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兴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语文
注意事项:
1.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答题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一起“研卷知古今”,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 班级举办“诗文寻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同学们,在中华文脉长卷中,蕴藏千年底蕴的“和”字饱含着各种美好寓意。
晋文:以和为美,喜乐安宁。《关雎》中“(1)________,琴瑟友之”,向往琴瑟和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2)________”,想象百姓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3)“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追求社会和谐;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4)________;夕日欲颓,(5)________”,展现生命和悦。
晋华:和合共生,万物相谐。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欣赏春天之和暖;在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7)________”中,感受乡村之祥和;在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百废具兴”中,体验社会之和睦;在《木兰诗》“爷娘闻女来,(9)________;阿姊闻妹来,(10)________”中,享受家庭之和美。
2. 在新校区“穿越时空的翰墨之旅”书法作品展上,下面的这幅书法作品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将发言补充完整。
小欣: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是苏轼的词句。这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①______的胸襟。
小圆:是啊,这种既实用又极具表现力的②______(字体),完美地诠释了苏轼词句的意境。
(二)
班级组织“勤学苦读意志坚”文言文阅读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逐字理解。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 (2)穷冬烈风 穷:______
4. 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一点没有羡慕的意思。
5.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做到哪些。
为蚕养桑,非为桑也。以桑饭蚕,非为蚕也。逮①蚕吐茧而丝成,不特②无桑,蚕亦亡矣。取其(1)______,弃其粗。取其(2)______,去其(3)______。所谓罗③万卷于胸中而不留一字者乎。
(选自郑日奎《与弟侄》)
【注释】①逮:到,及。②特:只,但。③罗:搜集,掌握。
6. 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字填入文中的横线空缺处。(填序号)( )
A.形 B.精 C.神
7. 在这封谈读书的家信中,作者用了类比的艺术手法,用桑和蚕的关系形象地讲解了读书之道,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达)。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班级组织“拓展活动空间·享受运动快乐”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次次酣畅淋漓的亲子篮球赛,抚平了成长的烦恼;①______,②______,让他们更加悦纳自我……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和特色体育课程的全面铺开,真正让青少年的身心在运动中得到全方位的zī养与释放,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乙】 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两小时体育锻炼,让青少年“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足球场上的全力奔跑,跳绳时的灵动跳跃,网球场上的专注挥拍,武术场上的拳脚生风……丰富的班级体育比赛提升了青少年的运动热情。每到锻炼时间,校园里人头攒动,操场上热闹非凡,体育活动如火如荼。
8.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酣畅淋漓 zī养
9. 请仿照材料【甲】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10. 用“不仅……更……”的句式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校园体育运动的感受。
(二)
11. 班级开展“阅读名著·品味人生”体验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1)下面是三幅名著插图,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写出意象的象征意义。
禅杖是鲁智深“路见不平就出手”标志;“诺第留斯号”潜艇是__________;紧箍咒代表了孙悟空从任性到成熟的转变。
(2)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回应。请你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一位,解读人物的担当精神。
(三)
1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最后一次理发
刘敏
①外面正飘着零星的雪花。突然,“老吴理发店”的老吴打来电话,我一阵惊讶,立即按下接听键。
②“钟教授,快过年了,我记得您每年都要理发后才过年的。正好今天人少,您过来一下。”也是,除了平常不定时理发,每年年末,我都要去一趟“老吴理发店”的,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习惯。不过,一般情况下是我打电话过去问一问人多不多,老吴很少给我打电话。
③这一次确实有点意外。说到老吴,我还是蛮佩服的。老吴两口子来自晋东南农村,在我们小区开了一家理发店。别的地方理发一般25元一次,但他们对成人只收18元,小孩只收15元,这个价格很多年都没有涨过。关键是别的地方很少有理平头的,大多是毛寸,只有他这里会理平头,正好符合我这个当过兵的人的审美。
④有一次,我正在理发,看见洗头的换成了一个小伙子。老吴给我介绍,这是他儿子,正在外国语学校读高一,不忙的时候帮家里干点活。我打量了一下小伙子:个头足有一米七五,阳光、帅气。我就问他:“爹妈开理发店会不会觉得低人一等?”他说:“凭本事吃饭,不丢人。”
⑤听了孩子的话,我倒觉得自己太势利眼,而孩子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任何职业都值得尊重。
⑥时间过得很快,当孩子高考完要填报志愿时,老吴两口子说不懂这些,请我帮忙。我问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孩子回:“我想回农村当一名‘村官’,为建设家乡尽一份力。”我称赞他有志气。
⑦经过多方对比,我给孩子报了一所本省的农业院校,孩子最终如愿以偿。对我来说本是举手之劳的事,老吴两口子一直记在心头,执意要表示感谢。他们专门托人给我从老家捎来一篮土鸡蛋。一年又一年,当年常来理发的小朋友如今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家立业,但老吴还是按小孩子15元的标准收费。而对于孤寡老人,他们还提供免费的上门服务。难怪他们家的回头客那么多……当我赶到理发店时,只有老吴两口子在。老吴爱人给我调好水温、打上洗发液,轻轻揉搓头部。她看起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匆忙,打着招呼,比以往更热情,但感觉有心事。
⑧轮到老吴理发了,他才说:“钟教授,今天是最后一次给您理发了,年后我们就不来了。”
⑨我一听,心里涌起一股失落感。“为什么呢?这里不是挺好吗?”“孩子大学毕业后已经考上了‘村官’。他为乡亲们办了个电商平台,出售村里的土特产,忙不过来,想让我们回去。再说,我们已经年过六十,该告老还乡了。”
⑩从青年到老年,一晃30年过去了,老吴两口子已经和大家融为一体,突然离开,还真舍不得!
我的心里怅然若失。这一次,老吴理得很细致,像在雕刻一件艺术品,甚至连我的发际线都往上提了一下,显得更有精气神。最后,胡子也给我清理了。
正当我准备付钱时,老吴说:“最后一次,不收费了。感谢您对我们的关照。”
走出理发店,天空已经飘起鹅毛大雪。回望“老吴理发店”,那橘黄色的灯光正散发出一缕缕温暖,也传递着人间无比珍贵的情谊。
(选自《山西文学》2025年第3期,有删改)
《最后一次理发》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时代印记的小小说,展现了平凡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变迁。请参与“人性的光辉”小说阅读活动。
(1)小说以环境描写开头与作结。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下面是同学们对小说的评语,请你任选一条,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
◆平凡的人物,高贵的心灵。
◆平凡的小事反映时代的变迁。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比”的种种
李建永
①人活在世,很难不比,关键在于比什么、跟谁比、怎么比。
②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即比较。比较是认识人和事物的必要方式。生活中的度量衡,各类考试、评奖,本质都是比。通过比较,我们能区分美丑、大小等,对事物做出精准判断。要是没有比较鉴别,就没有客观上的精确标准和主观上的精准判断,那一切评比活动就失去了公平公正,毫无意义。
③没有攀比就没有伤害。俗话常说的“气人有,笑人无”“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就是庸俗化、市侩化了的比。不少人怀着“分别心”,在学历、工作、收入等方面盲目攀比,试图获得优越感。这不仅催生虚荣心与嫉妒心,伤害自己和他人,还会引发焦虑,浪费生命。网络上传播的各种“鄙视链”,实则是教唆极限攀比,实在不可取。
④没有比照就没有反省。比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托尔斯泰说:“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和自己对比,我们能发现差距,反思不足。就像写文章,和名家名作相比,我们就能清楚自己的水平。见贤思齐,不断和自己比,我们就能取得进步。
⑤没有比拼就没有进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今,“躺平文化”盛行,这对年轻人来说,堪称有毒的“精神休克疗法”,危害不浅。是啊,没有比拼和打拼,何来进步与成功?
⑥“比”的本义是亲密,比见高下,但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围棋的“比较优势”就体现了这一智慧,胜出不一定非要全歼对方。“比”的反面是“北”,代表背离、败北。一旦因“比”走向“北”,就会失道寡助。
⑦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的积极精神,就是从“不同”中求“和”,比学赶帮、向前向上,共同提升。诚如《国语》所言:“君子比而不别。比德以赞事,比也。”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26日,有删改)
13. (1)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4. 请给文中“没有比拼就没有进步”的观点,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二)
15. 班级开展“相约节气·文化传承经典”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节气的来历】
根据《尚书·尧典》等的记载,至迟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测定了四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春秋中叶,随着圭表测日技术的提高,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被确定下来。四时八节的确定意味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气划分完毕。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成形。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刘安所著《淮南子》中记述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延续至今。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颁行全国,二十四节气开始纳入国家历法,对后世历法和天文历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气的分类】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参照。“节”就是指节令,如“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这就是令,节令。“气”就是气候特点,如“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增多,反映的就是这个节令中的气候特点。24个节气名称中有表征季节变化的“四立”,表明太阳运行极点和中点的“二至、二分”,表现温度变化曲线的“三暑、二寒”,表示自然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蛰、清、满、芒”,表达降雨、降雪的时间、强度的“二雨、二雪”和表现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二露、一霜”。这些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找到的变化规律、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的基本依据,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的重要指针。
【节气的美学】
①二十四节气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现出中国人的时空观、宇宙观和生命观,博大而深邃。
②春分,是太阳和月亮平分了春光;是青山和绿水,平分了春意;是三月的芳华,平分了一春的秀美。这是昼夜等长,寒暑相平的一天,大自然的奏鸣曲达到了极致平衡。
③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这一天,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是为“立春三候”。立春,像一支生花妙笔,向我们挥洒着温暖的容颜,展示着生命的壮丽。
④蛰伏已久,只待一声惊雷。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打磨朴实的基本功,终会升华为动人的旋律。原来,生命的力量源自时间的打磨和沉淀。
⑤谷雨,是春的最后一次回眸。
⑥小满未满,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哲理、最唯美的名字。小满节气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雨水充盈而不恣意,万物繁茂而不盛极,一切都是刚刚好。小满节气亦藏着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将满未满,在期许中收获幸福感。小满是一种平衡的智慧,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
⑦果实在悄然生长,万物在悄然变化。而在这天地间的人,也从这小暑中汲取着前所未有的丰盈力量。与自然拥抱,在炎热中默默积蓄生机与活力,这便是小暑的期许。
⑧一年将要结束,颇有些时间流逝的遗憾,但“新”所带来的喜悦更胜;小寒是冷的,但人情是温暖的。
【节气的海报】
(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总结出的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门道。根据材料,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节气中任选一个,解说古人为之命名的理由。
示例:芒种——有芒的谷物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
备选节气:惊蛰 小满 大寒
(2)四季轮回,时光如画,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与美好。请你从【节气的海报】中任选一幅海报,向大家介绍。
写作提示:①说明构图要素和寓意;②不少于80字。
(3)活动即将结束,作为小组代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作总结发言,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个人空间的狭窄使阅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文学的阅读更是如此,别人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
——余华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阅读打开了我的个人空间
题目二:让我______的故事
写作提示:①若选择题目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语文
注意事项:
1.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答题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一起“研卷知古今”,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题答案】
【答案】 ①. 窈窕淑女 ②. 并怡然自乐 ③. 地利不如人和 ④. 猿鸟乱鸣 ⑤. 沉鳞竞跃 ⑥.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⑦.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⑧. 政通人和 ⑨. 出郭相扶将 ⑩. 当户理红妆
【2题答案】
【答案】 ① 示例:乐观旷达 ②. 行书
(二)
【3~5题答案】
【答案】3. ①. 以……为快乐 ②. 极
4. ①.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②.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
5. 示例:要有浓厚学习兴趣;心无旁骛,宁静专一;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明确目标,不为物质所困。
【6~7题答案】
【答案】6. (1)B (2)C (3)A
7. 汲取其中的精华和精神实质,而不拘泥于文字表面和外在形式,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8~10题答案】
【答案】8. hān 滋
9. ①. 一场场默契十足的师生羽毛球赛 ②. 化解了沟通的隔阂
10. 示例一:体育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的良方。
示例二:体育运动不仅让我们掌握某些运动技能,更让我们“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
【11题答案】
【答案】(1)示例:尼摩船长反抗压迫的“移动堡垒”
(2)示例一:鲁智深豪爽仗义,侠肝义胆。当他听闻金翠莲父女的不幸遭遇后,怒火中烧,愤慨不已,于是拳打镇关西,彰显出他坚守公平正义的担当。鲁智深的侠义行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对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无论是在江湖漂泊,还是在梁山聚义,鲁智深始终坚守着这份担当精神。
示例二:尼摩船长驾驶着“诺第留斯号”在海底探险的同时,也在为被压迫的人民抗争。他勇敢地反抗殖民统治,救助被压迫的人民,如在遇到采珠人受到鲨鱼攻击时挺身而出,展现出他对正义的担当和对弱小的保护。
示例三:孙悟空天性自由不羁,但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面对白骨精的诡计多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六耳猕猴的真假难辨……他始终未曾退缩,毅然肩负起守护师父的重大责任,即使遭到唐僧的怀疑、八戒不时的挑拨,悟空依然责无旁贷,展现出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
(三)
【12题答案】
【答案】(1)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提到“雪花”,首尾呼应,营造了年底的寒冷氛围,侧面烘托了人物的热情与善良。结尾处“鹅毛大雪”与“橘黄色的灯光”形成冷暖对比,突出了“橘黄色的灯光”的温暖,暗示了老吴两口子的善良勤劳与社会责任感将通过电商平台继续传递,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2)示例一:平凡的人物,高贵的心灵。老吴夫妇来自晋东南农村,三十多年来坚持低价理发,足见其勤劳、朴实、善良;免费上门给孤寡老人理发的服务,不仅彰显了他们心灵的高贵,更体现了其作为普通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多年不涨价”的行为,不仅是对顾客的承诺,更是一种对职业操守的坚守,是其高贵灵魂的外在体现。年轻帅气的儿子大学毕业,选择回乡当“村官”,为建设家乡尽一份力,这种社会责任感不正是父母坚守的结果吗?不正是普通劳动者精神、高贵灵魂的传承吗?
示例二:平凡的小事反映时代的变迁。小说看似写老吴两口子告别的故事,实则传达出深刻的社会主题。理发店不仅是服务场所,更是一个情感纽带,连接着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老吴夫妇开理发店,在城市打拼几十年,儿子却选择回乡当“村官”,建设家乡。两代人虽职业不同,但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凭本事吃饭”的价值观。理发店见证了老吴两口子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回归乡村的完整轨迹。从“进城打工”到“回乡创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型电商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浪潮时代赋予个体的多元选择。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13~14题答案】
【答案】13. (1)①比若走向攀比,将带来消极危害 ②发现差距,反思不足,实现自我提升 ③倡导积极的“比”,避免走向“北”
(2)示例:学会积极比较,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14. 示例:自诩“我天朝无所不有”的清王朝放弃了与西方国家比较,闭关锁国,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为被列强瓜分的对象。
(二)
【15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一:惊蛰——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万物。
示例二: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没有成熟。
示例三:大寒——天气十分寒冷,要御寒保暖。
(2)示例一:《雨水》巧妙地将“雨”字设计成房屋形态,竹子元素贯穿“雨水”二字,营造出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此外,海报中的小水洼不仅组成汉字的笔画,还生动地体现出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春雨细密、润物无声。
示例二:《纸鸢漫舞春光里》采用传统四条屏风格式布局,将“春分”二字分别艺术化处理并左右等分构成海报整体骨架,隐喻春季正中、昼夜平分。其中“分”字的一撇以初绽的郁金香象形,与背景中的层峦叠翠、燕子轻飞共同构成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景,又用沙燕风筝装点画面,展现出春日的温馨气息。
(3)示例:节气是自然的刻度,更是文化的传承。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美和蕴含的哲理。惊蛰,春雷惊,万物醒;芒种,始于希望,结于丰盈;小满,将满未满,恰到好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智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世界传递着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以节气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吧!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
【16题答案】
【答案】例文一:
阅读打开了我的个人空间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最远只去过县城。那时的世界对我来说,就是一条通往学校的石子路,几间低矮的平房,和一片永远望不到边的麦田。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图书角发现了一本破旧的《海底两万里》,那泛黄的书页像一扇神秘的窗户,突然向我敞开。
我跟着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入深海,看见发光的深海鱼群像流星般划过,巨大的章鱼触手缠绕着潜艇的舷窗。那一刻,我狭小的房间变成了浩瀚的海洋,木床化身为潜水舱,连窗外蝉鸣都变成了深海的回响。当合上书本时,我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仿佛真的经历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深海冒险。
上初中后,我迷上了《红楼梦》。大观园里的海棠诗社让我看见另一种青春的模样。黛玉葬花时,我跟着她一起捡拾落红;宝钗扑蝶时,我仿佛闻到了满园的花香。这些几百年前的故事,让我的青春期不再只有试卷和排名,还多了对美的感知与惆怅。我开始在日记本上写些幼稚的诗句,虽然笨拙,却是被文学唤醒的心灵悸动。
去年冬天,我偶然读到余华的《活着》。当看到福贵牵着老牛在夕阳下远去的身影时,我突然理解了生命的韧性。那个周末,我破天荒地跟着父亲去田里干活,在寒风中发现他龟裂的手掌上布满了细小的伤口。文学让我看见了父亲沉默背后的故事,也让我学会了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
现在我的书架上摆着各种书籍,每一本都像一扇任意门。读《小王子》时,我学会了仰望星空;读《瓦尔登湖》时,我懂得了独处的价值。这些由文字构筑的空间,让一个乡村女孩的心灵长出了翅膀。当我站在麦田里,看到的不仅是庄稼的长势,还有天地间永恒的诗意。
阅读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原本狭小的世界。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肉身或许被限制在方寸之地,但心灵却可以通过书籍抵达任何时空。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正在将我的生命由单数变为复数。
例文二:
让我看见星辰大海的故事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我蜷缩在教室的角落,像一只被雨水打湿翅膀的蝴蝶。同学们嬉笑打闹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却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那时的我,正深陷在青春期的迷茫与孤独中,觉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透明的茧里,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怎么也走不出去。
直到遇见《小王子》。那本薄薄的书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角落,烫金的星星在封面上闪烁着微光。当我翻开第一页,圣埃克苏佩里的文字就像一束光,穿透了我筑起的心墙。“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颤,原来世界上还有人懂得这种被忽视的感觉。
我开始跟随小王子在各个星球间漫游。在国王的星球上,我明白了权力的虚无;在商人的星球上,看透了物质的空洞;在地理学家的星球上,懂得了纸上谈兵的可笑。但最触动我的,是狐狸告诉小王子的那个秘密:“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感受。”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封闭已久的心门。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好:清晨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光影,母亲在厨房忙碌时飘来的饭菜香,同桌悄悄推过来的半块橡皮。原来我一直生活在星辰大海之中,只是从未抬头仰望。
渐渐地,我不再把自己困在孤独的茧里。我开始尝试着和同学交流,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星球;我学着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平凡中藏着无数惊喜;我甚至开始写日记,记录下每一天的心灵悸动。就像小王子用心浇灌他的玫瑰一样,我也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世界。
现在想来,那个雨天遇见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被自己遗忘的纯真;是一扇窗,让我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是一座桥,连接了我与生活之间的鸿沟。这就是让我看见星辰大海的故事,一个关于阅读如何点亮生命的美丽故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