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训练31 碳减排与碳达峰、碳中和(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训练31 碳减排与碳达峰、碳中和(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18

文档简介

主题训练31 碳减排与碳达峰、碳中和
(2024·阜阳模拟)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成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CO2排放量的71%~75%,城市“碳中和”承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展作用显著。下表是北京(2020年)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均为2016年)基本情况对比。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人口/万人 人均GDP/万美元 市域面积/km2 人均碳排放/(tCO2/人) 单位GDP碳排放/(tCO2/万美元)
北京 2 189 2.4 16 410 7~9 3.0
纽约 855 6.9 789 6.08 1.1
伦敦 854 5.4 1 572 4.63 1.2
东京 1 392 6.6 2 155 4.70 1.4
巴黎 224 5.7 105 2.42 2.4
1.与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相比,北京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最多      B.市域面积大
C.人均GDP少 D.能源消耗大
2.下列可以作为城市吸收温室气体的主要工程的是(  )
A.发展清洁电力 B.扩大绿地建设
C.淘汰汽油车辆 D.使用节能建筑
3.北京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快能源转型 ②推行交通低碳化 ③购买碳排放权 ④调整城市规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北京东城二模)海岸带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及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海岸带生态系统(  )
A.促进了地球内部圈层物质循环
B.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通过生物循环固定大气中的碳
D.通过水循环释放土壤中的碳
5.图中(  )
A.潮滩利用强度增大,增加碳源
B.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增加碳汇
C.耕地面积减少,减少了碳排放
D.芦苇面积减少,固碳效果提升
(2024·佛山模拟)幸福里林盘景区(简称幸福里)位于四川成都,毗邻当地最美乡村公路,常住人口约450人,占地约300亩,拥有山、田、林、湖等资源。2020年,当地依托优势,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并着力建设“净零碳试验区”。下表示意2018~2021年幸福里碳排放量(单位:tCO2e)。据此完成6~7题。
项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能源消耗 170.53 193.49 645.45 672.63
农业活动 11.64 11.64 11.64 11.64
废弃物处理 18.64 19.76 39.05 49.81
植被与水域吸收 -108.28 -108.28 -108.28 -108.28
净排放量 92.53 116.61 587.85 625.80
6.导致幸福里碳排放结构发生转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A.游客的大量涌入 B.废弃物排放增多
C.大规模砍伐植被 D.大面积开荒农田
7.幸福里的下列举措中,减碳效果最明显的是(  )
A.采用太阳能智慧路灯
B.开设电动公交路线
C.施用低碳标准的化肥
D.完善污水处理设施
(2024·广州三模)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图反映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大小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据此完成8~10题。
8.2001~2021年,山东省(  )
A.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下降
B.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
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D.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下降
9.下列表述符合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状况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增加
B.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
C.人均水资源量减少
D.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
10.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C.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
D.增加环保经费投入
(2024·漳州模拟)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11~12题。
11.“碳汇共富贷”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  )
A.生态产品 B.生态服务
C.生态资产 D.生态功能
12.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是(  )
A.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
B.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降低企业碳排放成本
(2024·吉林四模)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下图示意北京市“碳中和”路线(含预测)。据此完成13~14题。
13.北京市(  )
A.2025年前后能够实现“碳达峰”
B.2015~2025年碳排放量波动下降
C.2022年碳排放量达到最低值
D.2020~2035年碳排放量逐年降低
14.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北京市可以采取(  )
A.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发展
B.加强资源调配,缓解需求和消费矛盾
C.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工业废气零排放
D.规范碳交易市场,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15.(2024·徐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江苏。
材料二 下图为2005~2020年江苏省区域碳排放量统计图,下表为2021年江苏省区域人口和GDP统计表。
区域 人口/万人 GDP产值/亿元
苏南 3 801.36 66 647.91
苏中 1 679.92 23 748.63
苏北 2 993.52 26 731.89
(1)简述2005~2020年江苏省区域碳排放量时空分布特点。(4分)
(2)分析苏南较苏中、苏北碳排放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2分)
(3)提出江苏省在工业生产领域实施碳减排的措施。(8分)
5 / 5主题训练31
1.D 2.B 3.A [第1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北京与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单位GDP碳排放大,主要是化石燃料使用量大,能源消耗大,导致人均碳排放较高,D正确;人口多、市区面积大、人均GDP等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不大,A、B、C错误。第2题,城市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扩大绿地建设,能吸收温室气体,B正确;发展清洁电力、淘汰汽油车辆和使用节能建筑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不能直接吸收温室气体,A、C、D错误。第3题,北京实现“碳中和”,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加快能源转型,发展绿电,①正确;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发展绿色交通,推行交通低碳化,②正确;购买碳排放权不能减少北京碳排放,实现“碳中和”,③错误;调整城市规划,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但不能减少碳排放,④错误。A正确。]
4.C 5.A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带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及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循环固定大气中的碳,C正确;对地球内部圈层物质循环无影响,A错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海岸带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循环释放土壤中的碳,D错误。第5题,由图可知,潮滩面积减小,说明利用强度增大,增加碳源,A正确;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增加碳源,B错误;耕地面积增加,C错误;芦苇面积减少,固碳效果下降,D错误。]
6.A 7.B [第6题,游客增加会导致能源消耗(如交通出行、供水供电等)和废弃物排放增多,由表可知,该景区碳排放量最大增长来自能源消耗,A正确,B错误;大规模砍伐植被虽会减少碳汇,导致当地碳排放量增加,但由表可知,植被与水域吸收量和农业活动的排放量保持不变,且该景区要依托该资源开发旅游景区,C、D错误。第7题,游客激增产生的能源消耗是当地碳排放量增加显著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之下,电动公交既能够满足庞大的出行需求,也能显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其贡献值较大,四川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常年多雨多雾,导致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采用太阳能智慧路灯减碳效果不明显,A错误,B正确;施用低碳标准的化肥也可减少农业碳排放,但该地农业活动碳排放量较小,C错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是从废弃物处理角度进行减排,但其增长值不如能源消耗带来的影响大,D错误。]
8.B 9.D 10.C [第8题,由图可知,山东省循环发展水平总体上升,A错误;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提升,B正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波动上升,C错误;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升,D错误。第9题,第一产业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均不能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的相关要素,A、B、C错误;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上升,废水重复利用率增加,可以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D正确。第10题,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A错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是短时间可以快速达到的,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B错误;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比重,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C正确;增加环保经费投入治标不治本,不是提升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D错误。]
11.C 12.B [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碳汇共富贷”使得当地利用生态资源获利,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C正确;没有转变为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功能,A、B、D错误。第12题,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提高,促进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B正确;可以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但不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A错误;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最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C错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会提高企业碳排放成本,D错误。]
13.A 14.D [第13题,“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2025年前后能够实现“碳达峰”,A正确;2015~2025年碳排放量变化较小未呈现波动下降趋势,B错误;图示时段2050年前后碳排放量达到最低值,C错误;2020~2035年碳排放量波动下降,D错误。第14题,停止高耗能产业发展很难实现,且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A错误;加强资源调配可以缓解供需矛盾,并没有实现减排的目的,B错误;“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相对“零排放”,C错误;规范碳交易市场,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可以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
15.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苏南碳排放量远大于苏北,而苏北碳排放量略高于苏中;2017年以前,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苏北、苏南上升幅度较大,苏中的上升幅度较小;2017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或大致持平。第(2)题,苏南经济发达,工业发达,工业生产产生的碳排放多;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汽车尾气等生活碳排放多。第(3)题,优化工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降低高耗能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减少碳排放。
答案:(1)空间上:苏南远大于苏北,苏北略高于苏中。
时间上:2017年以前,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苏北、苏南上升幅度较大,苏中升幅较小;2017年之后碳排放量总体下降或持平。
(2)苏南经济发达;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生产生活碳排放多。
(3)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
3 /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