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2.能初步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习导航】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自主学习】聚落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景观特征
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
2.乡村和城镇的比较
A B
聚落形式 A B
生产活动 生产 生产
规模 较小 较大
建筑特点 密度较低,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 密度较高,多高层住宅
生活服务设施 较少 较多
学习活动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说出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深受 和 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聚落多依山傍水、沿 、山麓或道路分布。
2.世界各地的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 ,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 和环境特点。
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湿热地区 干热地区
民居 特色 墙体
窗户 大 小
屋顶
自然环境 高温多雨 干旱少雨、日温差大、多风沙
【合作探究】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读图,填写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读图,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汴京(今开封市)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汴河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船云集。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汴京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
A.乡村聚落,船只多,捕鱼为主 B.城市聚落,非农业产业活动为主
C.乡村聚落,建筑物比较低矮 D.城市聚落,建筑物比较高大
2.图示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 )
A.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水陆交通便利 D.水源充足
读图,完成3~4题.
② ③ ④
3.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4.演变到第④阶段时,下列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交通拥挤 B.受教育条件较好 C.住房紧张 D.④阶段的空气质量比②阶段好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自主学习】聚落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景观特征
1.聚落 2.乡村 城镇 农业 非农业
学习活动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说出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河流 2.自然地理环境 文化习俗 3.薄 厚 尖顶 平顶
【合作探究】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等。
2.(1)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达标训练】
1.B 2.C 【解析】第1题,读题干材料中“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汴河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船云集”可知,这里是城市聚落,以非农业的商业贸易产业活动为主。第2题,读图结合题干中的“汴河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船云集”,可推知汴京水陆交通便利,成为该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
3.C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物的高度及道路、交通工具可知,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②③①④。第4题,第④阶段已经发展为城市,④阶段的空气质量不如②阶段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