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节 位置与疆域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节 位置与疆域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4:01:07

文档简介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我国是人口大国。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
3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
4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2.通过读图分析,认识“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3.通过案例学习,山海一家,同心圆梦-粤黔对口帮扶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第一节 位置与疆域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位置与疆域 教学设计
课题 位置与疆域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核心目标是建立对中国地理位置的宏观认知与国家疆域的基本概念。教材内容主要聚焦于:1.地理位置描述: 系统阐述中国的绝对位置(经纬度范围)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邻国位置:陆上与海上邻国)。强调从不同尺度(半球、大洲、海陆)理解中国位置的独特性与优越性。2.疆域构成: 明确中国的领土四至点,清晰界定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广阔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特别强调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教材通过地图(行政区划图、疆域图)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掌握疆域的空间范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空间思维培养: 本节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和国家版图意识的关键起点。教材通过经纬度、海陆轮廓、邻国关系等要素,训练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并描述位置的能力。4.教材特色: 新粤人版可能结合广东省情,在举例或活动设计上略有侧重沿海、海洋权益或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但仍以国家整体疆域知识为根本。图文并茂,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总结: 本节内容基础性强、概念重要,是后续学习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石。教材结构清晰,重在通过位置和疆域的具体描述,建立初步的国家空间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海洋国土意识。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2.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准确描述中国的半球位置、大洲位置、海陆位置及主要邻国;识记领土四至点、陆地面积和主要海域(含南海诸岛)。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特点,初步掌握描述区域位置的方法。3.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和爱国情怀,认识辽阔疆域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半球位置、经纬度范围、海陆邻国等多维度描述,建立对中国地理空间的系统性认知;理解疆域四至点与领土构成的区域独特性。综合思维:分析海陆兼备位置对国家发展的综合影响(如海洋经济、陆域安全);关联疆域特征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定位疆域范围,标注邻国与关键地标(南海诸岛、帕米尔高原);通过比例尺换算、空间对比化解抽象尺度认知。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人地协调观强化国家版图意识与领土主权观念;认识疆域完整对国家资源安全、生态屏障的战略意义,培育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初中生虽具备中国版图的感性认知,但对经纬度定位、疆域尺度和邻国空间关系等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易混淆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对西部边陲(如帕米尔高原)和南海诸岛的空间感知模糊。广东学生因临海区位对海洋疆域兴趣较高,但缺乏系统分析地理位置价值的能力。教学中需强化地图工具运用,通过可视化手段化解尺度认知障碍,并关联海洋主权议题激发家国情怀。
重点 1.中国地理位置:半球、海陆及邻国坐标(陆上14国、海上6国);2.疆域核心数据:四至点、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及海洋主权范围(含南海诸岛);3.地图技能:运用地图精准描述空间位置,强化国家版图意识。
难点 1.空间尺度感知:学生难以建立960万平方千米领土、海洋疆域及四至点的空间具象概念;2.邻国方位辨析:易混淆陆上14国与海上6国的名称及地理分布;3.主权意识深化:理解南海诸岛主权依据及疆域完整的战略价值需案例支撑。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们的祖国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位置与疆域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南海航道更路经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08年,“南海航道更路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中国古代计算航程的单位,“路”指航行的路线图。南海航道更路经是我国古代人民发现和开发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的历史见证,是认定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有力证据。1.阅读图文材料,指出我国疆域的范围和特点。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查找资料,说说“南海航道更路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任务一:位置优越说说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与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相比,我国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3.与蒙古和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4.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任务二:疆域辽阔1.说说我国的领土四至点2.我国疆域的最北端至最南端、最西端至最东端分别跨越了多少纬度和经度?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哪些?4.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哪些?5.我国的内海、主要岛屿及濒临的海洋分别有哪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自主阅读:知识之窗探究活动:认识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跨度大,夏季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加上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我国海陆兼备,海运发达,陆上交通便利。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线,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联系具有重要作用。1.说出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2.简述我国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优势。任务三:行政区划1.划分原则2.划分方法3.34个省级行政区4.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行政中心5.说说省级行政区的简称6.说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案例学习: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国家根据地理条件、经济联系、历史传统、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行政区划,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请以家乡所在行政区域为例,查找资料,简述其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我国疆域辽阔,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南海诸岛(包括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北至漠河以北。特点:陆海兼备,历史主权明确,南海诸岛自古属中国领土。2.①历史主权佐证:证明中国渔民自古在南海航行、生产,为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属于中国提供历史依据。②文化传承价值:保存古代航海智慧,体现中国先民对南海的探索与开发。③国际法理支撑:强化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驳斥他国非法声索。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④海洋文明象征:展现中国悠久的海洋文化,增强国民海洋权益意识。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寒带,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印度尼西亚:位于热带,纬度低,气候炎热。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有利于多种农业经营。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1.从气候上看,位于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跨度大,热量带多样,能满足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热量条件;从地形土壤方面,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高原、丘陵等,土壤类型丰富,可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我国海陆兼备,海运与陆上交通便利,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铁路,促进对外往来,利于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学生回答:1.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以云南文山为例,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在此设州置郡。此后,历代归属多有变迁。1950 年设文山专区,1958 年改设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 年改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10 年文山县撤县设市。行政区划沿革见证着地区发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我国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让学生知道我国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让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领土四至点让学生知道我国疆域的最北端至最南端、最西端至最东端分别跨越的纬度和经度让学生了解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让学生了解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内海、主要岛屿及濒临的海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认识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越性让学生了解划分原则让学生了划分方法让学生能说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让学生知道34个省级行政区让学生了解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让学生了解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
课堂练习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A.新 B.渝 C.内蒙古 D.京 2.以下不属于东北三省的省级行政区是( )A.吉林省 B.黑龙江省 C.辽宁省 D.内蒙古自治区3.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黑龙江省 B.内蒙古自治C.海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网络视频资源,剪切出欧洲西部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②.运用网络资源和教材教辅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探究式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欧洲西部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