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九年级物理课本所受重力约为20N
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0cm
2.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
B.微波炉内利用的是红外线,不是电磁波
C.声和电磁波传播都需要介质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超声波的速度慢
3.光的世界美妙无穷,图中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手影的形成原理与日食不相同
B.图乙:电视屏幕上色彩丰富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图丙: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洒水车后面出现人工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下列关于探究过程涉及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呈现出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将蜡烛B点燃后进行实验
D.实验中蜡烛B始终无法跟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
5.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吸热后凝固
6.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道理
B.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和重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和重物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所有的外力消失时,重物会保持静止状态
7.关于力和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其运动状态不变
C.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
D.洒水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洒水,但是因为匀速直线行驶,所以惯性不变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0
B.能够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
C.冰吸热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9.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扬声器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图乙:该实验是由法拉第发现的,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图丙: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D.图丁:动圈式话筒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10.图甲是灯泡L的图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将灯泡L接入图乙电路,已知电阻的阻值为,电流表量程为,电源电压可调。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提示:可在图甲中作出电阻的图像)( )
A.两条支路中的电流不可能相同 B.灯泡实际功率总比电阻功率大
C.电路总功率最大可达到1.5W D.电源可调的最大电压为1.8V
二、填空题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在0~5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2)在0~3s内,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选填“东”“西”)运动;
(3)若乙车和丙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5:2,则乙车和丙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12.传统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提供传统燃油的化石能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为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如图,电动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储存起来。在汽车刹车过程中,车轮表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13.如图所示,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其工作顺序是 (填字母)。图E、F是演示实验的示意图,其中与D图冲程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E”或“F”)图。该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则该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为 次。若这台汽油机改用天然气做燃料,完全燃烧0.1m3天然气释放的热量的50%被水吸收,可以将100kg的水由20℃加热到 ℃。[,]
三、实验题
14.下面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1)如图甲,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 ;
(2)如图乙,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可证明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4)如图丁,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的同时看尺子振动情况,得知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
15.小红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如图甲,她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2)她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此时小红把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变模糊了,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4)继续减小物距,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应按图乙中所示 (选填“a”、“b”或“c”)的方式观察像;
(5)小红想知道实验中另外一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让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如图丁,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16.学习了“运动和力”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图甲是小盛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①三次实验中,均保持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平面时 相同;在水平面上,小车每次停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由三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
②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小盛同学又将小车系上细线,分别倒放、立放在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木板上,用测力计拉动小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实验中,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测力计,根据 原理,可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比较第4、5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压力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比较第 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④小芳同学利用身边器材将小盛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拉动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四、计算题
17.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使用送餐机器人送餐。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其自身质量为50kg,当该送餐机器人托着质量为5kg的物体送餐时,在2min内匀速直线运动了180m,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约为其总重力的0.08倍。(g取10N/kg)求:
(1)该送餐机器人自身的重力(未携带物体时);
(2)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的速度;
(3)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且保持不变,电阻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2A”字样。闭合开关S后,两端电压为5V。
(1)求电路中的电流I。
(2)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用定值电阻替换接入电路,并将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15V”)先后并联在和两端,移动滑片,电压表的最大示数和最小示数分别为和,和,它们的值为0V、6V、12V和15V中的一个且不重复,求的阻值。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C D C B C D
11.(1)等于
(2)西
(3)10:3
12. 不可再生 化学 做功
13. CDAB E 10 25
14.(1)能量
(2)转换法
(3)真空不能传声
(4)振幅
15.(1) 缩小 照相机
(2)远离
(3)远视
(4)b
(5)12
16.(1) 速度 远 A
(2) 二力平衡 接触面越粗糙 5、6 不需要 0.8
17.(1)500N
(2)1.5m/s
(3)44N
【详解】(1)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2)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所用的时间
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的速度
(3)此次送餐过程中,机器人总质量为
此次送餐过程中,机器人总重力为
送餐机器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18.(1)1A
(2)13Ω
(3)见解析
【详解】(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2)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总电阻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滑动变阻器R2 连入电路的阻值
(3)用定值电阻R3替换R1接入电路,将电压表(所选量 程为“0~ 15V”)并联在R3两端,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变大,所以R3两端电压最小12V或6V,则R3两端电压最大15V,电压表示数为0V时,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 15V”) 只能并联在R2两端,R3两端电压最小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或
解方程可得R3=40Ω或,将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15V”)先并联在R2两端,后并联在R3两端。
R3= 40Ω时,两端的电压最小为12V,最大为15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6V,最小电压为0V。
时,两端的电压最小为6V,最大为15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12V,最小电压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或 ,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电路安全。
综上所述,R3的阻值为40Ω或1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