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
12.已知二次函数满足:①;②对任意,恒成立.
(1)求的解析式;
(2)若存在实数,使得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13.已知函数
(1)若的两根为 且 求实数m的值;
(2)若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4.高一的珍珍阅读课外书籍时,发现笛卡尔积是代数和图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非空数集,定义,将称为“与的笛卡尔积”.
(1)若,,求和.
(2)若集合是有限集,将集合的元素个数记为.已知,且存在实数满足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并指明当取到最值时和满足的关系式及应满足的条件.
15.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每间虎笼的长为(单位:)、宽为(单位:)(都为正数).
(1)现有长的钢筋网材料可供使用,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
(2)若使每间虎笼面积为,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3)若使用的钢筋网材料总长为,求的最小值.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教学目标 1.会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掌握等式性质和不等式性质。 2.会利用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 3.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简易的求范围与证明。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5.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 6.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解简单的能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重要的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的内容,成立条件及公式的证明。 2.难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及变形求相关函数的最值及证明。
知识点01 实数大小的比较
1、如果是正数,那么;如果等于,那么;如果是负数,那么,反过来也对.
2、作差法比大小:①;②;③
3、不等式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即学即练】
1.若,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C
【详解】对于A选项,当时不满足,故A错误;
对于B选项,由不等式性质知,两边同时乘以,可得,故B错误;
对于C选项,若,则,,,,
故,即,故C正确;
对于D选项,取,,可得,故D错误.
故选:C
2.若实数,,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实数,,满足,,,
所以,
∴;
又,
∴;
∴.
故选:A.
知识点02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 性质内容 特别提醒
对称性 (等价于)
传递性 (推出)
可加性 (等价于
可乘性 注意的符号(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同向可加性
同向同正可乘性
可乘方性 ,同为正数
可开方性
【即学即练】
1.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B
【详解】对于A,若,满足,则,所以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即得,又因为,
则,所以B正确,
对于C,若,满足,则,所以C错误,
对于D,若,则,所以D错误,
故选:B.
2.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对于A,,因为,所以,所以即,故选项A正确.
对于B,,取,,,,则,故选项B错误.
对于C,,取,,,,则,故选项C错误.
对于D,,取,,则,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03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号)其中叫做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叫做正数,的算数平均数.
如果,有(当且仅当时,取“”号)
特别的,如果,用分别代替,代入,可得:,当且仅当时,“”号成立.
【即学即练】
1.已知,且,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即,又,
所以,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A对,B错;
由,即,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C、D错.
故选:A
2.存在三个实数,满足下列两个等式:①;②,其中表示这三个实数中的最大值,则( )
A.的最大值是2 B.的最小值是2
C.的最大值是 D.的最小值是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知,中有2个负数,1个正数,其中是负数,,
则,
所以,则,且,
所以,即,所以的最小值为2.
故选:B
知识点0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①已知,是正数,如果积等于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和有最小值;
②已知,是正数,如果和等于定值,那么当且仅当时,积有最大值;
【即学即练】
1.已知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最大值为.
故选:A
2.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4 D.6
【答案】B
【详解】已知,且,
法一:由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则的最小值为;
法二:由得,
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则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知识点05 基本不等式链
(其中,当且仅当时,取“”号)
【即学即练】
1.已知正实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8 B.6 C.4 D.2
【答案】A
【详解】因为是正实数,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得等号.
故选:A.
2.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4 D.5
【答案】B
【详解】因为,,且,则,
,同理,
则,
当且仅当时,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知识点06 三个正数的基本不等式
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号)
【即学即练】
1.设表示,,,中最大的数,例如.已知,均为正数,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 D.
【答案】B
【详解】设,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则.
故选:B
2.若 表示三个数中的最大值,则对任意的正实数,,的最小值是( )
A.1 B.2 C.4 D.5
【答案】B
【详解】设,则,,,
因,则得.又因,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小值为2.
故选:B.
知识点0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1、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①(其中均为常数)
②(其中均为常数)
③(其中均为常数)
④(其中均为常数)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使某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的值,叫作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其解的集合,称为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将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另一个与它解集相同的不等式,叫作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即学即练】
1.设集合,.若中恰含有一个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或.
因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根据对称性可知,要使中恰含有一个整数,则这个整数为2,
所以有且,即,即,即.
故选:B.
2.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个正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中不可能有个正整数;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中个正整数分别是,,,,
令,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知识点08 四个二次的关系
1、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二次函数的零点.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对应关系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且,设,它的解按照,,可分三种情况,相应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也分为三种情况.因此我们分三种情况来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
判别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的解集
()的解集
【即学即练】
1.关于的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3,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或 B.
C. D.
【答案】C
【详解】设,
则由题意可知,即,解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2.若对任意实数b,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且
【答案】B
【详解】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根,即方程有两个实根,
所以 ,即对任意实数恒成立,
所以,即,得.
故选:B.
知识点09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先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若为负,则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2:写出相应的方程,计算判别式:
①时,求出两根,且(注意灵活运用十字相乘法);
②时,求根;
③时,方程无解
3: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
【即学即练】
1.已知二次函数,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图像为( )
A.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B.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C.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D.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答案】C
【详解】因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根为或2,
则由韦达定理可得.又注意到
,则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故选:C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因为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所以,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故选:B
知识点10 解分式不等式
1、定义:
与分式方程类似,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如:形如或(其中,为整式且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①移项化零:将分式不等式右边化为0:




【即学即练】
1.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题可知的根为1和2,代入方程可得,,
不等式等价于,则解集为,
故选: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则不等式解集为.
故选:B
题型01 一元二次不等式(含参)
【典例1】“”是“关于的不等式有解”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详解】若关于的不等式有解,
则,得.
由“”可以推出“”,
由“”不能推出“”,
所以“”是“关于的不等式有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C.
【典例2】对于给定实数a,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当时,,此时解集为或,
当时,,此时解集为,
当时,,此时解集为或,
当时,不等式为,此时解集为,
当时,,此时解集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变式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最小值是( )
A.4 B. C.2 D.
【答案】A
【详解】,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
故选:A.
【变式2】对于两个实数,规定.
(1)证明: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2)设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且,求自然数的所有取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或或.
【详解】(1)不等式可化为.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解得,所以;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恒成立,所以;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解得,所以.
综上所述,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2)不等式,即,也即,
当时,,解得,,满足.
当时,因为,,,
所以,即,解得或.
当时,即,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所以,满足.
当时,即,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所以,满足.
综上,或或.
【变式3】设,.
(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函数的值域;
(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关于的不等式有正数解,求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使得关于的不等式成立的任意一个,都满足不等式,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3)
【详解】(1)时,,
因为,,
,,
所以值域是.
(2),令得或,
因为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要使得关于的不等式有正数解,
则要求,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3),令得或,
由得,
要使得关于的不等式成立的任意一个,都满足不等式,
则,
当即时,由得,所以成立,符合题意;
当即时,由得,所以成立,符合题意;
当即时,由得,
由得,所以,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02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确定参数
【典例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可得,是方程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可得: ,,且,
所以的解集,即,
所以解集为,
故选:A.
【典例2】已知,且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命题“,”为假命题
D.若的解集为M,则
【答案】C
【详解】因为,且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所以,且的根为和2,所以,得,,
对于A,因为,所以,故A错误;
对于B,,所以,,
因为,,所以,故B错误;
对于C,即为,即,无解,
故命题“,”为假命题,故C正确;
对于D,因为是由向上平移一个单位,所以 ,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因为,,所以,
所以,即,解得:或.
因为有两个不等根,所以,
解得:或,则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变式2】已知二次函数.
(1)若的解集为,求ab的值;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答案】(1)3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若的解集为,则1,b是方程的根,
由,解得:,由解得:,
所以;
(2)由二次函数知,
不等式整理得,即,
由得
①当时,不等式等价于:,
若,即时,解集为;
若,即时,解集为:;
若,即时,解集为;
②当时,不等式等价于:,解集为
综上,当时,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
【变式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1)求a,b的值;
(2)当,,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答案】(1)
(2)8
【详解】(1)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可知1和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
方法一:可得,解得;
方法二:由1是的根,则,解得,
将代入得,解得或,
所以.
(2)由(1)知,可得,
且,,
可得,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8.
题型0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典例1】“”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实根”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详解】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正实根分别为、,
由题意可得,解得,
因为 ,
所以,“”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实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典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大于2的相异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或 B.
C. D.或
【答案】B
【详解】设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所以由题意知,
即,
解得.
故选:B
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时,常常需考虑:判别式,对称轴,特殊点的函数值的正负,所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
【变式1】“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实数根和一个负实数根”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由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又方程有一个正实数根和一个负实数根,
,,
即“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实数根和一个负实数根”的充要条件为,
则其充分不必要条件的范围应为的真子集,
结合选项可得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已知集合.
(1)若A是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时,若为非空集合,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详解】(1)若A是空集,则方程无实根,
当时,,解得,此时,不符合题意;
所以,,解得,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2)当时,.
所以方程至少有一个正实根.
①当时,,解得,
所以,符合题意;
②当时,由,则且,
若时,,此时,符合题意;
当且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设为,
且方程有两正根或一正根和-负根,
所以或,
解得或.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3】已知关于x的方程(其中均为实数)有两个不等实根.
(1)若,求m的取值范围;
(2)若满足,且,求p的取值范围.
(3)若为两个整数根,p为整数,且,求.
【答案】(1)
(2)
(3)或
【详解】(1)当时,由题意,若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没有两个实数根,
若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
则,解得且,
所以的范围是 .
(2),方程为,,
则,又,即
∴,即,
所以,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3)依题意:,且,
,,
因为均为整数,
所以也是整数,
∴或,
时,,又且,∴,
时,,又且,∴.
综上,或.
题型0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有解)问题
【典例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R”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详解】充分性: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即充分性不成立;
必要性: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即必要性成立.
因此,“”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典例2】已知,若关于x的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的最小值是( )
A.2 B. C.3 D.
【答案】B
【详解】∵,∴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当时,当时,
令,
要想关于x的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
则当时,当时,
∴,则,即,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故选:B.
1、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的条件
(1)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2)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3)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4)ax2+bx+c≤0(a≠0)恒成立(或解集为R)时,满足.
注:①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一定满足;
②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一定满足.
③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若能够分离参数成kf(x)形式.则可以转化为函数值域求解.
设f(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
(1)k(2)k>f(x)恒成立 k>M,k≥f(x)恒成立 k≥M.
2、一元二次不等式在给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
(1)若f(x)>0在集合A中恒成立,即集合A是不等式f(x)>0的解集的子集,可以先求解集,再由子集的含义求解参数的值(或范围);
(2)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即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m,n],则f(x)≥a恒成立 f(x)min≥a,即m≥a;f(x)≤a恒成立 f(x)max≤a,即n≤a.
具体如下:

(1)当时,上恒成立,
上恒成立
(2)当时,上恒成立
上恒成立
注:①。

【变式1】“”是“在上恒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若在上恒成立,
所以,在上恒成立,
由“对勾函数”可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可得,
所以,在上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因为 ,
因此,“”是“在上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变式2】设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不等式对都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
【详解】(1)不等式,
当时,解得;当时,不等式无解;当时,解得,
所以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不等式
,而当时,,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则,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1)若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已知,求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恒成立,
显然当时,不成立,
则,解得;
(2),
当时,,则,
当时,令,则,或,此时,∴或,
当时,即时,,
当,即时,,
当时,即时,,
综上所述:当时,解集为或;
当时,解集为;
当时,解集为;当时,;
当时,解集为.
题型05 “1”的代换转化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典例1】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当时,若,且,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由得,
即,所以的周期为,


因为,,所以,,
由基本不等式有:,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选:C.
【典例2】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 )
A.1 B.2 C. D.
【答案】A
【详解】,,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故选:A.
(1)若已知条件中的“1”( 常量可化为“1”)与目标函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尤其是整式与分式相乘模型),则实施“1”代换,配凑和或积为常数.
模型1 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模型2 已知正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2)常数代换法适用于求解条件最值问题.应用此种方法求解最值的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已知条件或其变形确定定值(常数);②把确定的定值(常数)变形为1;③把“1”的表达式与所求最值的表达式相乘或相除,进而构造和或积的形式;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3)有些问题从形式上看,似乎具备和与倒数和的一些特征,但细究起来,又存在明确的区别,求解此类问题时,需要对条件和结论中的表达式进行合理、巧妙的配凑与构造;从而变形、构造出和与倒数和的关系.
【变式1】如图,某农户计划用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足够长)的矩形菜地.设该矩形菜地与墙平行的边长为,与墙垂直的边长为.
(1)当为何值时,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面积为多少?
(2)求的最小值.
【答案】(1)当时,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面积为
(2)
【详解】(1)由题意得,,都为正数,
则该菜地的面积为,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时,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面积为.
(2)由,,都为正数,则,
所以

当且仅当,又,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
【变式2】已知,是正实数,且,求的最小值.
【答案】
【详解】解法1:设,,
则,所以

因为,
当且仅当时,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
解法2:因为,则,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
解法3:,
当且仅当,即,,即,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
【变式3】求最值:
(1)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2)已知,求的最大值;
(3)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答案】(1)
(2)
(3)
【详解】(1)因为,且,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当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2)因为,则,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
所以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3)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当且仅当,即,即时取等号,
故当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题型06 基本不等式(条件最值问题)
【典例1】若正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15 B.18 C.24 D.36
【答案】B
【详解】由,得,
则,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是18.
故选:B
【典例2】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由,
又因为,所以,
即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所以的最大值是
故选:B.
【变式1】已知,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所以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
又,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
故选:A
【变式2】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答案】
【详解】解法1:由想到“均值换元法”,于是引入新的参数,
设,,,其中.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是.
解法2:由,
得,
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的最小值是.
解法3:由均值不等式有,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的最小值是.
【变式3】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答案】
【详解】由,得,
所以,
即或,
解得或,
所以.
综上,当时,取得最小值.
题型07 与基本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
【典例1】已知,且,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因为对任意的恒成立,
可得对任意的恒成立,
又因为,可得,
则,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最小值为,所以,可得,即,
所以,解得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
【典例2】,不等式恒成立,则正数的最小值是( )
A.8 B.16 C.27 D.36
【答案】B
【详解】由基本不等式可知,
当且仅当取得等号,由题意,
∴正数的最小值是16.
故选:B
若不等式(是实参数)恒成立,将转化为或恒成立,进而转化为或,求的最值即可.
【变式1】已知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
【详解】(1)因为,所以,
首先,令,解得或,
当时,解,得到,
当时,,此时原不等式无解,
当时,解,得到,
综上,当时,原不等式解集为,
当时,原不等式无解,
当时,原不等式解集为,
(2)因为对任意的,恒成立,
所以恒成立,
故,即,
因为,所以,,
即,故,令,
从而,又,

当且仅当时取等,此时解得(负根舍去),
故,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2】求解下列各题:
(1)求的最大值.
(2)求的最小值.
(3)已知,且,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3)
【详解】(1)当时,

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2)当时,,
则,
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
(3)因为,且,则,
所以,,
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即的最小值为,
因为恒成立,则,即,解得.
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求下列代数式的最值:
(1)已知,求的最小值;
(2)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小值;
(3)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答案】(1)最小值为5
(2)最小值为18
(3)最大值为9.
【详解】(1)因为,则,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5.
(2)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18.
(3)不等式恒成立化为恒成立,
又因为,所以,因此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
即实数的最大值为9.
题型08 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关联
【典例1】某公司建造一间背面靠墙的房屋,地面面积为48 m2,房屋正面每平方米造价为1200元,房屋侧面每平方米的造价为800元,屋顶的造价为5800元.如果墙高为3 m,且不计房屋背面和地面的费用,那么房屋的总造价最低为 元.
【答案】
【详解】设房屋底面一边长为m,则另一边长为m,
所以房屋的总造价为,
因为,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
(1)设变量时一般要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义为函数.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解析式后,只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3)在求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在定义域(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解.
【变式1】某工厂建造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深度为3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0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80元,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为多少元?
【答案】当水池设计成底面边长为40m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为198400元.
【详解】解:设池底的一边长为,则另一边长为,总造价为元,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水池设计成底面边长为40m的正方形时,总造价最低,最低为198400元.
【变式2】某工厂拟造一座平面图(如图)为长方形且面积为的三级污水处理池.由于地形限制,该处理池的长、宽都不能超过16 m,且高度一定.如果四周池壁的造价为400元/,中间两道隔墙的造价为248元/,池底造价为80元/,那么如何设计该处理池的长和宽,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池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答案】长为m,宽为m时总造价最低.
【详解】设处理池的长和宽分别为,,高为,总造价为,则,,

当且仅当,又,即,时取到等号,
故长为m,宽为m时总造价最低.
【变式3】已知、、、为正实数,利用平均不等式证明(1)(2)并指出等号成立条件,然后解(3)中的实际问题.
(1)请根据基本不等式,证明:;
(2)请利用(1)的结论,证明:;
(3)如图,将边长为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在它的四个角各减去一个小正方形后,折成一个无盖纸盒.如果要使制作的盒子容积最大,那么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为多少米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米
【详解】(1)证明: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2)解:由于,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令, 得,
即,故.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3)解:做成的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高为.
所以.
由(2)中已证的不等式,可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因此,
综上所述,当米,长方体盒子的容积取到最大值立方米.
题型09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典例1】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那么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不等式的解集是,
所以是方程的两根,且,
由韦达定理可得,即,
则不等式,解得.
故选:A
【典例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的解集为
【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和3是方程的两根,且,
则有,故得.
对于AB,由和,可推得,故AB均错误;
对于C,因或故,故C正确;
对于D,由上分析,不等式可化为,
因,故可解得,即的解集为,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依题意可知和3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
因此,解得;
所以不等式可化为,即,
解得或,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A
【变式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是,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为 .
【答案】或
【详解】由关于的不等式的解是,
则和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整理得,
则当时,关于的不等式转化为,解得;
当时,关于的不等式转化为,解得.
综上关于的不等式的解为或.
故答案为:或.
【变式3】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答案】
【详解】由题意,为方程的根,且,
则,解得,
不等式,即为,
即,解得,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题型10 分类讨论思想
【典例1】已知函数.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值;
(2)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的两根为和,
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解得.
(2)当时,则,解得;
当时,,
当时,则,解得或;
当时,则,
当时,即,解,得;
当时,即,解,得;
当时,即,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典例2】设函数.
(1)若,求的解集;
(2)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解关于的不等式:.
【答案】(1)
(2)
(3)答案见解析
【详解】(1)由函数,
若,可得,
又由,即不等式,即,
因为,且函数对应的抛物线开口向上,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即的解集为.
(2)由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即对恒成立,




当且仅当时,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3)依题意,等价于,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此时,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化为,
①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②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③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综上,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变式1】已知函数,a,
(1)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求实数a,b的值;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所以和1是方程的两个根,
所以,
解得;
(2)不等式可化为:,
整理得,
即,
当时,,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
当时,,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综上所述,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变式2】已知关于实数的函数.
(1)若的解集为,求的值;
(2)解关于实数的不等式.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若的解集为,则,,
,,
∴;
(2)整理可得,配方得
分以下情况讨论:
1.时,,解得或
2.时,,解得
3.时,,解得或
综上所述:当时解集为;当时解集为;当时解集为
【变式3】设函数的图象过点.
(1)若,,求的最小值;
(2)解关于的不等式.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详解】(1)因为函数的图象过点,
所以,即,由,,
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时取得最小值为.
(2)因为,所以,
当时,不等式的解为;
当时,得,则不等式的解为;
当时,得,则不等式的解为或;
当时,得,则不等式的解为;
当时,得,则不等式的解为或;
综上所述,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题型11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典例1】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
所以,其中,
设,,因为,
所以当时,函数,取最小值,最小值为,
所以,
故选:A.
【典例2】已知.若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则恒成立,又,可得,
所以恒成立,即,
由,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
故选:A
【变式1】已知,且,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或
【答案】A
【详解】,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恒成立,,
解得.
故选:A.
【变式2】已知,对于恒成立,则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详解】对于恒成立,且均单调递增,
则,
所以,所以
则,
当且仅当,即,取的最小值为2.
故选:B.
【变式3】已知,,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
A.64 B.25 C.13 D.12
【答案】B
【详解】,,则,
不等式 恒成立,即恒成立,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实数m的最大值为.
故选:B.
1.若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当时,对于不等式,此时,则对任意实数都满足;
当时,对于不等式,即,解得:;
当时,对于不等式,即,解得:,
综上要使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即,
故选:B
2.若,,则(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因为,所以.
故选:C.
3.已知,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对于A,当时,不等式不成立,所以A错误.
对于B,当时,满足,但,所以B错误.
对于C,因为,所以,则,所以C正确.
对于D,当时,,不符合,所以D错误.
故选:C.
4.已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A.2 B. C. D.
【答案】D
【详解】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故选:D
5.已知长为,宽为的长方形面积为,则其周长的最小值为( )
A.9 B.12 C.18 D.24
【答案】D
【详解】由题意得,则,
则,等号成立时,
故周长的最小值为.
故选:D
6.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因为,所以,则,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B.
7.若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2个负整数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已知,解不等式得:;
又因为,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2个负整数解,则这两个解为:,,
所以,.
故选:B.
8.函数的最小值是( )
A. B.3 C. D.
【答案】D
【详解】设,则,,
因为,
由对勾函数性质可知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
故选:D.
9.设,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解恰有3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关于的不等式,而,
由原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得,
解不等式,得,因此原不等式解集中的3个整数是,
则,即,于是,又,
因此,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10.已知关于的方程有4个互不相同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令(),原方程转化为.
关于的方程有4个互不相同的实数根,即有2个不同的正根,
因此有。解得.
故选:D.
11.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均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 D.
【答案】C
【详解】不等式可化为:,
当,即时,不等式为,恒成立,满足题意;
当,即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则需,
解得:;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C.
12.已知二次函数满足:①;②对任意,恒成立.
(1)求的解析式;
(2)若存在实数,使得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答案】(1)
(2)8
【详解】(1)设().
由条件②知,当时,有,所以.
由条件①知,,则,所以,
又,即对任意恒成立,
则有,解得.
所以.
(2)显然.存在实数,使得当时,
,即恒成立,
等价于存在实数,使得,
解得,
又在单调递减,所以时,,
所以,即实数的最大值为8.
13.已知函数
(1)若的两根为 且 求实数m的值;
(2)若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详解】(1)由题意可得:,,
由,
化简得,解得.
故.
(2)当只有一个根,且此根位于区间,
则得,解得,
所以;
当有两个根时,有一个根在区间内,且另一个根位于之外,
则,解得,即;
当有两个根位于区间内,且只有一个根在区间内,则另一个根为时,可得,
此时,解得另一个根,故此种情况不符题意;
当有两个根位于区间内,且只有一个根在区间内,则另一个根为时,可得,
此时,解得另一个根,故此种情况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14.高一的珍珍阅读课外书籍时,发现笛卡尔积是代数和图论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于非空数集,定义,将称为“与的笛卡尔积”.
(1)若,,求和.
(2)若集合是有限集,将集合的元素个数记为.已知,且存在实数满足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并指明当取到最值时和满足的关系式及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
(2),,,.
【详解】(1)由题意可得,,

(2)设,,,,
则,,,
可得,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若取到最大值,则,即,
可得,即,所以,.
15.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每间虎笼的长为(单位:)、宽为(单位:)(都为正数).
(1)现有长的钢筋网材料可供使用,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
(2)若使每间虎笼面积为,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3)若使用的钢筋网材料总长为,求的最小值.
【答案】(1)长为,宽为
(2)每间虎笼的长设计为、宽设计为时,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最小值为.
(3).
【详解】(1)由题得,即,,,
设每间虎笼的面积为,则,
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
所以每间虎笼的长为,宽为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最大为.
(2)由题意可得,,,设钢筋网总长为,则,
因为,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每间虎笼的长设计为、宽设计为时,
可使围成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最小值为.
(3)依题意,得.
方法一, ,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
方法二,,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