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要点探究
探究一、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探究情境】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世界万物皆有联系,自然界各要素相互影响。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是如何对河流产生影响的呢 请结合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甲)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差异)秦岭—淮河线南北1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有什么差异
2.(能力探究—影响)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候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高阶探究—实例)为什么东北地区比华北地区的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图解知识
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源及影响因素
教材再开发
为什么天气越热,塔里木河两岸的农民越高兴
疑难点拨
外流湖多为淡水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的原因
探究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探究情境】长江干流纵剖面图、长江航运示意图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水能和水运方面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破坏了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请你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和长江航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读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和长江航运示意图,说出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 哪一河段通航能力最大
2.(能力探究—原因)分析长江水能丰富和通航能力大的原因。
3.(高阶探究—问题和治理)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地图笔记
教材再开发
上图反映出长江上游河段有怎样的特征 原因是什么
漫画思考
为什么要采取禁渔政策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上河的形成
【探究情境】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年平均含沙量和径流量统计图
《黄河妈妈》歌词中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等你经过了九曲回肠哟哎,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
【概念地图】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黄河妈妈”把那晶莹变成浑黄的河段主要是哪一段
2.(能力探究—原因)“黄河妈妈”是怎样把晶莹变成浑黄的
3.(高阶探究—危害及措施)“黄河妈妈”把那晶莹变成浑黄后对下游地区产生哪些危害 治理措施有哪些
地图笔记
黄河各河段问题
教材再开发
黄河水“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对黄河三角洲有什么影响
漫画思考:为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
【要点训练】
1.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读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图1)和黄河某地区景观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 ,图1中②河段流经 (地形区),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图2中所示景观出现在黄河流域的 河段(填序号)。
(2)冬春季节,黄河某些河段会出现冰凌阻塞形成冰坝、水位急剧上升现象,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 河段(填序号)。
(3)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平均输沙量的变化是 (填“增大”或“减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任答一点)
(4)从能源开发来看,黄河上中游可重点开发 。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机制。读长江流域工业城市分布及干流通航吨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注入 (海洋),干流流经 个直辖市。
(2)长江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主要指的是长江的 河段,该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3)从水文特征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比上游更高的原因: 。
(4)举例说出长江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考察组踏上了寻访黄河之旅。下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 (填序号)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 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2)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时,听到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好消息。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总体来说位于 (填干湿状况)区,但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粮食产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选择填空)。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
(3)考察组在黄河干流 (填序号)河段可体验到“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的场景。
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它注入的海域A是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依次是B 、C 。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描述黄河的诗句,它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3)“一碗水,半碗泥”是对黄河中下游河段 (水文特征)大的真实写照,其物质主要来自①②③④四个河段中 河段所在的流域,主要原因是流经土质疏松的 (地形区)。
(4)凌汛是由于河流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带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的现象,②③④三个河段中,有凌汛现象的是 。
(5)黄河中游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随着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的改善,黄河下游水文特征可能的变化有 。
5.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地理爱好者以长江流域为载体进行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如图为长江流域图和河姆渡房屋复原图。
【赏音乐·学地理】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摘自《长江之歌》
(1)歌词生动描述了长江的发源地和归宿,“你从雪山走来”中的“雪山”是: ;“挽起高山大海”中的大海指的是 。
【鉴诗词·知地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摘自李白《早发白帝城》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摘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2)《早发白帝城》形象描述了白帝城至江陵河段 大,水流湍急,船行速度非常快。
(3)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泽东诗词中的“高峡出平湖”已成现实,它就是我国著名的 水利枢纽。
【品历史·识地理】
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
——摘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摘自《史记》
(4)以上材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 之乡。
(5)河姆渡人房屋的特征反映了当时该地区气候 (选填“干冷”或“湿热”)。
(6)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围湖造田现象较为严重,试列举该现象带来的两例危害: 、 。
6.2021年3月1日,中国首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请结合以下图,完成问题。
开发与利用
(1)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 和 。
(2)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地形: 。
气候: 。
(3)长江下游流经 (地形区),航运价值高,享有 的盛誉。
严峻的形式
(4)长江中游和下游洪涝灾害频繁人为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保护与治理
(5)针对以上问题,请提出治理长江的合理措施。(至少写出两点)① ;② 。
7.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鄱阳湖的壮丽气势。鄱阳湖的面积在雨季和旱季之间波动很大,甚至呈现出“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变化节奏。下图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位于长江的 (上中游/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对鄱阳湖影响极大,近年来湖泊的面积总体上一直在缩小,这可能造成中下游地区 灾害频繁
(2)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的景色时,我国东部地区受 季风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量 “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这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 的特点
(3)长江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鄱阳湖,削减干流洪峰;当长江干流水位低于鄱阳湖时,湖水注入长江,增加干流水量。据此可知,鄱阳湖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 作用
(4)为了加快鄱阳湖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进程,请提出有效措施:
8.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读图回答问题(左图为黄河流域图,右图为黄土高原治理后的“绿水青山”景观图。)
(1)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中的“海”是指 。
(2)根据黄河流域图,黄河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地区(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3)一般来说,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但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4)“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 的水文特征;黄河下游由于流速锐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举世闻名的“ ”。
(5)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黄土地在变成“绿水青山”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统筹谋划”措施?
9.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 高原,长江、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三级
阶梯, (填“上游”或“下游”)河段水能丰富。
(2)图Ⅰ中C是在长江干流建成的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水利枢纽。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3)图Ⅰ中D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城市 (写出名称)。
(4)图Ⅱ中显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 河段(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雪山而来,东海奔去。长江是我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盛誉。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目前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45万吨左右,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840万吨,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长江流域图”和“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 (填山脉名称),注入 。
(2)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以下选项中的 (填字母代号)。
A.土壤污染;B.水体污染;C.旱涝灾害;D.物种锐减
(3)请结合“长江流域图”和所学知识,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针对长江不同河段应该如何绿色开发。
11.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力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下图所示为黄河流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奔流”到下游时,流经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区,最终注入 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引黄古灌区,千秋流润惠泽至今】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上游重要农业区,宁夏引黄古灌溉区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分析造成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的原因。
【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洪减沙生态保障】
(3)与上游段相比,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发生的变化是 ,因其主要流经 高原, 严重。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作用明显,该工程建成后,其大坝下游黄河干流输沙量明显 。
【树立大流域观念,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同学们从调研中了解到,黄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学理念引领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
(4)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12.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先后调研时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山脉,流经了9个省区,最终在济南所在的 (填省级行政单位简称)注入海洋,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从黄河的大致流向推测,我国地势特征为 。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a是 ;上游穿梭于高山峡谷中, 资源丰富。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泥沙主要来自①、②、③、④中的 河段(填序号),因该河段流经黄土高原, 严重。多年来,对该河段实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并通过修建三门峡、⑥ (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等水利工程,实现了治沙与防洪并举。
(4)从桃花峪到入海口的黄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不断堆积,形成罕见的“ ”;多年来,对该河段的治理措施是 ;该河段由于受 位置的影响,在初冬和初春河流的封冻和解冻时期还会形成凌汛,发生在①、②、③、④中的 河段(填序号),影响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
探究一
1. 答:秦岭—淮河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2. 答:受气温的影响,冬季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有结冰现象,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河流没有结冰现象。受降水影响,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河流水量小,汛期短;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3. 答:东北地区的河流补给水源有夏季的降水和春季的积雪融水,汛期有夏汛和春汛,所以水量较华北地区河流大,汛期较华北地区河流长;东北地区年降水量虽与华北地区相近,但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气候比较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含沙量较小。
教材再开发:答: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天气越热,冰雪融化越多,塔里木河水量越大。
探究二
1. 答:上游。中游和下游。
2. 答: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和第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通航能力大的原因:长江中游和下游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尤其是下游港阔水深;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无结冰期,可以四季通航;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3. 答: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地区:泥沙沉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治理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建立蓄、分洪区;下游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防治水污染等。
教材再开发:答:水流湍急;河流落差大。
漫画思考:答:长江水域生态功能衰退,鱼类资源枯竭,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探究三
1. 答:黄河中游河口至桃花峪。
2. 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3. 答:危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造成水灾。
治理措施: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地区,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教材再开发:答:黄河三角洲面积逐渐扩大。
漫画思考:答:黄河的含沙量大。
【要点训练】
1.(1) 河口 黄土高原 ③
(2)①③
(3) 减少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修筑梯田、挡土坝等。
(4)水能
2.(1) 东海 2(或两)
(2) 上中游 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水量大
(3)长江中下游流量大,流速慢,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水位季节变化小,更有利于航运
(4)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工业用水,促进工业发展;提供生活用水,保障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水运,便于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供水电,缓解能源紧张。
3.(1) ① 水能 经过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 干旱 B
(3)④
4.(1) 渤海 河口 桃花峪
(2)有结冰期
(3) 含沙量 ③ 黄土高原
(4)④
(5) 水土流失 含沙量变小
5.(1) 唐古拉山脉 东海
(2)落差
(3)三峡
(4)鱼米
(5)湿热
(6) 湖泊调蓄长江径流的功能减弱;抬高长江洪峰水位,导致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导致水生动植物资源减少。
6.(1) 宜昌 湖口
(2) 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
(3)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金水道
(4)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洪水能力下降 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阻塞河道
(5) 上游植树造林 修建大堤,退田还湖,修建水库
7.(1) 中下游 洪涝
(2) 夏(东南) 大 大
(3)调节
(4)合理调配水资源;退耕还湖;植树造林等。
8.(1)渤海
(2)上游
(3)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
(4) 含沙量大 地上河
(5)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等
9.(1) 青藏 上游
(2) 三峡 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航运
(3)湖口
(4)下游
10.(1) 唐古拉山脉 东海
(2) 上游 D
(3)自然:降水多,水量大;中下游地形平坦,江阔水深,流速平缓;无结冰期。人文:流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大。
(4)上游:植树造林保水土,合理建生态水电站;中游: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保护湿地;下游:治污、优化航运,发展生态旅游。
11.(1) 桃花峪 半湿润 渤
(2)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3) 增加 黄土 水土流失 减少
(4)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打坝淤地
12.(1) 鲁 西高东低
(2) 河口 水能
(3) ③ 水土流失 小浪底
(4) 地上河 加固堤坝、定期清淤、疏浚河道 纬度 ①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