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地球
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第二章《认识地球》 科目名称:初中地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开发教师:_________ 课时:4课时 日期:___________ 对象:七年级 人数(班额):______
课程标准: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此,在“认识地球”这节中,教材内容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运动四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地图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地图是一种工具,工具重在利用。因此在“认识地球”这节中,教材除介绍相关知识外,还重点渗透了运用地图的内容,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 2.本章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本章涉及课标“地球与地图”中的“地球与地球仪”和“地图”(部分内容),共2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共安排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2节课文。考虑到本章内容难点过于密集,加之学生又是刚刚接触到地理这门课程,为了避免因学习难度过大,经过慎重考虑,教材将地球在宇宙中的有关内容教材中粗略地提及,没有详尽的展开,教学中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利用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的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单元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习积极性,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地理是研究空间的学科,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习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教具演示,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资源分析: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单元目标: 1.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本部分后,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3.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 4.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5.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例举简单的证据证实地球的形状,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3.能够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4.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地球在宇宙中
【自主学习】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更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 。
2.月球是 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 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3.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银河系和 共同组成了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
学习活动二:地球的形状
【自主学习】知道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
认识阶段 结论
盖天说 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后来改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着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即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船队的环球航行 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长期精密测量 地球是一个 、 的不规则球体
【合作探究】地球的形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说明了什么?
学习活动三:地球的大小
【自主学习】地球有多大
【合作探究】地球的大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陆地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积大约是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多少倍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 848.86米,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的多少倍
3.若某同学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每天行走5小时,不考虑海洋因素,当他绕地球赤道一周后,他的年龄大约会增加多少年
学习活动四:地球仪
【自主学习】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概念:人们将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 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仪。
2.用途: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直观演示 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合作探究】认识地球仪
读图,填写出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 , B ,a ,b ,c ,d ,e ,f 。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水星和金星之间 B.金星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2.地球的天然卫星A星球是(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冥王星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③盖天说 ④浑天说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
读图,完成4~5题。
4.地球——人类的家园,图示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
A.海陆分布 B.大小 C.高低起伏 D.质量
5.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 371平方千米 D.4万平方千米
2024年9月21日是地球清洁日,大家呼吁清洁地球,守护美好家园,为更好的宣传这一天,在地理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制作了简易地球仪(如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地球仪上,关于①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
A.本初子午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7.图中乒乓球顶部,铁丝穿过的点a叫做( )
A.南极 B.地轴 C.北极 D.太阳直射点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地球在宇宙中
【自主学习】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家园 2.地球 地球 3.河外星系
学习活动二:地球的形状
【自主学习】知道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合作探究】地球的形状
1.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习活动三:地球的大小
【自主学习】地球有多大
6371 4万 5.1亿
【合作探究】地球的大小
1.5.1亿平方千米/960万平方千米≈53
2.6 371千米/8 848.86米=6 371 000/8 848.86≈720
3.40 000/4×5×365=40 000/7 300≈5.5
学习活动四:地球仪
【自主学习】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缩小 2.基本面貌 地球运动 3.①地轴 ②北极 ③南极
【合作探究】认识地球仪
北极 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地轴
【达标训练】
1.B 【解析】由图可知及所学知识知,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2.A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故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
3.C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后来确证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B 5.A 【解析】第4题,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是表示地球大小的基本数据。第5题,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
6.C 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数码①是赤道。第7题,读图可知,铁丝代表地轴,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a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