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提升2 大气运动及效应(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能力提升2 大气运动及效应(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18

文档简介

综合能力提升(二) 大气运动及效应
一、选择题
(2024·惠州三模)京藏高速柴达木腹地路段沿线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条件较差。下图示意沿线宗加镇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某季节逐小时路面温度与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近地面大气升温趋势慢于路面,其直接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
B.地面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D.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2.在不考虑外来沙源的情况下, 推测图示季节风沙活动最弱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
A.06:00~08:00    B.10:00~12:00
C.14:00~16:00 D.20:00~22:00
(2024·绍兴二模)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下图为福建省沿海某地5月1日14时至3日14时风速、气温及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出现辐射雾的时段是(  )
A.a时段 B.b时段
C.c时段 D.d时段
4.与其他时间相比,该地出现辐射雾时大气(  )
A.保温作用较强 B.削弱作用较弱
C.对流运动较强 D.环境质量较差
(2024·莆田二模)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年均雷暴天数分别可能为(  )
A.45天、45天 B.45天、55天
C.55天、45天 D.55天、55天
6.丙地年均雷暴天数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汽含量 B.盛行风向
C.地形地势 D.沿岸寒流
7.驱动丁地雷暴频繁发生的局地环流为(  )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飓风
(2024·唐山一模)观测表明,森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昼夜不对称特征。下图为白天及夜间全球不同纬度森林及其开敞地的年地表温差(年地表温差=森林年地表温度-开敞地年地表温度)的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8.白天及夜间对局地气候均有增温作用的森林主要为(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9.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森林在白天对局地气候有降温作用,原因主要是森林覆盖区的(  )
A.降水量大 B.蒸发(腾)强
C.反射率低 D.大气逆辐射弱
(2024·承德二模)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使澳大利亚大气活动中心的势力、位置、性质发生季节变化。下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据等压线推测,该日最接近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惊蛰 B.小暑
C.寒露 D.立冬
11.图中锋的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冷锋,顺时针 B.冷锋,逆时针
C.暖锋,顺时针 D.暖锋,逆时针
12.甲、乙、丙、丁四地(  )
A.甲地气压值可能为1 036 hPa
B.图示季节乙地气候干燥少雨
C.图示时刻,丙地天气晴朗干燥
D.图示时刻丁地逐渐形成飓风
(2024·杭州二模)冰晶或雪花在降落过程中融化,过冷水(低于0 ℃的液态水)降落到地面或其他低温物体上,立即冻结,出现冻雨现象。2020年11月中旬,东北某地出现冻雨天气,下图为该次冻雨天气过程中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时刻中,冻雨强度较大的是(  )
A.17日23时 B.18日16时
C.19日5时 D.19日16时
14.此次冻雨天气(  )
A.由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
B.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故障
C.造成当地的春小麦减产
D.影响范围由南向北扩展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洲乔治王岛南端(62°12′59″S,58°57′52″W),全年以阴云天气为主。下图示意长城站日照百分率逐月分布(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间/无任何遮蔽条件下的可能日照时间×100%)。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气压带和风带中,与长城站阴云天气最为密切的是(  )
A.极地高压带 B.盛行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6.长城站6月日照百分率出现极低值,主要是由于该月(  )
A.昼长短 B.气温低
C.多雨雾 D.多降雪
二、非选择题
17.(2024·武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且面积巨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独特的地形特点对高原气温及东亚季风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沿32.5°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夏季4 500米高度的气温分布图。
(1)描述图示范围4 500米高原地区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4分)
(2)从大气受热的角度,分析夏季4 500米高原地区与同纬度同高度地区气温差异的成因。(6分)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4分)
18.(2024·合肥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年份每年冬春时节,不同性质的气团在乌蒙山脉东侧呈对峙状态,形成云贵高原特有的天气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图a)。但在异常年份,却会形成如图b所示的天气系统。
(1)指出昆明准静止锋在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的位置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两图中昆明的天气特征。(4分)
(3)简析异常年份昆明准静止锋可能给曲靖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19.(2024·来宾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每年雪季从10月持续至次年4月,最大积雪深度在80至140厘米之间,森林、白雪、木屋组成优美画卷。据统计,禾木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的平均比值为1.4厘米/毫米,是全国平均比值的2倍,雪的质地细腻柔软、轻盈疏松,被称为“中国粉雪制造商”。观测发现,与草地植被地区相比,森林积雪量更少、积雪消融时间更晚。如图为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景观图。
(1)推测禾木水汽的主要来源地,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2)简述禾木多为粉雪的原因。(4分)
(3)分析森林植被地区积雪消融时间更晚的原因。(6分)
9 / 9综合能力提升(二)
1.C 2.A [第1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再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传递,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滞后现象,由此可知近地面大气升温趋势慢于地面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符合题意。第2题,路面与近地面气温越低,大气垂直运动越弱,反之对流旺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季节路面最高温约为45 ℃,应为北半球夏季。地面温度和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6:00~8:00,此时大气的上升运动最弱,不利于扬沙,因此风沙活动较弱,A正确;10:00~12:00、14:00~16:00、20:00~22:00的地面温度和气温较高,空气的上升运动较强,易于扬沙,风沙活动较强,B、C、D错误。]
3.A 4.D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a时段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较慢,有利于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形成雾,此时容易出现辐射雾,A正确;b、c、d时段空气湿度较小、风速较大、气温较高,不会出现辐射雾,B、C、D错误。第4题,辐射雾是由于地表辐射冷却形成的,说明出现辐射雾时大气保温作用没有明显增强,A错误;辐射雾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错误;出现辐射雾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C错误;出现辐射雾时,近地面风速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质量较差,D正确。]
5.B 6.D 7.A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等值距为10,甲地外侧相邻等值线为50,北侧等值线为50,西南侧等值线为60,所以甲地取值范围为40~50;乙地外侧等值线为50,东北侧等值线为50,西南侧等值线为40,所以乙地取值范围为50~60,B正确。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作用显著,导致丙地气温较低。根据材料信息“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可知,雷暴发生需要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丙地气温较低,不利于暖湿空气上升,不利于雷暴天气形成,年均雷暴天数少,D正确;丙地位于沿海地区,水汽含量充足,A错误;盛行风向和地形地势不是影响雷暴天气的主要因素,B、C错误。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位于半岛,三面环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风显著,水汽充足,对流运动强烈,导致雷暴频发,A正确;该半岛地势较低,山谷风不显著,B错误;该地受季风影响较小,C错误;飓风水平方向风速较快,不利于形成气压差,不利于雷暴的形成,D错误。]
8.A 9.B [第8题,依据图文信息可知,年地表温差=森林年地表温度-开敞地年地表温度,说明当年地表温度为正值时,森林年地表温度较开敞地年地表温度高,此时森林便对当地气候起到增温作用。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看出,只有60°N附近白天和夜间都呈现正值,说明此处森林白天及夜间都对局地气候有增温作用,而60°N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第9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森林覆盖区植物多,白天植物的蒸腾作用强,水汽蒸发量大,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森林覆盖区白天的气温较低,B 正确;森林覆盖区并不一定降水量大,A错误;反射率低会使森林吸热较多,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层射向地表的辐射,森林地区的植被能够吸收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少地表的热量损失,使得森林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B。]
10.B 11.A 12.C [第10题,读图可知,此时澳大利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且有高压中心,可判断应该为澳大利亚冬季。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与我国季节相反,故我国此时应该处于夏季,因此该日最接近小暑节气,B正确;惊蛰是春季节气,寒露是秋季节气,立冬是冬季节气,A、C、D错误。第11题,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北侧纬度较低,是暖气团;南侧纬度较高,是冷气团。该锋线位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流动;图示锋线附近,气流运动表现为由西南侧纬度较高的冷气团主动向东北侧纬度较低的暖气团移动,是冷锋,A正确。第12题,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C正确;甲气压值可能是1 036~1 040 hPa,A错误;由图可知,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是冬季,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B错误;丁地位于低压中心,但此时是南半球冬季,不会形成飓风, D错误。]
13.C 14.B [第13题,由图可知,17日23时及19日16时的近地面气温高于0 ℃,不能形成冻雨,A、D错误;18日16时及19日5时的气温符合冻雨条件,但19日5时的降水量明显大于18日16时,B错误,C正确。第14题,冻雨天气是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0 ℃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A错误;严重的冻雨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信、供电中断,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B正确;此时春小麦已经收割,C错误;影响范围由北向南扩展,D错误。故选B。]
15.D 16.D [第15题,由长城站的纬度位置可推测其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导致云量大,阴雨天气多,D正确;极地高压带位于90°附近,A错误;盛行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误;极地东风带位于70°~80°附近,且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不容易形成阴云天气,C错误。第16题,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气温低,降水多以降雪形式为主,且多风吹雪的天气,导致大气削弱作用更强,C错误,D正确。昼长短和气温低与削弱作用无关,不是日照百分率出现极低值的原因,A、B错误。]
17.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范围4 500米高度地区夏季气温明显高于同海拔边缘地区自由大气的气温;在海拔4 500米以上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青藏高原面积较大,能够为近地面大气提供充足的热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降水较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高原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高原内部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较多,增温较快,边缘地区的大气距离地面较远,接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所以出现气温差异。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夏季青藏高原大气增温速度快于周围自由大气,形成热源;冬季时青藏高原大气降温速度快于周围自由大气,形成冷源;夏季时会加大高原大气与周围大气之间的气压差,增强季风的势力;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水汽,降水较多,季风势力增强,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加大降水的季节差异,使得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答案:(1)4 500米高原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海拔边缘地区气温;4 500米以上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2)青藏高原面积广,高原地面为高原内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高原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高原内部大气较边缘同海拔大气距热源更近,吸收地面辐射更多,气温更高。
(3)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地面冬季气温偏低,形成冷源,夏季气温偏高,形成热源,增大亚欧大陆与东部太平洋(因海陆热力性质产生的)的气压差,季风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性特点更加显著;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太平洋)挟带丰沛的水汽,使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
18.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正常年份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乌蒙山脉东北部附近,即位置偏东北;在正常年份,由于北方冷气团距离西南地区较远,经过长期跋涉,到乌蒙山脉附近时势力较弱,此时,与从西南来的暖气团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东北部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异常年份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哀牢山西南附近,即位置偏西南。 异常年份北方冷气团势力强,影响范围大,长驱南下,先越过乌蒙山,后到达哀牢山,此时,与从西南来的暖气团在云贵高原的哀牢山西南相遇,形成准静止锋。第(2)题,读图可知,图a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图b昆明位于冷气团一侧,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第(3)题,读图可知,曲靖正常年份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而异常年份,曲靖位于冷气团控制范围内,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往年低,亚热带作物和反季节蔬菜受低温冻害影响,出现农作物减产;受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天气多,光照不足,农作物生长缓慢。
答案:(1)正常年份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乌蒙山脉东北部附近,即位置偏东北;异常年份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哀牢山西南附近,即位置偏西南。
原因:正常年份由于北方冷气团长期跋涉,到乌蒙山脉附近势力较弱,受山脉及暖湿气流阻挡,形成准静止峰;异常年份北方冷气团势力过强,长驱南下,先越过乌蒙山,后到达哀牢山,势力减弱(或西南暖气团势力较弱),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准静止锋。
(2)图a昆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图b昆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阴雨连绵。
(3)亚热带作物和反季节蔬菜受低温冻害,农作物减产;光照不足,降水较多,农作物生长缓慢。
19.解析:第(1)题,禾木地处48°N~49°N之间,位于中纬西风带,西(北)部山地有缺口,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水汽,且当地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以西缺乏山地高原阻挡西风,西风势力相对较强;阿尔泰山为西北—东南走向,禾木位于阿尔泰山南坡,面向西风来向;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被阿尔泰山抬升,湿润的水汽应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第(2)题,粉雪的雪粒相对较小,这说明水汽的凝结速度较快,当地纬度较高,且地处山地附近,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雪的形成速度快,颗粒小;当地因深居内陆,水汽来源少,空气湿度小,雪的含水量小,所以形成的雪粒颗粒物相对较小,是以粉雪形式存在。第(3)题,消融时间更晚,说明气温、光照较弱,可从植被、土壤等下垫面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森林乔木树冠较为高大,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得地面升温较慢,气温较低,积雪融化速度较慢。森林土壤含水量较大,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小,升温慢;森林空气湿度较大,且树干对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强,所以升温慢;森林削弱风力,进入林区的暖空气少,利于保存积雪。
答案:(1)来源地:大西洋。
理由:地处48°N~49°N之间,位于中纬西风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以西缺乏山地高原阻挡西风,西风势力较强;阿尔泰山为西北—东南走向,禾木位于阿尔泰山南坡,面向西风来向;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被阿尔泰山抬升,形成丰富降水。
(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雪的形成速度快,颗粒小;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空气湿度小,雪的含水量小。
(3)森林调节区域气候,升温较慢,气温较低(或树冠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树冠阻挡光照,树下荫蔽,气温较低);森林土壤含水量较大,升温慢;森林湿度较大,升温慢;森林削弱风力,进入林区的暖空气少,利于保存积雪。
5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