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中国的自然灾害 同步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中国的自然灾害 同步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3:44:38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哈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多地质灾害
  2024年7月26日以来,受台风“格美”影响,湖南郴州资兴市多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中断了地处深山的八面山瑶族乡通往外界的道路。据此完成1~2题。
1.八面山瑶族乡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受到的地质灾害可能是 ( C )
A.台风 B.暴雨 C.滑坡 D.洪涝
2.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八面山瑶族乡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当地政府可以做的有效措施有( B )
①八面山瑶族乡整体搬出大山 ②加强防灾救灾措施的宣传 ③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 ④制订应急预案,及时救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热点素材(陇南一模)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知识点二 多气象灾害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石家庄月考)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河北、北京等地受其影响严重。如图示意华北地区500年来沙尘暴次数统计。据此完成4~6题。
4.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生在 ( B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5.下列做法,能够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是 ( A )
A.建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B.加大草地的载畜量
C.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D.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6.除了沙尘暴,华北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还有( C )
A.台风  B.滑坡  C.春旱  D.泥石流
7.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B )
A.北方地区——寒潮多发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洪涝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旱灾多发;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8.(北海期末)某年夏天,南宁市遭遇一场灾害性天气,造成市区多条主干道因内涝受淹,这场灾害性天气最可能是 ( B )
A.梅雨  B.台风  C.沙尘暴  D.寒潮
@哈B 能力拔高
  2024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最高暴雪预警,此次降雪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高速收费站封闭,多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暴雪预警级别逐级升高的颜色顺序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的暴雪预警颜色是 ( D )
A.蓝色 B.黄色 C.橙色 D.红色
10.暴雪天气引发城市道路结冰、交通不畅,以下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 )
A.关注天气预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B.行车时缩小车距加快通行
C.在结冰路面快速奔跑锻炼
D.驾驶车辆高速行驶体验刺激
11.新考法·探究实验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某校同学开展了“山体滑坡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体滑坡影响因素实验示意
【实验过程】
(1)小组同学从相同的高度往图B所示坡面洒水,发现洒水强度越 大 ,径流越浑浊,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2)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山体滑坡的影响,可以选择 AB (填字母)两组实验对比。两组实验中, B (填字母)容器中的“径流”相对清澈些,滑坡的发生概率小。
(3)小组同学以相同高度,相同强度对图A和C所示坡面洒水,探究的问题是 坡度对山体滑坡的影响 。
【实验思考】
(4)滑坡、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自
然灾害,尤其每年夏季多发。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夏季降水集中(夏季多雨) 。
【应急措施】
(5)如果遭遇滑坡、泥石流时,在图中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并用“→”符号画出逃生方向。
@哈C 思维拓展
  新情境·气温“跳水”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2024年11月14日8时发布降温预报,11月15日至18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 ℃,部分地区降温达到或超过15 ℃,不少地方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降温猛烈如同“跳水”。如图示意城市气温“跳水”(部分),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27米高台:降温≥15 ℃的城市为哈尔滨、长春、沈阳、武汉、长沙、贵阳,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依次为 ( A )
A.黑、吉、辽、鄂、湘、黔
B.黑、皖、辽、鄂、赣、贵
C.新、皖、豫、鄂、赣、贵
D.新、吉、豫、渝、湘、黔
13.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纷纷“跳水”的最可能原因是 ( A )
A.强冷空气来袭 B.台风影响
C.东南季风强盛 D.暴雪影响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哈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多地质灾害
  2024年7月26日以来,受台风“格美”影响,湖南郴州资兴市多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中断了地处深山的八面山瑶族乡通往外界的道路。据此完成1~2题。
1.八面山瑶族乡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受到的地质灾害可能是 (   )
A.台风 B.暴雨 C.滑坡 D.洪涝
2.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八面山瑶族乡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当地政府可以做的有效措施有(   )
①八面山瑶族乡整体搬出大山 ②加强防灾救灾措施的宣传 ③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 ④制订应急预案,及时救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热点素材(陇南一模)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知识点二 多气象灾害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石家庄月考)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河北、北京等地受其影响严重。如图示意华北地区500年来沙尘暴次数统计。据此完成4~6题。
4.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生在 (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5.下列做法,能够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是 (   )
A.建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B.加大草地的载畜量
C.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D.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6.除了沙尘暴,华北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还有(   )
A.台风  B.滑坡  C.春旱  D.泥石流
7.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寒潮多发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洪涝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旱灾多发;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8.(北海期末)某年夏天,南宁市遭遇一场灾害性天气,造成市区多条主干道因内涝受淹,这场灾害性天气最可能是 (   )
A.梅雨  B.台风  C.沙尘暴  D.寒潮
@哈B 能力拔高
  2024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最高暴雪预警,此次降雪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高速收费站封闭,多地中小学因此停课。暴雪预警级别逐级升高的颜色顺序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黑龙江省气象台发布的暴雪预警颜色是 (   )
A.蓝色 B.黄色 C.橙色 D.红色
10.暴雪天气引发城市道路结冰、交通不畅,以下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
A.关注天气预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B.行车时缩小车距加快通行
C.在结冰路面快速奔跑锻炼
D.驾驶车辆高速行驶体验刺激
11.新考法·探究实验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某校同学开展了“山体滑坡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体滑坡影响因素实验示意
【实验过程】
(1)小组同学从相同的高度往图B所示坡面洒水,发现洒水强度越 ,径流越浑浊,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2)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山体滑坡的影响,可以选择 (填字母)两组实验对比。两组实验中, (填字母)容器中的“径流”相对清澈些,滑坡的发生概率小。
(3)小组同学以相同高度,相同强度对图A和C所示坡面洒水,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思考】
(4)滑坡、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自
然灾害,尤其每年夏季多发。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
【应急措施】
(5)如果遭遇滑坡、泥石流时,在图中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并用“→”符号画出逃生方向。
@哈C 思维拓展
  新情境·气温“跳水”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2024年11月14日8时发布降温预报,11月15日至18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 ℃,部分地区降温达到或超过15 ℃,不少地方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降温猛烈如同“跳水”。如图示意城市气温“跳水”(部分),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27米高台:降温≥15 ℃的城市为哈尔滨、长春、沈阳、武汉、长沙、贵阳,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依次为 (   )
A.黑、吉、辽、鄂、湘、黔
B.黑、皖、辽、鄂、赣、贵
C.新、皖、豫、鄂、赣、贵
D.新、吉、豫、渝、湘、黔
13.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纷纷“跳水”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强冷空气来袭 B.台风影响
C.东南季风强盛 D.暴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