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学期学习内容,由于这期间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左右,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但同时他们也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征,一方面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效果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全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也是研究特殊的四边形的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学生进行推理论证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综合能力,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及应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及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探究相关问题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后反思
学习材料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知,同时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因此,为了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提示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在课堂导入和定理的验证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我还借助于小木棒制作四边形实验来直观演示,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感性 知识的掌握。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执教者 付凤花 指导教师 高素英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解读理念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八年级下册“四边形”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以完成对平行四边形的全面研究,它既是得到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这节课内容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学期学习内容,由于这期间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左右,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但同时他们也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征,一方面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知识目标
1、在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教具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几何推理方法的应用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Ppt、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教师提问:
1.平行四边形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
2.平行四边形性质是什么?如何概括?
学生活动:思考后举手回答:
回答: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回答:2.平行四边形性质
从边考虑:(1)对边平行,(2)对边相等,(3)对边平行且相等;
从角考虑:对角相等;
从对角线考虑: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借助上图直观理解).
教师归纳:(课件显示)
平行四边形
展示问题图片
学生观看图形、回答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操作PPT,显示课本P45“思考”的问题
同学们能否证明出上面所提出的判定呢?
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3
课堂演练
小结
布置作业
用问题牵引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发现、归纳、论证,可以让学生分成6人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同时也拿出教具同学在一起探索.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添加辅助线,并学会数学的化归思想,这是几何学的重要环节,应予以突破.
操作课件,分析例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来证明例3.拓宽学生的思维,请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的做法
教师点拨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请几位不同的学生展示收获。
课本P50 习题18、1 第4,5,10题
学生分成6人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同时也拿出教具同学在一起探索
.
开始证明上面提出的判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辅助线将四边形切割成一对三角形,再证明这对三角形全等把问题归结到定义上去.
分六人小组,合作交流,对例3提出不同的证明思路.踊跃上台“板演”及展示自己的做法
学生积极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展示今天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判定
1.边的关系:(1)证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角的关系: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对角线的关系:证明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教学效果预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全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也是研究特殊的四边形的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学生进行推理论证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综合能力,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及应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及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探究相关问题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件16张PPT。2、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学习目标: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我们得到的这些逆命题都成立吗?下面我们一块来探究它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性质,那么我们将它们改为逆命题各是什么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的形状改变,在图形的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2,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图1图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4123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这个判定方法,该如何证明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这个判定方法,又该如何证明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4123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这个判定方法,怎么证明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 ∠ B=∠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例3 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BD相交
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1、如图,AB=DC=EF,AD=BC,DE=CF,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2、请你识别下列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⑴⑷
⑶ABCD120°60°BC//ADBADC4.8㎝4.8㎝⑵7.6㎝7.6㎝3、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B∥CD,AD∥BC
AB=CD,AD=BC
(C) AB∥CD,AD=BC
(D) AB∥CD, ∠A=∠C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D=BC AB=DC∠BAD=∠BCD ∠ABC=∠ADC如图,用符号表示如下: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理一理:作业布置: 课本P50 4、5、10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八年级下册“四边形”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以完成对平行四边形的全面研究,它既是得到其他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这节课内容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教学内容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高素英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3 月 28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王登峦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3月 28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高庆雷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2016 年 3 月 28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房文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课堂辩论环节开放性强,收放有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建议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年 3月 28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赵玲霞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能大胆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的情绪再饱满些,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会更热烈,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3月 28 日
评测练习
:1、如图,AB=DC=EF,AD=BC,DE=CF,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A D
E
B C
F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AB//CD, AD//BC
B: AB=CD, AD=BC
C: AB//CD, AD=BC
D: AB//CD, ∠A=∠C
3、请你识别下列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A A B
C
B
D
D C
(1)OA=OC=4,OB=OD=5 (2)AB//CD,∠A=120,∠B=60
A B
A B
D C D C
(3) ∠A=∠C=110,∠D=70 (4)AB=CD=2,AD=BC=3
课标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