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训练(三) 勾 股 定 理
考点一 勾股定理
1 (2024无锡江阴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C=8,BC=6,以AB为一条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100 B. 80 C. 48 D. 24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2 (2024南通启东月考)在Rt△ABC中,AB=5,AC=4,则BC的长为( )
A. 3 B. 1 C. D. 或3
3 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点E在AC上,且BE⊥AC.若DE=5,AE=8,则BE的长是( )
A. 5 B. 5.5 C. 6 D. 6.5
4 (2024无锡宜兴月考)如图,在△ABC中,AB=6,AC=9,AD⊥BC于点D,M为AD上任一点,则MC2-MB2等于( )
A. 29 B. 32 C. 36 D. 45
5 (2025徐州新沂期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n(m>n),过锐角顶点画一条线段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剪成的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m和n满足的等式是( )
A. m2+mn+n2=0 B. m2+2mn-n2=0
C. n2-mn+m2=0 D. n2+2mn-m2=0
6 在Rt△ABC中,∠C=90°,AB=3,则AB2+BC2+AC2= .
7 (2024泰州靖江期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9,斜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8 在△ABC中,AB=15,AC=13,BC上的高AD长为12,则△ABC的面积为 .
9 如图,把一个直立的火柴盒放倒,AB=5 cm,BC=2 cm,则△ACD的面积为 cm2.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 (2025扬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E是边AC上的中线,DF⊥BE于点F,BF=FE.若BD=5,CD=8,则AD= .
11 (2024苏州姑苏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BCD=90°,分别以四边形的四条边为边向外作四个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S4.若S1+S4=135,S3=49,则S2= .
12 (2024镇江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CD为△ABC的高,点P从点C出发沿射线CD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
(1) 求线段CD的长;
(2) 连接AP,当△AC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考点二 勾股定理的证明
13 (2024南京鼓楼期中)用两个边长分别为a,b,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两条直角边都是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
(1) 计算该梯形的面积,说明a2+b2=c2;
(2) 是否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边a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它的斜边c与另一条直角边b都增加相同的长度,所得三角形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考点三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4 (2024无锡惠山期末)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3∶4∶5 B. BC=7,AC=24,AB=25
C. BC∶AC∶AB=3∶4∶5 D. BC=1,AC=2,AB=
15 (2024宜兴期末)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5,7 B. 6,8,9 C. 2,, D. ,,
16 (2025镇江丹徒期末)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中线为 .
17 (2024南通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BC上的点,连接ED并延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BD=3,BE=2,DE=.
(1) 求证:EF⊥BC;
(2) 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四 勾股定理的应用
18 (2024靖江期中)如图,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在AD的位置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DE为0.7 m,将秋千AD往前推送4 m(即BC为4 m),到达AB的位置,此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BF为2.7 m,秋千的绳索始终保持拉直的状态.
(1) 求秋千的长度;
(2) 如果想要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为1.7 m时,需要将秋千AD往前推送
m.
专题训练(三) 勾 股 定 理
1. A 2. D 3. C 4. D 5. D 6. 18 7. 180
8. 84或24 9. 10. 6 11. 86
12. 解:(1) 因为在Rt△ABC中,∠ACB=90°,AC=6,BC=8,
所以AB==10,
所以×6×8=×CD×10,
所以CD=4.8.
(2) 在Rt△ABC中,AC=6,BC=8.
因为△ACP为等腰三角形,设CP=t.
若CA=PC=6,则CP=t=6;
若CA=AP,因为AD⊥CP,
所以CD=CP=4.8,
所以CP=9.6,
所以t=9.6;
若AP=CP,则PD=4.8-t,
因为∠ADP=90°,AC=6,DC=4.8,
所以AD2+CD2=AC2,
所以AD=3.6.
因为AD⊥CP,
所以∠ADP=90°,
所以Rt△APD中,t2=(4.8-t)2+3.62,
解得t=3.75.
故当t的值为6 s或9.6 s或3.75 s时,△ACP为等腰三角形.
13. 解:(1) 因为整个图形的面积=(a+b)(a+b),整个图形的面积=ab×2+c2,
所以(a+b)(a+b)=ab×2+c2,
即(a+b)(a+b)=2ab+c2,
整理,得a2+b2=c2.
(2) 不存在.理由如下:
(反证法)假定存在,且它的斜边c与另一条直角边b都增加x(x≠0),
则a2+(b+x)2=(c+x)2,
即a2+b2+2bx+x2=c2+2cx+x2.
因为a2+b2=c2,所以2bx=2cx,
因为x≠0,所以b=c,这与斜边大于直角边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故不存在.
14. A 15. D 16.
17. 证明:(1) 因为BD=3,BE=2,DE=,
所以22+()2=9=32,
所以△BDE是直角三角形,即∠BED=90°,
所以EF⊥BC.
(2) 因为AB=AC,所以∠B=∠C.
因为DE⊥BC,
所以∠BDE+∠B=90°,∠F+∠C=90°,
所以∠F=∠BDE.
又因为∠BDE=∠FDA,
所以∠F=∠FDA,
所以AF=AD,
所以△ADF是等腰三角形.
18. 解:(1) 由题意可知DE=0.7 m,BF=2.7 m,CE=BF=2.7 m,
所以CD=CE-DE=2.7-0.7=2(m).
设AB=x m,则AC=(x-2)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即(x-2)2+42=x2,解得x=5,
即秋千的长度为5 m.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