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1 区域认知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1 区域认知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18

文档简介

素养1
1.A 2.B [第1题,通过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地势整体上东高西低,A正确;图示区域为朝鲜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B错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靠近朝鲜半岛的东部,半岛西侧地势起伏较小,东侧地势起伏较大,C错误;河流流向以自东北向西南为主,D错误。第2题,朝鲜半岛面积狭小,河流短促,水流湍急,航运价值小,不适宜发展水运,A错误;图示区域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且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流量丰富且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应大力开发水电,B正确,C错误;图示区域支流众多,适合综合开发,D错误。]
3.C 4.D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咸海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尾闾湖,故其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为河流水,C正确;咸海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A错误;冰雪融水需经河流汇入咸海,不是咸海的直接补给水源,B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地下水水位低,地下水不是咸海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D错误。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2012年以后,标准化的咸海水面面积波动较小,且2015年以后有微小增加趋势,说明2010年以后咸海萎缩速率呈减缓趋势,A错误;2010年以后,气温和耕地面积都呈现波动变化趋势,B、C错误;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正确。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咸海水面面积有微小增加趋势,这可能与温度升高造成冰川积雪加速消融、山区降水增多导致上游流出山口的径流量增加、沿途和湖区人为取水量减少等有关,A错误,B正确;湖面蒸发量增大易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水面面积减小,C错误;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加剧咸海萎缩,咸海水面面积会减小,D错误。]
6.D 7.C 8.A [第6题,读图可知,兰州入春日期为4月15日到5月15日之间,西安入春日期为3月15日到4月1日之间,A错误;呼和浩特入春日期为4月15日到5月1日之间,银川入春日期为4月1日到4月15日之间,B错误;济南入春日期为3月15日到4月1日之间,太原的入春日期为4月1日到4月15日之间,C错误;天津与石家庄入春日期都是4月1日到4月15日之间,D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为塔里木盆地,入春日期为3月15日以前。由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盆地距海远,晴天多,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北部有天山山脉阻挡冷空气,所以气温较高,入春日期较早,C正确;该地邻近亚洲高压,风力大,植被覆盖度低,多风沙,空气质量差,晴天多,昼夜温差大,A、B、D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全年皆冬区。由材料可知,候温高于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 ℃的时期为冬季,所以该地7月的候温应低于10 ℃,A正确。]
9.C 10.C [第9题,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不是土壤矿物质含量高,A错误;东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B错误;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利于种植业发展,C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不丰富,D错误。第10题,耕地重心不断向北、向东移动,说明耕地开垦地区不断向更寒冷、更湿润的地区扩展,A、B错误;耕地重心的持续变化说明黑土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不均衡性,C正确;黑土区耕地重心始终位于哈尔滨市市辖区范围内,但不等于哈尔滨市黑土区耕地面积增加最多,D错误。]
11.A 12.B [第11题,该火山带位于阿留申群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活动频繁,A正确。第12题,由材料可知,多数破火山口都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因此破火山口的海拔较低,锥体应该更低,C错误;其火山口的直径应该更大,且火山口陷落坍塌破坏,火山物质滑落,使火山口面积增大,B正确;由于破火山口是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一般形成时间较短,具有突发性,故形状不规则,A错误;一般而言,海拔越低,其坡度越缓,D错误。]
13.解析:第(1)题,建站的意义可从科考区域、科考价值、国际合作三方面作答。根据秦岭站位置,结合材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南极考察站”可知,秦岭站临近罗斯海,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我国在该区域的科考空白;秦岭站的科考价值大,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秦岭站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南极考察的国际合作。第(2)题,据材料可知,秦岭站的主站体采用集中式形态、使用特制钢材、安装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分上下层,下层大部分为立柱结构。南极纬度高,温度低,海岸环境有很强的腐蚀性,特制钢材可以抵抗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南极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建筑物容易燃烧发生火灾,使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利于及时发现火情;集中式形态便于考察队员集中工作、生活,减少冬季能耗;南极地区风力较大,立柱结构利于通风,利于抵御极地的强风。第(3)题,由材料可知,受海冰扩张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末次冰盛期,南极地区温度低,海冰面积扩大,其密度和厚度增加,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减弱,浮游植物生长期明显缩短;海冰的覆盖隔绝了风对海洋的作用,表层海水动力减弱,抑制了深层海水的上涌,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相对匮乏,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答案:(1)秦岭站临近罗斯海,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我国在该区域的科考空白(或是对其他考察站的有效补充);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南极考察的国际合作。
(2)特制钢材可以抵抗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南极干燥易燃,使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利于及时发现火情;集中式形态便于考察队员集中工作、生活,减少冬季能耗;立柱结构利于通风,可以抵御极地的强风。
(3)末次冰盛期,南极地区温度低,海冰面积扩大,其密度和厚度增加,从而限制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生长期明显缩短;海冰的覆盖隔绝了风对海洋的作用,表层海水动力减弱,抑制了深层海水的上涌,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相对匮乏,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14.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10°W以东,雷暴天数大致从南向北减少(或从北向南增加);110°W以西,雷暴天数大致从东向西减少(或从西向东增加或从内陆向沿海减少或从沿海向内陆增加)。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影响雷暴天气的要素有气温、空气湿度、地形等。读图可知,虚线区域位于大陆西岸近海,地形相差不大,从西向东抬升(受地形抬升影响,雷暴天气应较多),而该地实际雷暴天气较少,因此地形暂不考虑,主要考虑因素为气温、空气湿度。将虚线区域分为北部和南部逐一分析。虚线区域北部:纬度较高,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较低,对流弱。虚线区域南部:寒流降温减湿;南部纬度较低,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小。第(3)题,根据题意,从“个人角度”考虑,防御措施为: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提高防雷电意识。
答案:(1)110°W以东,大致从南向北减少(或从北向南增加);110°W以西,大致从东向西减少(或从西向东增加或从内陆向沿海减少或从沿海向内陆增加)。
(2)虚线区域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流弱。虚线区域南部:寒流降温减湿;夏季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小。
(3)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提高防雷电意识等。
4 / 4素养1 区域认知专项训练
汉江流域是朝鲜半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读汉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水系特征可以看出,流域内(  )
A.地势特征大致是东高西低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半岛东侧地势较缓
D.河流流向以自南向北为主
2.下列关于汉江的综合开发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航运价值大,应大力发展水运
B.水能丰富,应大力开发水电
C.流域降水少,应重点发展灌溉
D.支流众多,不适合综合开发
(2024·双鸭山模拟)咸海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区,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尾闾湖,其萎缩造成了举世瞩目的生态灾难。下图示意1992~2018年咸海地区标准化的水面面积、土地利用面积、气温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咸海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4.2010年以来,咸海地区(  )
A.水面萎缩速率呈加快趋势
B.气温呈现持续升高趋势
C.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
D.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5.导致2015~2018年咸海水面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上游径流量减少 B.人为取水量减少
C.湖面蒸发量增大 D.地下水水位下降
(2024·牡丹江模拟)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 ℃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可见,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6~8题。
6.图中显示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兰州与西安     B.呼和浩特与银川
C.济南与太原 D.天津与石家庄
7.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甲区域(  )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优良
C.地形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度低,昼夜温差小
8.乙区域在7月的候温应(  )
A.低于10 ℃ B.为12 ℃左右
C.接近15 ℃ D.为16~22 ℃
(2024·辽宁一模)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其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必将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波动,从而影响到粮食安全。位于东北地区腹地的典型黑土区,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是东北地区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关键。2000年之后,东北黑土区是全国为数不多耕地面积仍有增加的区域。下图示意东北典型黑土区1986~2020年的耕地重心迁移。据此完成9~10题。
9.东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矿物质含量高
B.雨热同期,生长期长
C.地势平坦广阔
D.劳动力丰富
10.东北典型黑土区1986~2020年的耕地重心迁移,反映了东北地区(  )
A.耕地开垦地区不断向更温暖的地区扩展
B.耕地开垦地区不断向更干燥的地区扩展
C.黑土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不均衡性
D.哈尔滨市黑土区耕地面积增加最多
(2024·重庆一模)破火山口是指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口由于后期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而形成的不完整的火山口,多数破火山口都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部分破火山口区面积,该区域由成列环状海底火山喷发而成,其喷发多属小型爆炸,产生的火山灰可以到达4 500~9 000米的高空。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拉伸
12.与通常的火山口相比,破火山口(  )
A.形状规则 B.面积更大
C.锥体更高 D.坡度更陡
13.(2024·安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南极考察站。主站体采用集中式形态、使用特制钢材、安装智慧火眼消防系统,分上下层,下层大部分为立柱结构。科考发现,受海冰扩张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海洋表层生产力是指在海洋表层水体中,通过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沉降作用,将碳转移到深海的过程,受营养盐、海冰范围、气温、光照、水动力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下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1)简述我国建设秦岭站的意义。(6分)
(2)说明秦岭站建筑设计的地理背景。(6分)
(3)分析末次冰盛期南极海洋表层生产力明显下降的原因。(6分)
14.(2024·湖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它往往伴随着阵雨、狂风或冰雹,其形成与气温、空气湿度、地形等要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单位:天)。
(1)以110°W为界,简述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
(2)图中虚线区域内年均雷暴天数较少,试分析原因。(6分)
(3)雷暴天气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从个人角度说出防御措施。(4分)
6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