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训练10 海洋环境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训练10 海洋环境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09:18

文档简介

主题训练10
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与SST变化曲线的形状极为相似,大致呈正相关。因此可推断大气温度对河口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有决定性作用,即大气温度的变化,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从而使SST也发生明显的响应,A正确;季风环流、长江径流、海水运动都会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的SST,但这些不是最主要因素,B、C、D错误。第2题,只有当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接近或相等时,海—气交换才最弱。在图中对应的1、4、9、12月处分别作一条垂线将会看到该垂线与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及邻近海域SST分别有一个交点,再分别通过两个交点作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直线与左右坐标的交点即为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由此可判断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4月份时温差最小,海—气交换最弱,B正确;1、9、12月的温差均大于4月,A、C、D错误。]
3.C 4.A [第3题,8月该区域正值雨季,该时期盛行西南季风,受到德干高原地形抬升作用,导致沿岸降水较多,河流汇入海洋,使西侧海洋表层盐度被稀释降低,而德干高原东侧降水相对较少,河水对盐度的稀释作用较弱,海洋表层盐度偏高,C正确;8月德干高原西侧并无寒流流经,A错误;日照时数对德干高原东西两侧海水温度的影响较小,不是影响德干高原东西两侧海水表层盐度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误;河流流程对海水盐度影响不大,D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恒河的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径流量大小的影响。恒河流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2月该地进入旱季,河流径流量较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8月该地进入雨季,河流径流量较大,河流对河口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较强,河口与外海的盐度差较大,因此8月甲区域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更密集,弯曲程度更大,A正确。]
5.D 6.D 7.C [第5题,读图可知,图示水温自北向南降低,说明位于南半球,A、B错误;图示西侧海域盐度较低,说明西侧有入海径流,则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大陆东侧,C错误,D正确。第6题,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等,不直接与海水温度相关,且图示为等密度线,无法确定盐度与温度的关系,①错误;读图可知,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随盐度下降而下降,②④正确;盐度影响密度,密度不影响盐度,③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根据密度流的原理可知,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使得海水最终表现为向东流,故选C。]
8.C 9.C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上升流来自海底,因此与表层海水相比,上升流中的海水温度较低,①错误,②正确;海水温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因此上升流中的海水密度较大,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第9题,上升流会使海域水温降低,但不会加快鱼类生长速度,A错误;实现海洋渔业增产关注的是产量而不是品质,B错误;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增加了营养盐类供给,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因此可以实现海洋渔业增产,C正确;上升流并不能增加鱼类洄游通道,D错误。]
10.C 11.B 12.B [第10题,相较于白令海峡,诺顿湾的纬度更低,但结冰更早,说明与纬度无关,③错误;诺顿湾位于海湾,海域封闭程度高,海水运动速度较慢,更易结冰,②④正确;而如果考虑潮差,受海湾地形的影响,潮差可能增大,不利于结冰,与材料信息矛盾,①错误。故选C。第11题,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会造成降温,海冰面积会异常增加,A、C错误;结合图中白令海和低压中心的位置可知,2018年3月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诱导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海水温度相对较高,海冰面积异常减小,B正确,D错误。第12题,图中洋流向北流动,结合图中等深线信息可知,洋流从等深线3 000 m急剧过渡到等深线100 m,说明该处应为坡度巨大的大陆坡,洋流在大陆坡处抬升增强,挟带营养盐分上升,饵料丰富,形成高生物量海区,B正确;海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海水温度下降,不一定导致海洋生物增多,A错误;该处位于大洋中部,与入海径流无关,C错误;图中信息显示该处并无寒暖流交汇,D错误。]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海区水温在28 ℃左右,整体水温高、差异小;西北、东南水温高于29 ℃,中部的水温低于28 ℃,故西北、东南水温高,向中部递减;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海区有一处冷水区,呈舌状分布。第(2)题,根据材料“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也随之增强”可知,冷池与西南季风关系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由西南流向东北,呈顺时针运动,可将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的较冷的海水输送至孟加拉湾南部,形成冷水池。西南季风出现于夏半年,夏半年陆地相比于海洋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近海面气温增温较陆地慢,气温偏低,气压高,与孟加拉湾北部的气温差异扩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因此西南季风增强。第(3)题,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带来的降水增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冷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风力增强,海面蒸发加大,加快潜热输送释放热量,故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
答案:(1)整体水温高、差异小;西北、东南水温高,向中部递减;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海区有一处舌状冷水区。
(2)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呈顺时针运动,可将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的冷海水输送至孟加拉湾南部。
夏半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近海面气温偏低,与孟加拉湾北部的气温差异扩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3)降水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冷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风力增强,促进海面蒸发,加快潜热输送释放热量。
3 / 3主题训练10 海洋环境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024·永州三模)海水表面温度(英文简称SST)体现了海洋内外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变化深受气候、陆地地面环境和海水动力作用的影响。下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SST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气温度      B.季风环流
C.长江径流 D.海水运动
2.该地区海—气相互作用最弱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9月 D.12月
(2024·河西二模)下图示意北印度洋部分海区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8月德干高原南部东西侧近海表层海水盐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西侧(  )
A.寒流流经,近海蒸发较弱
B.日照时数较长,海水蒸发强烈
C.地形抬升,沿岸降水较多
D.河流流程较长,淡水稀释较强
4.与2月相比,8月甲区域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
A.更密集,弯曲程度大
B.更稀疏,弯曲程度大
C.更密集,弯曲程度小
D.更稀疏,弯曲程度小
(2024·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g/cm3)。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大陆西侧 B.北半球大陆东侧
C.南半球大陆西侧 D.南半球大陆东侧
6.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
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海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  )
A.北 B.南
C.东 D.西
(2024·宁波二模)在山东鳌山湾海域,科技人员通过人工上升流技术(将压缩空气均匀注入海底,形成大面积气泡幕,将深层营养盐海水带到海洋表层),实现海洋渔业养殖的增产。如图为该人工上升流技术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表层海水相比,上升流中的海水性质一般是(  )
①温度较高 ②温度较低 ③密度较大 ④密度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人工上升流实现海洋渔业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快鱼类生长速度
B.提升渔业资源品质
C.增加营养盐类供给
D.增加鱼类洄游通道
(2024·合肥二模)白令海是同纬度海洋生物量最高的海域。该海域通常每年11月自诺顿湾开始结冰,3月海冰面积达到最大。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且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研究表明该现象主要与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变化有关。下图示意2018年3月白令海及周边部分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相较于白令海峡,诺顿湾海水结冰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潮汐潮差 ②海水运动速度 ③纬度位置 ④海域封闭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  )
A.偏西,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B.偏西,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C.偏东,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D.偏东,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12.2018年3月白令海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主要得益于该处(  )
A.海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B.洋流在大陆坡处抬升增强
C.入海径流带来养分增多
D.寒暖流交汇强度有所加大
13.(2024·福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下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出现在夏半年。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也随之增强。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降低。
(1)描述图示海区多年平均6~8月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4分)
(2)从海水运动角度,推测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增强的现象。(8分)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分析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的原因。(4分)
5 / 5
同课章节目录