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校(广附、广铁、广外)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
B.“孟德尔发现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
C.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现象的本质
D.“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
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③④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抓取后将小球放回。重复此过程多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个桶内的小球数量应尽量多且相等
B.甲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共有4种
C.乙同学可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D.将取出的小球重新放回原容器是为了保证桶内小球数量是充足的
3.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关于证明蛋白质和核酸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的系列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致死的S型菌株的蛋白质分子在小鼠体内可使R型活菌的相对性状从无致病性转化为有致病性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将“S型菌DNA+DNA酶”加入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发现其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自身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复制
D.烟草花叶病毒实验中,以病毒颗粒的RNA和蛋白质互为对照进行侵染,结果发现自变量RNA分子可使烟草出现花叶病斑性状
4.为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获得第0代大肠杆菌
B.第1代离心结果不支持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C.第2代大肠杆菌的DNA中,15N/14N-DNA占1/2
D.本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技术
5.某种鸟的卵黄蛋白原基因的前端部分区域存在甲基化修饰。成熟雌鸟产生的雌激素可将此甲基化去除,雄鸟因缺乏雌激素仍保持高度甲基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卵黄蛋白原基因在成熟雌鸟中可以表达,在雄鸟中表达受到抑制
B.卵黄蛋白原基因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以细胞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该种雌鸟和雄鸟交配产生的雌雄后代发育成熟后,体内均无卵黄蛋白原
D.卵黄蛋白原基因的甲基化,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使其无法表达出卵黄蛋白原
6.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若F 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 3∶1∶3∶1。下列关于此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1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1种
B.亲本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 BbX X
C.F1中红眼长翅雌果蝇与白眼残翅雄果蝇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白眼长翅果蝇
D.若让F1中红眼长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残翅果蝇出现的概率为1/72
7.apoB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亚型的载脂蛋白,如图所示。已知在小肠细胞中的过程③中会发生某个胞嘧啶脱去氨基变成尿嘧啶的过程,而在肝、肾细胞中无该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进行过程①时,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分子
B.小肠细胞中的过程④中,核糖体可沿着mRNA由5'端向3'端移动
C.过程①②中,模板、参与的酶、原料和碱基配对方式都完全不同
D.apoB蛋白的差异是不同细胞中apoB基因差异化转录的结果
8.图1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4)曲细精管内某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其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B.图1细胞处于图2曲线的ef段
C.图2中cd段染色体组是gh段的4倍
D.图2中cd段和gh段可能都存在等位基因
9.已知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B/b位于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药物M处理某黑身果蝇的早期胚胎,该胚胎发育为灰身果蝇(甲)。为验证药物M引发甲胚胎期发生了显性突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合理的是( )
A.将甲与黑身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灰身果蝇
B.取甲的体细胞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显性基因存在
C.将甲与黑身果蝇杂交并用药物M处理胚胎期细胞,后代中出现灰身果蝇
D.将黑身果蝇自由交配并用药物M处理胚胎期细胞,后代中出现灰身果蝇
10.脊髓性肌萎缩(SMA)是由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一对夫妇前来咨询,医生针对其叙述绘制了相关系谱图。下列咨询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对夫妇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8
C.建议孕妇在产前诊断时进行染色体分析以排除SMA
D.该出生缺陷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11.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增殖
B.小鼠的肿瘤是因为原癌基因表达过多所导致的
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
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12.适合度代价是指某个性状带来进化优势的同时,导致其他方面的适合度(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降低的现象。如某农田中有抗药性基因的蝗虫种群,在未喷洒杀虫剂的环境中繁殖能力显著低于普通种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药性基因可能影响蝗虫能量代谢相关生理过程
B.该现象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C.长期喷洒杀虫剂会提高抗药基因频率,停止使用后,抗药个体的生存优势可能消失
D.雄性信天翁求偶时展示复杂舞蹈,提高了交配成功率却耗费大量能量是适合度代价的体现
13.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不位于 X、Y的同源区段,XY视为纯合子。某兴趣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如下:
杂交实验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正交 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
反交 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长翅和红眼性状为显性性状
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控制眼色和翅型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正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RRXTXT和rrXtY
D.反交得到的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杂合子占5/8
14.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水稻为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某突变型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 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对该突变基因转录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其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 -GACAG-3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 谷氨酸;AGA 精氨酸;GAC 天冬氨酸;ACA 苏氨酸;CAG谷氨酰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C突变为 C 的过程发生了碱基对增添
B.基因C1编码的蛋白质中第242位氨基酸突变为谷氨酰胺
C.RNA聚合酶与基因C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
D.突变体水稻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15.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细菌 (菌T)DNA分子中存在一种特殊的DNA 序列,由重复序列 (◆)和间隔序列(□)交替排列组成,间隔序列中部分DNA 片段来自噬菌体(如图甲)。科学家用两种噬菌体(P1和P2)侵染野生型菌T,研究其对噬菌体侵染的敏感性,以推断其对噬菌体抗性的高低,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噬菌体P1、P2和菌T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来自不同生物的DNA 片段可以拼接在一起
B.实验室培养P1和P2需要先在培养基质中培养菌T,然后在菌T上接种P1和P2继续培养
C.可以将能够侵染菌T的各类噬菌体的DNA片段与重复序列交替排列制备高抗性工程菌
D.若间隔序列中某噬菌体的DNA片段越多,则菌T对该噬菌体的抗性越大
16.辽宁蛇岛位于远离大陆的渤海湾,蛇岛蝮蛇是岛上特有的物种,以春、秋两季迁徙的候鸟为主要食物,刚出生的幼蛇体重达普通蝮蛇的四倍,成年后每年有夏眠和冬眠两个休眠期。对以上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蛇岛蝮蛇的幼蛇体型较大,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B.蛇岛蝮蛇的休眠特性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有关
C.蛇岛的狭小空间和地理隔离,不利于岛上的生物发生变异
D.蛇岛蝮蛇的祖先与普通蝮蛇间无法基因交流,最终出现生殖隔离
二、解答题
17.如图是有关于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 性,判断依据是 ;细胞③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 ,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 (用字母表示)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图可表示 (填分裂方式)。
(4)若某哺乳动物的卵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 条。
18.已知某植物为雌雄同株,其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图所示,若花瓣细胞中同时有红色色素和蓝色色素时,花瓣呈紫色。让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一代中紫花植株∶红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4∶2∶2∶1。已知该植物存在某些基因型致死的情况,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或B/b基因的遗传关系应遵循 定律。
(2)上述实验子代中紫花植株∶红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4∶2∶2∶1,请你对该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选择子一代植株中的紫花植株与 杂交,若子二代表型及比例为 时,则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3)已知基因D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1个D基因成功整合到某正常紫花植株的染色体上(基因型设为Do),基因D能表达、能遗传。若基因D与A/a或B/b基因的独立遗传,该植株的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占 。
19.如图是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 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从图乙中可以看出DNA的基本骨架是由 构成的;由4、5、6组成的7的名称为 。
(2)若该双链DNA分子中C占27%,其中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的18%,则另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 ;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利用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只含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 ,若该DNA分子共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为140个,则第四次复制时,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个。
(3)豌豆粒形呈现皱粒的分子机制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间插入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则该变异类型是 。据该实例分析,说明基因可通过 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苯丙酮尿症是人类12号染色体上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后,引起代谢异常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地数据表明,当地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约为1/12100,如图1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图2为某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Ⅰ4不携带题中所涉及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1)若不对苯丙酮尿症患者进行干预,该患者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症状,结合图1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
(2)由系谱图可知,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由 染色体上的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Ⅱ3与Ⅲ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只考虑该题涉及的基因)。
(3)图中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研究人员对Ⅲ2进行了核型分析,发现Ⅲ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4)Ⅲ4的苯丙酮尿症因发现较早,医生建议其饮食应以 食品为主,同时结合药物进行治疗;成年后,Ⅲ4与当地一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男性婚配,子代表型正常的概率为 。
21.科学家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 DNA(mt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在人类进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 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
(2)人类mtDNA是研究进化的重要参考指标,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线粒体DNA的突变率高于核DNA,因为其缺乏组蛋白的保护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弱
C.环境因素诱发的线粒体DNA突变不能遗传给子代
D.将古人类化石中的 mtDNA 与现代人类mtDNA 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分子生物学证据”证据
(3)一个人的 mtDNA 很可能与他们的远祖非常相似。科学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来研究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依据图信息,请补充完整下面的进化关系图,下图方框内 A、B、C 依次为 (选填“①现代人、②黑猩猩、③尼安德特人”,填序号)。
(4)科学家在研究若干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牙齿等标本时发现,其中一位男子与一名女子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 DNA ,则两人的关系可能为 。
A.父女 B.兄妹 C.母子 D.爷孙女
(5)另一项研究发现,高原人身体中携带的 EPAS1突变基因也有可能来源于古老型人类。低氧条件下野生型 EPAS1 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而 EPAS1突变基因对低氧不敏感。已知高原人群中 EPAS1 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0.7,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研究发现 EPAS1 突变基因在高原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请尝试做出解释: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D A D B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D D C
17.(1) 雌 细胞②、细胞③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四 0/零 ①②
(2) AB a
(3) 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4)92
18.(1) AaBb 基因自由组合
(2) 基因型AA和BB均表现为纯合致死 白花植株 紫花∶红花∶蓝花∶白花=1∶1∶1∶1
(3)1/9
19.(1) 反向平行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 28% 7/8 480
(3) 基因突变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0.(1)PAH基因突变后,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抑制了多巴胺、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的合成,这些物质与人体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2) X 隐性 1/2
(3) 0 Ⅱ1在产生配子时,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
(4) 低苯丙氨酸 55/74
21.(1)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频率 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BD
(3)②①③或②③①
(4)ABC
(5) 0.42/42% 高原人携带的EPAS突变基因使其更具生存优势(或更能适应高原环境),长期自然选择使这种突变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