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测试·基础卷【原卷+答案解析+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测试·基础卷【原卷+答案解析+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6:06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测试·基础卷试卷分析
一、试题难度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52.6%)
2 容易 (31.4%)
3 困难 (15.0%)
三、知识点分布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按比分配问题 4.0(4.0%) 19
2 分数乘法与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2.0(11.9%) 2,23,25
3 含百分数的计算 2.0(2.0%) 4
4 长方形的面积 2.0(2.0%) 8
5 小数乘法运算律 0.0(0.0%) 22
三、知识点分布
6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0.0(0.0%) 29
7 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 10.0(9.9%) 4,17,20
8 分数乘法运算律 4.0(4.0%) 17,22
9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0.0(0.0%) 22
10 倒数的认识 8.0(7.9%) 9,10,20
11 分数乘法的应用 30.0(29.7%) 7,8,11,19,23,24,25,26
12 分数与小数相乘 40.0(39.6%) 5,6,7,12,14,18,21,26
三、知识点分布
13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2.0(11.9%) 18,22
14 分数与整数相乘 21.0(20.8%) 1,2,12,13,15,21,22,29
15 平均数问题 2.0(2.0%) 10
16 分数与分数相乘 41.0(40.6%) 2,3,4,12,13,16,17,20,21,27,28
1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应用 2.0(2.0%) 10
18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 0.0(0.0%) 29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测试·基础卷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10分)
1.根据传统礼仪,给客人倒水时应倒茶杯容量的至,按照这个标准,用一个有1.4L水的茶壶,往容量为100mL的茶杯里倒水,最多可以倒(  )杯。
A.14 B.17 C.18 D.20
2.甲食堂有 t面粉,乙食堂的面粉比甲食堂多 ,乙食堂有多少吨面粉? 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龙龙说:“一个数乘一个分数所得的积一定比这个数小。”他这句话说错了,下面算式中能说明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
A.× B.× C.×
4.已知 (a、b、c均大于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b>c B.a>c>b C.c>a>b D.c>b>a
5.选一选:计算时,下面的算法错误的是(  )。
A. B.1.5×=1.5×0.8=1.2
C.1.5×== D.1.5×=×=
6. 反弹高度。在进行球类比赛时,对球的弹性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例如,比赛用的篮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时,第一次反弹的高度应在下落高度的 至 之间。下列数据分别是4个篮球从1.8米的高度自由下落时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你觉得应选用反弹高度是 (  )米的篮球进行比赛。
A.0.84 B.1.32 C.1.03 D.1.75
7.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为2.7g,一个羽毛球的质量比乒乓球的质量的多g,该羽毛球的质量为(  )g。
A. B. C.4 D.5
8. 一个长方形劳动基地,长18m,宽是长的,它是面积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18× B.18×+18
C.18××18 D.(18×+18)×2
9.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0.7和 B.0.25和 C.和
10.奇奇在计算这四个分数的平均数时,不小心把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写颠倒了,这样奇奇计算出的平均数和正确的平均数最大相差(  )。
A. B. C.
二、填空题(共20分)
11.蛇的冬眠时间通常是180天,青蛙的冬眠时间通常是蛇的,刺猬的冬眠时间约是青蛙的,刺猬的冬眠时间约是   天。
12. 72kg的是   kg,km的是   km,   m是1.6m的
13.乙数是甲数的,丙数是乙数的,丙数是甲是的   ,若甲数是120,则丙数是   。
14.计算时,用   和   相乘的积作分子,得数是   。
15.将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采用微生物发酵需要72小时,而用科学家发明的发酵神器让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全程所用的时间只有微生物发酵所需时间的,用发酵神器发酵需要   小时。
16.2008减去它的,再减去所得差的,……,依此类推,直到减去上次所得差的.最后的数是   。
17.在括号里填“>”“<”或“=”。
       
18.计算 时,可以把 化成小数   ,用3.5×   ;也可以把3.5化成分数   ,用   × 还可以先   ,再计算;结果是   。
19.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 35人,乙班有40人。甲班应分得   根,乙班应分得   根。
20.若a和b互为倒数,则=   ,=   
三、计算题(共18分)
21.直接写出得数。
×= 25×= 0.56×=
0.8×= ×= ×20=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
(3)
四、解决问题(共42分)
23.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海拔1545m。周末华华和爸爸去登泰山,第1小时他们上行了整个高度的第2小时上行了余下的,他们要登上山顶还要上行多少米
想:第2小时上行了余下的,相当于上行了全程的(  )。
24.春风小学组织“书香校园读书月”征文活动,六年级上交了120篇作文,五年级上交的篇数是六年级的,四年级上交的篇数是五年级的。四年级上交了多少篇作文 (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25.“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华华计划双休日写240个大字,其中周六写了计划的,周日写了计划的,这个双休日她实际写的大字比计划多多少个
26.嵩山少林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十一黄金周第一天接待游客5.4万人,第二天接待的游客人数是第一天的,第三天接待的游客人数是第二天的,第三天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27.德老师乘车从北京去武汉,火车开出全程的时,德老师睡着了。醒来时,她发现剩下的路程是睡前火车所行路程的,这时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28.学校田径队的同学进行冬季长跑训练,每天训练的路程是km。一天,典典跑了全程的时,聪聪跑了典典的,这时,聪聪跑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9.下面是某一年国庆阅兵仪式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1)国庆阅兵方(梯)队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三部分组成。其中,装备方队有32个,空中梯队是装备方队的 ,徒步方队是空中梯队的 ,空中梯队和徒步方队各有多少个?
(2)天安门前的检阅区设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长为96m,受阅官兵每步行进 m,每分走112步,走完检阅区需要多少分? (用分数表示)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测试·基础卷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1.4升=1400毫升
1400÷(100×)
=1400÷70
=20(杯)。
故答案为:20。
先单位换算1.4升=1400毫升,最多可以倒的杯数=茶壶的容积÷(平均每个茶杯的容积×最少倒的分率)。
2.D
解:求乙食堂有多少吨面粉列式为:。
故答案为:D。
根据乙食堂的面粉比甲食堂多 ,乙食堂的面粉比甲食堂多吨,再与甲食堂的面粉数相加即可。
3.B
解:因为>1,所以×>。
故答案为:B。
一个数(0和负数除外)乘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小于原来的数,反之,积大于原来的数。一个数乘1还得原数。
4.C
解:a×=b÷=c×60%
a×=b×=c×60%
因为>>60%,所以 c>a>b 。
故答案为:C。
两个数相乘的积相等,较小的数要乘较大的数。
5.D
解:1.5×=×=计算错误,原因:结果不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D。
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或者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再计算;或者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或者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6.B
解:1.8×=1.2(米),1.8×=1.4(米),1.32在这两个数之间,所以应选用反弹高度是1.32米的篮球比赛。
故答案为:B。
用篮球落下处的高度分别乘和,求出反弹高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然后选择反弹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篮球即可。
7.D
解:2.7×+
=4.5+0.5
=5(g)
故答案为:D。
分析题干,已知“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为2.7g ”,而“ 一个羽毛球的质量比乒乓球的质量的多g ”,故根据分数乘法列式2.7×+,计算即可。
8.C
解:列式是:18××18。
故答案为:C。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其中,宽=长×宽是长的分率。
9.C
解:
故答案为:C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B
解:根据题意,可得
原分数的平均数:
=
=
=
因为 的倒数为:

要使计算出的平均数和正确的平均数的差最大,则只需要新的平均数最大,只要找到新分数找新分数中最大的那个,即
则新的分数的平均数为:
=
=
=
所以,
故答案为:B
将 相加,然后除以4,求出这四个分数的总和,再将题干中的4个分数取倒数,然后再确定这4个新分数中最大的1个,再将最小的新分数和原3个分数相加,然后除以4,最后将新得到的平均数减去正确的平均数,即可求解
11.120
解:180××
=150×
=120(天)。
故答案为:120。
刺猬的冬眠时间=青蛙的冬眠时间×,其中,青蛙的冬眠时间=蛇的冬眠时间×。
12.32;;1
解答:72×=32(kg)
×=(km)
1.6×=1(m)。
故答案为:32;;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3.;80
解:
120×=80。
故答案为:;80。
乙数是甲数的,丙数是乙数的,则丙数是甲数的丙数=甲数×。
14.1.2;5;
解:1.2×==。
故答案为:1.2;5;。
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5.48
解:(小时)。
故答案为:48。
用发酵神器发酵的时间=采用微生物发酵需要的时间×所占的百分率。
16.
解:
=
=。
故答案为:。
2008减去 后变为了原来的 ,再减去所得差的 则变成了原来的 ,依次类推,即可所得最后的数。
17.>;=
18.0.4;0.4;;;约分;1.4
解:=2÷5=0.4
3.5×0.4=1.4
3.5==
×==1.4
故答案为:0.4,0.4,,,约分,1.4。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得到0.4,原问题转化为;将小数3.5转化为分数,得到,原问题转化为计算;其中分数与分数相乘可以进行约分计算,无论是采用哪种转化方式都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19.28;32
解:甲班:60×=28(根)
乙班:60×=32(根)
故答案为:28;32。
按比例分配跳绳的数量,甲班应分得的跳绳数=,乙班应分得的跳绳数=,分别进行计算。
20.15;
解:如果a和b互为倒数,则a×b=1,
÷

=
=15
×
=
=
故答案为:15;。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将分数除法变成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据此解答。
21.
×= 25×=20 0.56×=0.42
0.8×= ×= ×20=
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或者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再计算;或者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或者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22.(1)解:
(2)解:
=
(3)解:
=
(1)把57改写成56+1,根据分数乘法运算律将乘入括号中,先进行分数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2)首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发现可以提取公因式0.25,先计算括号内的分数加法,再将结果与小数0.25相乘。
(3)首先将所有分数和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提取公因式0.38,发现括号内小数加法的结果刚好为1,再进行乘法运算即可。
23.解:(1-)×

=
1545×(1--)
=1545×
=618(米)
答:他们要登上山顶还要上行618m。
第1小时上行了整个高度的,余下整个高度的,第2小时上行了余下的,即上行了整个高度的=,他们要登上山顶还要上行的路程=总路程×还剩下的分率。
24.解:
(篇)
答:四年级上交了48篇作文。
四年级上交作文的篇数=五年级上交作文的篇数×,其中,五年级上交作文的篇数=六年级上交作文的篇数×。
25.解:240×+240×-240
=150+140-240
=50(个)
答:这个双休日她实际写的大字比计划多50个。
这个双休日她实际写的大字比计划多写的个数=华华计划双休日写大字的总个数×周六计划写的分率 +华华计划双休日写大字的总个数×周日计划写的分率 -华华计划双休日写大字的总个数。
26.解:(万人)
答:第三天接待游客5.04万人。
第三天接待游客的人数=第二天接待游客的人数×,其中,第二天接待游客的人数=第一天接待游客的人数×。
27.解:
答:这时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全程的。
这时火车行驶的路程的全程的分率=1-火车已经开出全程的分率×所占的分率。
28.解:
答:聪聪跑了全程的。
聪聪跑了全程的分率=典典跑了全程的分率×所占的分率。
29.(1)解:空中梯队: (个)
徒步方队: (个)
答:空中梯队有12个,徒步方队有15个。
(2)解:96÷(×112)
=96÷84
=(分)
答:走完检阅区需要分。
(1)把装备方队个数看作单位“1”,装备方队个数×空中梯队占的分率=空中梯队的个数;把空中梯队的个数看作单位“1”,空中梯队的个数×徒步方队占的分率=徒步方队的个数;
(2)根据题意可得:每步行进距离×每分走的步数=每分行进距离,检阅区长度÷(每步行进距离×每分走的步数)=走完检阅区需要的时间;最后一步除法计算时根据整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