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同步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同步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3:50:0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海洋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哈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世界海洋大国
1.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施综合管理。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南海渔场
我国的四大海洋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而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应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读图,完成2~3题。
2.长芦盐场濒临的海域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
A.海盐 B.沿海农田
C.海洋矿产 D.海洋渔场
  (宿州期末)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是将养殖设备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的海洋开发新模式。如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主要开发的资源是 (   )
①金属矿产 ②盐矿资源 ③风力资源 ④鱼类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立体发展,可以(   )
A.提高海洋运输能力
B.探明海洋矿产资源
C.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D.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知识点二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6.情境创设读海龟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对话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对话一: ;对话二: 。
(2)人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3)请你设计一句保护海洋资源的广告宣传语。
@哈B 能力拔高
  深海网箱养殖是指在相对较深海域(通常海区深度大于20米)使用网箱进行海产品的养殖。深海网箱养殖是我国开发蓝色国土,实现“耕海牧渔”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7~8题。
7.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网箱养殖的海产品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   )
A.深海水质好,海产品的品质优
B.饵料丰富,海产品生长速度快
C.位于外海水域,海域广阔水深
D.受洋流的影响,海产品口感好
8.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9.(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4日,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伏羲一号”距离汕尾海岸约11千米,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该项目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 400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成为“蓝色粮仓”典范。下图为“伏羲一号”景观图。
(1)列举两种“伏羲一号”主要利用的海洋资源。
(2)说出“伏羲一号”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自然困难。
(3)简述“伏羲一号”的社会经济效益。
(4)有人认为“伏羲一号”应该推广到全国沿海地区。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原因。
@哈C 思维拓展
  跨学科·物理浙江省沙山潮汐电站,在海湾出口处建坝,将海湾与外海分隔形成水库。涨潮时,开启闸门将潮水充满水库;落潮时,外海潮位与水库水位产生落差,利用落差发电。图1为“潮汐电站布局示意图”,图2为“潮汐电站运行状态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2中,处于发电状态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有关潮汐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环境的污染大 B.可全球各地推广
C.受天气的影响大 D.年发电量较稳定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海洋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哈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世界海洋大国
1.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施综合管理。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B )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南海渔场
我国的四大海洋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而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应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读图,完成2~3题。
2.长芦盐场濒临的海域是 ( A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B )
A.海盐 B.沿海农田
C.海洋矿产 D.海洋渔场
  (宿州期末)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是将养殖设备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的海洋开发新模式。如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主要开发的资源是 ( D )
①金属矿产 ②盐矿资源 ③风力资源 ④鱼类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立体发展,可以( C )
A.提高海洋运输能力
B.探明海洋矿产资源
C.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D.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知识点二 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6.情境创设读海龟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对话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对话一: 海洋污染 ;对话二: 过度捕捞 。
(2)人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赤潮;海底资源过度开采等。
(3)请你设计一句保护海洋资源的广告宣传语。
示例:渔网漏掉的不只是鱼群,更是子孙的明天;可持续捕捞,延续蓝色心跳。
@哈B 能力拔高
  深海网箱养殖是指在相对较深海域(通常海区深度大于20米)使用网箱进行海产品的养殖。深海网箱养殖是我国开发蓝色国土,实现“耕海牧渔”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7~8题。
7.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网箱养殖的海产品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 A )
A.深海水质好,海产品的品质优
B.饵料丰富,海产品生长速度快
C.位于外海水域,海域广阔水深
D.受洋流的影响,海产品口感好
8.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B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9.(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4日,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伏羲一号”距离汕尾海岸约11千米,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该项目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 400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成为“蓝色粮仓”典范。下图为“伏羲一号”景观图。
(1)列举两种“伏羲一号”主要利用的海洋资源。
海洋中的风能资源和生物资源。
(2)说出“伏羲一号”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自然困难。
在海上建设过程中,需要应对包括台风、暴风等恶劣的海洋气象条件;海洋地质条件复杂,水下作业困难,并且需要考虑海水腐蚀对设备的影响。
(3)简述“伏羲一号”的社会经济效益。
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
(4)有人认为“伏羲一号”应该推广到全国沿海地区。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原因。
可行,理由:“伏羲一号”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或不可行,理由:需要因地制宜地解决相应的自然和技术问题。)
@哈C 思维拓展
  跨学科·物理浙江省沙山潮汐电站,在海湾出口处建坝,将海湾与外海分隔形成水库。涨潮时,开启闸门将潮水充满水库;落潮时,外海潮位与水库水位产生落差,利用落差发电。图1为“潮汐电站布局示意图”,图2为“潮汐电站运行状态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2中,处于发电状态的是 ( C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有关潮汐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对环境的污染大 B.可全球各地推广
C.受天气的影响大 D.年发电量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