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长治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0 22: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著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哈扶拉金字塔的东面。后来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这一现象表明
A.希腊神话源自埃及 B.世界文明大同小异
C.文明发展交流借鉴 D.埃及文化多元并存
2.在中世纪西欧,封臣每年都要为封君服兵役,12世纪时一般为每年服役40天,超过40天之外的服役,需由封君提供一定的报酬。从12世纪开始,在英、法等国,国王开始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且这项义务常常改为货币支付。这表明当时西欧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人身依附逐渐强化
C.王权摆脱教会控制 D.封君封臣义务对等
3.16世纪50年代开始,沙皇伊凡四世用忠于自己的人组建新——任政府,称之为“重臣拉达",这些人指派军事总督到所有城市和公国去,对各个领地的领主们进行控制。这项改革
A.有效扩大了帝国疆域 B.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城市发展兴盛 D.彻底瓦解了地方势力
4.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这种船装载的主要货物为中国的丝货,墨西哥人称其为“中国船"。据统计,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总共4亿比索,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 B.马尼拉商品物美价廉优势明显
C.中国在外贸中处于优势地位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充满了血腥
5.巴巴多斯岛位于西印度洋群岛的最东端,其经济主要依靠烟草,最初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和契约佣工,非洲奴隶只占三十分之一。但到了1680年,非洲奴隶已经是欧洲人的三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巴巴多斯岛经济成分单一 B.非洲奴隶的处境日益悲惨
C.当地的人口结构渐趋合理 D.欧洲殖民者侵略掠夺加剧
6.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这说明
A.民众普遍具有理性精神 B.科学成为唯一思想权威
C.科学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D.启蒙运动源于近代科学
7.英国、美国在革命时期就已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但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农村居民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才享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中也保留有奴隶制。这说明
A.理性王国难以实现 B.资产阶级虚假革命
C.贵族特权并未受限 D.民主政体有待完善
8.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巩固了工农联盟 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
C.体现了主权在民 D.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9.早在19世纪初很多拉美国家就获得了独立,但是拉美的资产阶级却成为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单纯工具,成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带来创伤的这台世界机器上的得力部件。地主是资产阶级的同伙,他们对解决“土地问题”漠不关心。这反映了( )
A.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B.美国“金元外交”政策的失败
C.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的国情 D.独立后的拉美社会严重衰退
10.为防范布尔什维主义,巴黎和会各大国在重新划分欧洲版图的时候就在苏俄周边设立了“隔离带”,因此从北到南,大小国家一一建立起来,如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等。这种“隔离带”( )
A.有效遏制了苏俄的发展 B.体现了国际联盟的作用
C.反映了巴黎和会的实质 D.实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11.列宁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他甚至认为,合作社和国家资本主义“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
C.取消商品货币贸易 D.引入市场调节机制
12.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的是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泰勒旨在说明( )
A.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 B.一战是二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C.德国国际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D.二战一定程度是一战的延续
13.日本出版界于1943年7月结成大日本出版报国团,主要任务是:贯彻“出版之国家使命,全力以赴挺身于皇道文化之隆兴”;锻炼出版从业人员意志,完成“思想战士”的身份认同,以实现“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日本出版界此举是要服务于( )
A.振兴日本传统文化 B.军国主义思想宣传
C.提高行业国家认同 D.为侵华战争做准备
14.1956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607号文件(NSC-5607)出台,最高决策者开始把实现两大阵营的“文化交流”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此后,美国便开始以“人民资本主义”为口号,开展对外传播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宣传运动,攻击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不再是宣传重点。这说明( )
A.美苏逐渐放弃冷战政策 B.美国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C.冷战形式逐渐趋于隐蔽 D.苏联阵营宣传能力不足
15.过去,西欧资产阶级的概念主要指企业主、商人、银行家等,但在二战后,高级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上层和许多官僚也跻身其中。工人阶级的概念也从产业工人发展到雇佣劳动者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而且包括第三产业中的雇员和各类技术人员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队伍的概念更加宽泛 B.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C.中产阶级的人数大量增加 D.二战后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
16.1957年,美英支持土耳其在土、叙边境集结军队,以威胁叙利亚。1958年,美国为了威胁伊拉克,悍然出兵黎巴嫩,在“保护美国侨民”的借口下,海军陆战队员在贝鲁特登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阿拉伯世界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高潮。这说明( )
A.美苏之间的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B.阿拉伯国家实现了自主和独立
C.大国介入造成中东问题复杂化 D.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矛盾加剧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多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而在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组织了一场翻译并传播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等著作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摘编自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从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后社会主义在多国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世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与辉煌。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的发展”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综合题
20.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大联盟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一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的大秩序;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
——摘编自刘建飞《雅尔塔体系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宣言”的名称,简述“宣言”发表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C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B C D C
17.(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
(2)影响:保存和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推动了西欧学术文化的发展;为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推动了西欧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18.(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一战中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军事等订单的增加;一战后帝国主义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答出两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提供了阶级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论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阐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批判,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如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进行实践。但由于他们不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其设想只能是空想,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艰难探索。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进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辉煌成就。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在东欧、亚洲等多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这些国家借鉴苏联模式进行建设,在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波兰、匈牙利等国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进一步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20世纪 80—90 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挫折,表明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和借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推动社会主义在曲折中继续前进。
综上,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虽然历经艰难曲折,但始终在不断前进和发展。
20.(1)名称:《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实现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推动一体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得胜利进程;为战后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2)示例一观点: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不利于长期而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理由:雅尔塔体系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等;这些内容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示例二观点:雅尔塔体系构建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理由: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安排较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进步,联合国的成立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战后国际关系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示例三观点:雅尔塔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带来一些危及世界和平的隐患。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